第A04版: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银行:
战略转型多点开花 只争朝夕逐梦“百年”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

  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分化明显,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压力持续上升,叠加大宗商品涨价、极端天气突发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对于银行业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必须回答的命题。

  日前,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1169)公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既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也展现了清晰、自信的发展战略。

  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全面落实北京市各项部署和监管机构工作要求,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全力推进战略转型,积极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品牌的均衡、稳健、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0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48%,是国内首家表内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商业银行。上半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9.28%,增速较2020年末回升9.08个百分点;年化后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85%、11.68%,分别较2020年末回升0.02个百分点和0.32个百分点;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品牌价值升至654亿元,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第62位,连续8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

  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北京银行成立25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北京银行正以拼搏的姿态向建设“百年银行”的征程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不良贷款率逐季优化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全球经济修复边际放缓,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难度上升。面对冲击,北京银行资产质量稳中加固,不良贷款率逐季优化,拨备覆盖率逐季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

  2021年上半年,北京银行提升政策研究能力,完成首批信贷政策研究专家团队组建,制定信贷客户结构调整策略。优化风险管控流程,建立分行权限内审批业务监督机制,开发授信后管理差异化模板,提升管理质效,提高风险管理主动性、有效性。

  多措并举加快存量风险出清。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一户一策”制定重点业务风险化解方案,持续严控大额风险,优化风险管控流程,升级风险防控技术,开发财务智能分析工具,创新搭建全面风险预警平台,做好滚动式风险排查,强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风险前瞻预警、精准研判和有效治理,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

  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45%,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北京银行主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拨备覆盖率227.93%,较年初上升11.98个百分点,较一季末上升1.9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呈逐季改善趋势。此外,进一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大额风险、房地产业务风险等重点领域严格管控,其中房地产授信业务风险敞口较年初下降236亿元,占比下降1.3个百分点。

  

  零售转型成果突出 客群基础愈发稳固

  当前,商业银行处在零售格局转型的关键时机,零售业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积极探索新零售模式下的营销方向,精耕细作已有客群,增加客户黏性,不断深化“大零售”格局,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北京银行零售转型全面提速,实现了贡献占比、客户规模、盈利水平、资产质量的全方位新提升,零售营收贡献占比提升4.1个百分点,财富管理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零售营收贡献占比26.4%,较年初提升3.7个百分点,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零售利息净收入、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对全行贡献均突破30%。与此同时,零售贷款结构持续优化,6月末余额达到5430亿元,较年初增长380亿元,经营贷、消费贷增量贡献占比超过60%;线上合作贷款、自营线上消费贷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22%、131%;个人信贷不良率0.41%,资产质量保持同业较优水平。客群基础也在不断夯实,零售客户数达到2455万户,同比增长199.4万户,较年初增长97.5万户,增量达近5年来最高水平。

  得益于零售业务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零售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7.2%,代销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2%,上半年公募、私募基金销量实现销量和保有量双升,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9.5%和234%,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突破8000亿元,基金余额同比实现翻一番。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信用卡专营化建设成效显著,通过组建近千人信用卡团队,打造“周一充电日”“天天有惊喜”特色营销品牌,北京银行上半年信用卡客户新增38万户,累计423.5万户,同比增长22%;信用卡中收同比增长28%,应收账款余额同比增长59%,网申新户同比增长110%。移动优先扎实推进,上线手机银行APP6.0,推出手机银行尊爱版和英文版,打造十大非金融场景以及公积金关联、“扫码缴税”等便民服务,手机银行客户突破1000万户、月活首破300万户,信用卡“掌上京彩”APP用户突破百万户,客群基础愈发稳固。

  

  “客户倍增计划”扎实推进 对公业务高质量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传统对公业务运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对公业务的转变进程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北京银行抢抓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机遇,深入推动公司业务轻资本、高收益、优结构转型,以客户为中心,全力打造客户服务“优前台”、产品支撑“强中台”、考核管理“精后台”三位一体战略,筑牢稳健合规经营底线,推动公司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加速推进“客户倍增计划”,新增公司客户1.59万户,增幅12%,超去年全年增量水平,全行公司有效客户数达到15.2万户,同比增长17%,上半年客户增量超去年全年水平。对公业务基础更牢,平台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对公客户有效户数达到15.2万户。

  G端场景建设加强,机构业务“护城河”得以巩固。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入围北京市预付资金监管平台首批存管银行,上线北京市财政非税电子化系统,中标北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系统建设项目;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特色金融场景更加完善。

  贷款投向得到优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截至上半年末,北京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07亿元,同比增长65%;大力拓展供应链金融,“京信链”核心企业、供应商数量同比增长170%、158%。截至上半年末,公司业务规模稳步提升,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突破一万亿元。

