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86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30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 重要提示

  1.1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报告全文同时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3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1年4月29日审议通过了本报告;本次会议应到董事11人,其中有表决权董事10人,实到投票董事10人。

  1.4公司2020年度财务报告已经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5公司董事长胡升荣、行长及财务负责人林静然、财务部门负责人朱晓洁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1.6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普通股总股本10,007,016,973股为基数,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3.93元人民币(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39.33亿元。

  以上预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2.1  公司基本信息

  ■

  ■

  2.2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2.2.1  可比期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千元

  ■

  注:1、2020年5月21日,公司2019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公司普通股总股本10,007,016,973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92元人民币(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922,750,653.416元人民币,已于2020年6月19日完成现金红利派发。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计算。

  2、2020年9月、2020年12月公司分别对南银优2、南银优1两期优先股发放股息人民币1.95亿元、2.2442亿元。在计算本报告披露的基本每股收益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时,公司按照扣除两期优先股股息发放的金额进行计算。

  3、根据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 2018 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 36 号)的规定,基于实际利率法计提的金融工具的利息计入金融工具账面余额中,金融工具已到期可收取或应支付但于资产负债表日尚未收到或尚未支付的利息在“其他资产”或“其他负债”列示。本报告提及的“发放贷款和垫款”、“吸收存款”及其明细项目均为不含息金额,但资产负债表中提及的“发放贷款和垫款”、“吸收存款”等项目均为含息金额。报告期末,公司应收利息详见财务报表各金融工具及其他资产下相关附注。

  4、2020年4月,公司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1,524,809,049股,发行完成后公司股本为10,007,016,973股。上表计算每股收益时,对普通股股数进行了加权平均。

  2.2.2  近三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单位:人民币千元

  ■

  2.2.3  2020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人民币千元

  ■

  2.2.4  报告期末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千元

  ■

  2.2.5  报告期末前三年补充财务指标

  ■

  注:1、净利差=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总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

  2、净息差=净利息收入/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3、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用/营业收入;

  4、资产质量指标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监管口径计算;

  5、公司按照《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2020年和2019年列示在“手续费收入”项目中的信用卡分期业务收入重分类至“利息收入”项目,对2019年的净息差、净利差数据进行了调整。

  2.2.6  可比期间财务比率分析

  ■

  注:1、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资产平均余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2、净利差=总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总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

  3、净息差=净利息收入/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4、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

  5、资产质量指标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监管口径计算。

  6、公司按照《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2020年和2019年列示在“手续费收入”项目中的信用卡分期业务收入重分类至“利息收入”项目,对2019年的净息差、净利差、利息净收入占比、非利息净收入占比、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数据进行了调整。

  2.2.7  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幅度及原因

  单位:人民币千元

  ■

  

  三、经营层情况讨论与分析

  3.1报告期公司经营情况综述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国内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运行稳定恢复,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随着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出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积极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信贷规模加速扩大,资产投放速度加快,银行业整体运行稳健。

  2020年是南京银行新五年战略规划全面加快落地实施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金融压力,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保持战略发展定力,坚定服务客户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理念,以金融科技为引领,持续推进“两大战略”“三大计划”的深入实施,强化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保持高质量发展。2020年公司经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战略实施成效显著

  顺利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工作,募资总额116.19亿元,并启动了200亿元可转债发行工作,资本充足率有效提升,为公司新一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保障;2020年8月,南银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截至报告期末,南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突破1,500亿元,已发行2只私募理财产品,实现良好开局;内部审计总体发展规划及垂直化管理方案落地,7家审计中心正式挂牌运行,审计条线垂直化管理迈出关键第一步,提升公司管理能力与质效;大零售金融板块组织架构2.0改革优化落地,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搭建零售客户分层服务管理体系,为零售业务发展注入新发展活力。

  (二)金融科技创新赋能

  制定了金融科技“鑫五年”规划,围绕“客户”与“科技”两大战略主题,以提升客户体验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对业务和管理的赋能。强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研究应用,积极开发中后台技术运用场景,为全行战略转型、客户拓展和精细化管理持续赋能。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赋能业务发展和管理创新,数据质量不断提升,数据资产价值得以激活。建设了“数据湖”及数据中台、智能中台,打造了国内首创的AI数字员工服务体系。2020年。获得年度信息科技监管评级中 “2B”评级,保持全国城商行中排名首位;完成国家级“护网行动”,获得公安部表彰;完成ISO20000运维体系标准认证工作,科技运维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经营业绩指标稳健

