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2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光圆成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002147                           证券简称:*ST新光                             公告编号:2021-085

  新光圆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重要提示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

  2、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

  3、公司股东数量及持股情况

  单位:股

  ■

  ■

  ■

  ■

  ■

  4、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控股股东报告期内变更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控股股东未发生变更。

  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变更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5、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6、在半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态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精密机械制造业务在去年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保持了进一步的增长态势,房地产业务保持基本稳定。

  (一)房地产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依然面临困境。外部环境方面,中央继续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变,要求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国家对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仍然趋紧。内部环境方面,因以前年度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及以公司名义违规对外担保事项尚未解除,导致公司流动性紧张,陷入债务违约困境,对公司经营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内外双重压力下,公司坚持以“稳定经营,化解风险”为工作重心,积极采取措施保持商业、物业的稳定运营,加速可售项目的处置与资金回笼,并与债权人协商债务重组以妥善解决到期债务问题,保证了房地产业务基本经营,维护了公司整体运营基本稳定。

  (二)精密机械制造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精密机械制造业务保持较好经营趋势。公司精密制造业务主产品“方圆”牌回转支承,品牌历史悠久、品类齐全。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产品研发投入和技术改进,公司精密制造业务团队继续发挥公司品牌和团队优势,实现生产及销售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在传统工程机械领域继续保持占有率优势,同时在轨道交通等大型高端应用领域持续保持增长趋势。

  (三)报告期主要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1亿元,同比增加21.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4亿元。当期净利润主要是由债务重组及抵押资产法拍实现的,其中与部分债权人及违规担保权人达成债务和解协议,实现债务重组收益4.27亿元,并因此导致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1.64亿元;因抵押房产被法拍产生其他收益2.06亿元。

  1、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结转销售收入3.73亿元,同比增加15.15%。其中,公司商品房销售2.47亿元,同比增加16.26%;公司商业及酒店业务实现销售0.52亿元,同比增加18.97%;公司物业出租业务实现收入0.72亿元,同比增加9.73%。

  2、报告期内,公司精密机械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79亿元,同比增长25.26%,保持良好经营趋势。公司主要子公司方圆精密是集研发、生产检测实验于一体的回转支承产品专业制造商,回转支承产品是应用在机械设备上的关键零部件,公司生产的回转支承产品具有品种全、精度高、耐用性强等特点,并能满足众多领域、各种工况下使用。精密机械制造业务各子公司盯紧国内外行业标杆,努力提升品牌价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国内、国外市场均保持了良好口碑。

  

  新光圆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虞江威

  2021年8月30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