  对公业务线上化、平台化、智能化转型加快。上半年,北京银行全新搭建企业网银8.0版、“京管+”4.0版、微信银行1.0版“三位一体”的对公线上渠道体系,依托银企户联APP优化对公开户流程;打造普惠线上拓客平台、对公网贷平台,落地虚拟信贷工厂审批模式,升级“银税贷”产品,创新“e惠融”产品,推动从端到端的对公客户旅程全面优化。

  

  

  

  

  

  

  

  

  

  

  

  

  

  轻资本转型不断深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在金融业加大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过往“高资本消耗”、“重资产运行”、“拼成本运营”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轻资本转型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转型路径。

  在此背景下,北京银行大力向轻资本中收转型,将发展高附加值中间业务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依靠信息、技术、产品和人才等优势为客户提供高层次金融服务,加快推动咨询服务类、投融资类、金融衍生工具类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较高的中间业务形成规模效应。

  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全力推动业务转型增效,各项业务总体稳中有进,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金融市场业务轻型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格局更加稳固。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北京银行金融市场管理业务规模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0.2%;货币市场交易总量18.9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全市场占比3.6%,处于市场第一梯队;金融市场业务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45.6%,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收入同比增幅45.2%。

  

  

  

  

  

  

  

  

  

  

  

  

  

  

  

  

  

  北京银行通过改革托管业务运营模式,成立北京、天津托管运营分中心,实现总行-分中心两级运营模式,托管业务集约化、专业化运营水平显著提升,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托管产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银行理财、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私募投资基金等各类产品,托管资产涵盖全市场投资标的。截至报告期末,北京银行托管资产规模约1.18万亿元,托管业务实现税后中间业务收入5.79亿元。

  净值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上半年,北京银行顺应资管新规积极转型,财富管理产品销售稳步发展,表外业务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净值型产品销售已达95%以上;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型托管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17%,公募基金托管规模较年初增幅57.7%,业务结构明显优化。与此同时,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布局,创新推出“医宝金”“易淘金新客”“易淘金尊享”现金管理类拳头产品及“科创京品”“定增京品”等固收增强型特色拳头产品。

  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全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317.7亿元,其中净值型产品规模2993.3亿元,占比90%。获得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掉期尝试做市商资格,获批银行间黄金询价市场做市商候选机构,产品服务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北京银行有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理财经理专业能力,持证理财师超过3000人,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数字化转型蹄疾步稳 打造中小银行典范

  伴随经济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商业银行只有踏上数字化转型的道路,方能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提升同业竞争力。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蹄疾步稳,深化科技供给与业务需求的高效融合,为全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上半年,北京银行科技研发以“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为抓手,通过打造优质数字资产,形成高效协同作战能力,提升智能化获客水平、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为数字化转型时代创新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顶层设计落地,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晰。北京银行以提升科技赋能能力为目标,制定一系列战略规划,为信息科技发展制定更加清晰的总体方针,布局科技发展方向、实施路径、重点举措。通过技术团队的敏捷组织模式,推动技术架构转型落地,持续为业务赋能。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构建精于创新、擅于实践的科技人才梯队,夯实全行高素质科技人才基础。加强科技归口预算管理引导水平,发挥预算指引作用,逐步增加研究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目前,北京银行行内信息科技条线与金融科技公司员工人数合计接近八百人。

  提升企业级业务能力,统筹重点工程建设。北京银行从企业级业务架构建模出发,形成企业级业务能力,形成企业级工程方法,推动数字化转型向深层次迈进。推进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完成聚合支付平台运营管理端投产,提质增效普惠小微业务,为机构客户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推进智慧教育APP建设,推进零售服务渠道一体化建设,打造“掌上银行家”零售客户经理工作台,完成对公授信户的风险画像,推进风控模型实验室建设,建设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切实推进全行重点项目立项及落地实施工作,释放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夯实数字化基础建设,支撑全行转型升级。北京银行顺义科技研发中心的投产,强有力地提升IT供给能力,新环境性能指标大幅提高,全面提速数字化发展布局。分布式研发运营一体化“顺天”技术平台,有效延伸分布式技术的使用场景,扩展前后端平台和容器云的应用范围,在“211工程”、“京匠工程”等全行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云化系统部署模式落地,建设容器云平台,打造高效云生态。做实做细全行生产环境的安全管控和风险防范工作,持续实现安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未来,北京银行将进一步围绕银行“产品、客户、渠道”三个维度以及“营销、风控、管理”三大场景,通过科技研发逐步打造完整的业务及产品体系,进一步在行业擦亮特色、打响品牌,力求在变革中谋得先机,打造中小银行数字金融典范。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2021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不忘初心,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180亿元,同比增长38.8%,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08%;普惠小微客户达到6万户,较年初增加3.79万户,增幅171%。