  截至2020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1.5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36.40亿元,增幅12.93%。存款余额9,462.11亿元,较年初增长962.95亿元,增幅11.33%;贷款余额6,745.87亿元,较年初增长1,057.22亿元,增幅18.58%;实现营业收入344.65亿元,同比增长6.24%;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9.65亿元,同比增长25.05%,在营业收入中占比14.41%,同比上升2.17个百分点;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1.01亿元,同比增长5.2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97%,较上年末上升1.10百分点;净利差1.99%,净息差1.86%,同比持平,盈利能力保持稳健;其他主要监管指标保持良好。

  (四)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公司积极稳妥应对疫情影响,加强形势研判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风险应对和管控工作;制定完善了全口径、全覆盖、全领域的资产质量管控方案,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持续开展运行监测,形成“提前一季”的不良和逾欠预测机制,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着力优化完善问题资产处置管理机制,大额问题资产和不良资产处置取得积极进展;大力推进表内外不良资产清收,清收效果整体较为显著。截至2020年末,公司贷款不良率0.91%,拨备覆盖率391.76%,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风险抵补能力优良。

  (五)两大战略深入推进

  大零售战略2.0改革启动实施,零售业务“三四三”战略体系逐步构建,板块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规模效益稳步增长,个人全金融资产规模达4,871.02亿元,较年初增长12.57%;个人存款余额2,060.26亿元,在总存款中占比21.77%,较年初上升2.52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余额1,991.72亿元,较年初增长275.49亿元,增幅16.05%,在各项贷款中占比29.53%;私行业务做精客户群,完善营销服务机制,强化有效资产配置,较好推动了私行客群拓展和创利提升。消费金融业务主动适应市场和政策变化,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加强资产质量管控,营销、运营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及时调整网络金融业务策略,深耕互联网客户精细化运营,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渠道建设持续深化,移动金融平台功能及体验不断优化完善,“鑫e商城”泛金融生态圈打造初见成效,丰富了零售客群的拓展和经营手段。

  交易银行重点发力现金管理业务和供应链金融业务。围绕支付结算场景,深度挖掘政府机构类、大型集团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不同层次客户需求,实现现金管理产品和渠道功能灵活组合;采用分行试点,模式复制推广的方式,各分行结合当地产业特色打造现金管理项目产品,丰富财资产品体系,拉动结算性存款增长。供应链业务结合经营区域的市场特点,重点聚焦公共事业、消费类行业、建筑工程行业、农业等“七大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致力为场景中的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同时聚焦重点单一产品,提高线上化覆盖率,增加市场竞争力。

  (六)服务实体能力提升

  公司金融板块加力服务实体,强化条线联动,特色竞争力持续提升。“1+3”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实体客户数量稳步增长,全行有效用信客户达2.07万户,较年初新增3,642户,增幅21.3%;公司业务加强重点机构客户营销,有力推进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开展“鑫制造”营销活动,制造业贷款余额668亿元,较年初增长23%;绿色金融加快发展,贷款余额674.71亿元,在江北新区设立了区域内首家绿色支行。投行业务保持直融优势,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金额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约40%,省内份额连续三年蝉联第一;多措并举推动银团贷款业务,全年实现投放85.58亿元。小微金融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246亿元;科技文化金融持续巩固特色优势,创新推出了“政银园投”新业务模式;普惠金融贷款较年初增长123.78亿元,占全行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例10.28%,完成人行定向降准第二档目标;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业务发展,渠道建设得到加强。

  (七)风险内控审慎规范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下的严峻复杂经济金融环境,公司紧紧围绕全行“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深化金融科技赋能,持续强化资产质量管控,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序推进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通过资产质量一揽子管控措施,实现疫情期间公司业务运行与总体风险的基本平稳。建设合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完善项目和“鑫盾工程”重点项目实施,形成了一批项目成果,突出加强反洗钱管理。强化合规全员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合规宣导,较好营造了良好合规文化氛围。

  (八)管理支撑稳步增强

  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运行良好,调控平衡能力及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动态做好价格管理,内部定价规则不断完善,LPR定价基准转换工作顺利完成。财务管理加强并表层面预算执行与经营指标监测,提升

  (下转B587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