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与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今系资金“黑洞”

  (上接A01版)这些员工则以“拼单”、承诺保本高收益的套路招揽投资者。根据规定,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为拉来更多客户,销售人员鼓励投资人通过“拼单代持”变相达到起投线。投资者唐萍(化名)说,2015年,品今基金销售人员主动提出与唐女士签署“拼单代持”合同,最终唐女士投资50万元凑单购入品今基金私募产品。

  中国证券报记者查询发现,投资者购买的由品今基金管理的品今·月增益4号、腾安·锐锋等多款证券投资基金均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

  北京某大型律师所出具的法律审查意见显示,品今·月增益4号基金等产品并非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的合规私募基金产品。基金合同显示,该基金以有限合伙形式募集设立,并制定《入伙协议书》。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资料显示,品今基金与各位投资者并不在所谓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名单中,现有资料也无法证明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将该合伙企业委托给品今投资管理,因此涉嫌欺诈。

  私募监管从严

  上述律师表示,品今系事件中,存在未履行“特定对象确定”“投资者适当性匹配”程序、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承诺保本保收益、未按照要求进行私募基金备案等情形,且资金存在未投资到金融工具中的嫌疑。

  品今系事件并非个案,其在私募基金募集资金环节和运作环节中的问题是私募行业较常见的违规行为。2020年12月23日,北京朝阳区检察院发布通报称,涉私募基金乱象严重,突破合格投资者限制、变相利诱、滥用资金等情况频现。

  睿扬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龙龙表示,私募基金行业最常见的犯罪行为之一就是集资诈骗,其中两种运作模式比较常见,分别是虚构合法身份及虚构投资项目,达到侵占私募基金财产的目的。第一种,未在中基协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假借私募基金管理人身份非法吸收资金并非法侵占、挥霍、滥用。第二种,虽是私募基金管理人,但发起设立未在中基协备案的产品或者是备案产品在运作中违规,虚构投资项目或者没有投资项目直接非法吸收资金并侵占、挥霍、滥用。

  随着私募监管体系日益完善,针对违规私募的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日益增多,私募监管依法从严趋势明显。证监会日前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强化私募基金行业规范。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法律法规体系,夯实加强私募基金监管的制度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