  降低小微融资门槛,北京银行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125亿元,较年初增幅108%,二季度当季投放占比16.4%;年内为2539户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96.4亿元,平均延期率53.7%;累计办理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369笔,金额24.9亿元;累计通过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办理685笔,金额49.1亿元,排名15家入驻银行第二位;首贷支持小微企业3043户,金额340.7亿元;首贷中心业务在22家入驻银行上半年综合考评中排名榜首。

  通过用好政策工具、完善金融生态体系,北京银行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落实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推动北京地区“京创通”“京文通”落地;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开展全国首笔科创专项转贷款业务,累计开展转贷款规模达274亿元,支持3870家小微企业和3813位小企业主,受益客户节约利息1.7亿元。

  提升区域金融服务协同和联动水平,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截至上半年末,北京银行投向北京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信贷增量占比达到85%,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2021年上半年,北京银行进一步强化“首都银行”服务定位,深耕首都市场,全力服务北京“四个中心”“两区三平台”“五子联动”等重大战略和重点工作;2021年北京市市、区两级115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完成初步对接,为批复项目提供授信40亿元;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冬奥会筹办、大兴临空经济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入,累计向城市副中心地区项目提供授信超500亿元。

  

  科技文化金融稳步发展 绿色金融再攀新高峰

  2021年上半年,北京银行紧密围绕科技自立自强、文化强国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特色金融比较优势,升级特色金融服务体系,持续锻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的金字招牌,抢占绿色金融发展的新高地,创造业务发展新引擎,积极构建特色金融发展新格局。

  在科技金融方面,北京银行制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服务方案,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全国大数据,研发“科企贷”产品;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举行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携手开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同时,针对北科院重点扶持和服务企业、重点项目目录、重点科研领域,持续加大对创新型、硬科技类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产业化基地建设,助力原始创新技术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94.3亿元,较年初增长5%。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94.3亿元,较年初增幅5%。

  在文化金融方面,北京银行设置22家文化小微特色支行,持续打造雍和、大望路2家文创专营支行,前门文创专营支行揭牌成立。强化银政合作,与北京市文资中心携手打造“文信贷”文化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体系,联合北京市委宣传部、西城区政府、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共建北京版权资产管理与金融服务中心,推出“漫步北京及网红打卡地金融支持计划”“文化英才贷”等创新产品,支持多部“爆款”影视作品;截至6月末,文化金融余额767.97亿元,较年初增长14%。

  在绿色金融方面,提升全行绿色金融业务重视程度,设立绿色金融专职管理部室,梳理存量客户,引导分行加大绿色低碳产业信贷投放力度。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绿色金融五年行动计划,发布“绿融+”绿色金融服务品牌,涵盖“绿融贷”“绿融债”“绿融链”“绿融家”四大产品类别;深化绿色银企战略合作,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小微金融债;北京分行、中关村分行、城市副中心分行分别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截至6月末,绿色金融贷款余额312亿元,较年初增长50亿元,增幅19%。

  值得一提的是,6月7日,北京银行作为场外销售机构和投资机构的“中航首钢生物质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简称“首钢绿能”)顺利发行,标志着该项目作为全国首批公募REITs试点项目成功落地。这是全国首批试点项目中仅有的一只涉及垃圾处理及生物质发电类基础设施的绿色公募REITs项目,其成功发行标志着国内首批公募REITs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对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推进国内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激发万亿级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均有示范作用。

  

  行稳方能致远 只争朝夕打造百年银行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北京银行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全体干部员工精诚团结、奋勇拼搏、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实现行稳致远、打造百年银行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上半年,北京银行荣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颁发的“优秀发行机构——金融债发行人”、“优秀做市结算奖——国债”、“优秀做市结算奖——地方债”、“优秀做市结算奖——政策性金融债”、“结算100 强——优秀自营商”奖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颁发的“核心交易商”、“优秀货币市场交易商”、“交易机制创新奖”奖项;上海清算所颁发的“优秀结算业务参与者(城市商业银行)”奖项;上海黄金交易所颁发的“年度最佳询价交易机构”、“年度最佳风控会员”奖项。北京银行还蝉联亚洲银行家“最佳城市商业零售银行”奖,荣获北京银保监局授予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等。

  下半年,北京银行将继续在北京市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监管机构的科学指导下,紧密围绕国家和北京市“十四五”规划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客户结构、营运能力、管理模式”五大转型,打造“正确、正直、正能量”的团队,建设“讲政治、创价值、担责任”的银行,全力服务首都城市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北京银行事业行稳致远。

  “北京银行有决心、有信心,在新的一年创造转型发展的新业绩。”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宁的话掷地有声。只争朝夕的北京银行人新一轮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

  -CIS-

  2021年6月24日,北京银行发布绿色金融行动方案,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2021年6月2日,北京银行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银政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6月29日,北京银行托管业务中心正式揭牌。为探索更加专业、高效的托管运营模式,北京银行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成立托管运营分中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