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基金半年报·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9月01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490份问卷揭秘!年轻人定投坚持不到1年?持有时间影响多大?
□兴证全球基金 黄可鸿 问卷数据: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

  □兴证全球基金 黄可鸿 问卷数据: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

  查理·芒格认为:投资行为是行为逻辑最真实的表现。在基金领域,基民、客户经理愿意持有基金多久?哪些人更愿意长期持有?持有时间与收益有关吗?今年7月,兴证全球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开展了问卷调查,从全国线下490份问卷中一探究竟。

  持基时间揭秘!年轻人耐心不足?

  你愿意持有单只权益类基金多长时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能体现对基金的理解。如果愿意持有的时间较短,往往更倾向于博取短期收益。问卷调查显示,整体来看,约38%的基民表示愿意持有时间小于1年,约62%的基民表示愿意持有时间超过1年。(提示:数据为根据样本得出的统计结果,不代表总体水平,数据仅供参考。持有时间为t,A:t<6个月、B:6个月≤t<1年、C:1年≤t<3年、D:t≥3年,下同。)

  年轻基民的选择如何?调查显示:18-30岁基民中,约68%仅愿意持有1年以下,约16%愿意持有3年以上。相比之下,31-40岁、41-50岁基民的持基时间更长,分别有约27%、31%愿意持有3年以上。类似地,18-30岁基民能坚持定投的时间往往也更短,其中超半数(53%)能坚持定投的时间小于1年。41-50岁基民对定投表现出更大耐心,其中45%能坚持3年以上。

  投资年限越长的“老基民”,愿意持有时间、定投时间往往也越久。调查显示:投资年限3-5年、大于5年的基民中,分别有约60%、72%愿意持有单只权益类基金的时间大于1年,仅约2%、1%选择是小于6个月;定投方面,分别有约66%、69%能坚持定投1年以上,仅约9%、6%选择是小于6个月。

  客户经理的情况类似。年轻的、经验较少的客户经理,倾向于向客户推荐更短的持基时间。可以看出,随着年龄与经验的增加,人们可能更认可基金的长期投资方式。

  为什么要长期投资?

  从问卷调查可见,许多年轻人还没有做好长期投资的打算。为什么“老基民”往往选择长期持有?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①长期投资,可能提升持有体验

  更长的持有时间可能带来更优的投资体验。股市的回报,一定程度上以波动为代价,带来短期不确定性。长期投资,其实是从长期维度去争取更优投资体验的理性选择。

  ②基金是时间的朋友

  为什么说基金是长跑型选手,是时间的朋友?虽然上证指数15年来常常出现3500点,但股票基金指数、混合基金指数、债券基金指数的长期表现是整体向上的,近15年来累计增长578%、629%、136%(数据来源:Wind,中证股票基金指数、中证混合基金指数、中证债券基金指数,2006-7-1至2021-6-30。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基金投资需谨慎。)在基金界“奥斯卡”金牛奖等权威评奖过程中,也淡化一年等短期维度,突出三年期、五年期等长期奖项,长期业绩更能说明管理能力。

  ③震荡市,更应保持平常心

  长期投资是老生常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市场出现急速上涨,有经验的“老基民”可能会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如果市场处于震荡期,虽然很难快速看到投资成效,反而应该保持平常心。对于当前市场,上证指数的市盈率为14.45倍,它可以反映整体估值水平的高低,目前这一数值低于15年前26.19倍。所以不妨以耐心与平常心看待市场,静待时间的玫瑰。(数据来源:Wind,2006-7-1至2021-6-30,市盈率为PE(TTM)。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基金投资需谨慎。)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说:“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在基金领域,“长期投资”称得上是从入门小白晋级为老基民的必修课。不必怀疑基金的长期主义,也不必焦灼于短期。选择了基金与定投,不妨离短期市场更远一点,离长期主义更近一点。

  风险提示: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基金收益有波动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请审慎选择。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CIS—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