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25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认为
海外宏观政策可能随时发生变化
● 本报记者 王舒嫄

  ● 本报记者 王舒嫄

  

  6月24日,多位专家在2021财新夏季峰会论坛上表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已现光明,全球经济逐步开始迈向全面复苏,但具有不同步不平衡的特征。总体看,世界经济正处在一个演进变化的敏感期,海外宏观调控政策有可能随时发生调整和变化。

  全球经济坎坷复苏

  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认为,疫苗政策是当前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今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开始迈向全面复苏。然而各国经济复苏的幅度和步调并不一致,复苏之路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国有资产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此次论坛上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一个演进变化的敏感时期,短期内恐怕难以回归常态。 

  于学军认为,全球未来经济形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即疫情的防控和超宽松政策何去何从。疫情防控方面,目前各国防控效果主要取决于疫苗的有效性和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等。但总体来看,抗击新冠疫情的形势已现光明,相信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会逐步减弱。谈到未来全球宏观政策,于学军表示,宏观调控政策有可能随时发生调整和变化,市场表现极为敏感。

  统筹发展和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表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新”之间存在着一条上下贯通,逻辑自洽的主线索,就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新发展阶段,最具基础意义是要统筹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安全。只有把市场主体的发展、安全事项统筹好,全局的发展和安全才会有保障。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目前中国人均GDP距离世界银行的高收入标准还有2000美元左右的差距,若想在“十四五”期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就需保持年均5%左右的经济增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