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03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A28版)

  截至2019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截至2018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截至2017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办公设备。公司拥有的固定资产产权清晰、目前使用状态良好。

  4、在建工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分别为84,599.41万元、59,620.13万元、78,596.87万元和108,743.23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比例为1.87%、1.37%、1.81%和2.56%,总体规模较小,占比较低。2019年在建工程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系公司部分企业窑协同处置及技改项目等投资增加。2020年6月末较2019年末有较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系公司建设10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产能置换及迁建项目预付的相关工程、设备等款项和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增加。

  在建工程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不含工程物资)计提减值准备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20年上半年公司重要在建工程项目本期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5、无形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488,986.46万元、483,403.78万元、520,817.78万元和514,257.09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比例为10.79%、11.08%、12.02%和12.08%,报告期内基本保持稳定,主要为公司拥有的土地使用权、软件、商标权、采矿权和电力项目使用权。

  2020年6月末,公司无形资产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19年末,公司无形资产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18年末,公司无形资产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17年末,公司无形资产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6、商誉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分别为32,495.42万元、32,495.42万元、31,102.00万元和31,102.00万元,占公司非流动资产比例为0.72%、0.74%、0.72%和0.73%,总体在非流动资产中占比较小,报告期内公司商誉的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2019年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根据减值测试结果,中国建筑材料北京散装水泥有限公司商誉存在减值。根据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企业清退的规划,中国建筑材料北京散装水泥有限公司原经营定位已不符合现实发展需要,根据公司战略部署,该公司将进入清算退出程序。中国建筑材料北京散装水泥有限公司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按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

  单位:万元

  ■

  商誉减值损失的计算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20年6月末,公司商誉与2019年末相比未发生变化。

  7、长期待摊费用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长期待摊费用余额分别为89,885.79万元、101,277.46万元、107,780.76万元和118,425.87万元,占公司非流动资产比例为1.98%、2.32%、2.49%和2.78%,总体在非流动资产中占比较小,报告期内长期待摊费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8、递延所得税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58,763.09万元、76,523.76万元、79,920.20万元和81,820.82万元,占公司非流动资产比例为1.30%、1.75%、1.84%和1.92%,报告期内较为稳定。递延所得税资产主要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形成,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9、其他非流动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余额分别为7,735.36万元、36,969.31万元、17,071.06万元和21,616.89万元,占公司非流动资产比例为0.17 %、0.85%、0.39%和0.51%,主要是与长期资产相关的预付款项。2018年末,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余额较2017年末增加了29,233.95万元,增幅377.93%,主要系部分子公司预付的与长期资产相关的设备款、采矿权价款及土地款等,调整至其他非流动资产导致;2019年末,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余额较2018年末减少了19,898.25万元,减幅53.82%,主要系预付土地款结转无形资产及转入其他应收款所致。

  (四)公司负债结构分析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4,187,742.75万元、4,293,033.27万元、3,189,553.08万元和3,142,813.81万元。截至2018年末和2019年末,公司负债总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05,290.52万元和减少1,103,480.19万元,增长率为2.51%和-25.70%。2019年末公司负债总额较2018年末降幅较大,主要来源于2019年流动负债的减少。2020年6月末,公司负债总额与2019年末基本持平。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负债分别为3,363,072.44万元、3,640,415.85万元、2,240,898.22万元和2,069,880.07万元,占负债总额比例为80.31%、84.80%、70.26%和65.86%。截至2018年末和2019年末,公司流动负债较上年期末分别增长277,343.41万元和减少1,399,517.63万元,增长率为8.25%和-38.44%。2019年末公司流动负债总额较2018年末降幅较大,主要原因包括:(1)公司优化资本结构,偿还了一定规模的短期借款,导致年末短期借款余额减少;(2)公司部分应付款项到期解付,导致年末应付账款余额减少;(3)公司部分子公司2019年偿还金隅集团的借款,因此关联方往来款减少较多,导致年末其他应付款余额同比下降。2020年6月末,公司流动负债规模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包括:(1)公司持续优化资本结构,偿还了一定规模的短期借款,导致期末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减少;(2)由于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其他流动负债有所增加。但整体而言,公司流动负债规模较2019年末有所下降。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负债分别为824,670.31万元、652,617.42万元、948,654.86万元和1,072,933.73万元,占负债总额比例为19.69%、15.20%、29.74%和34.14%。截至2018年末和2019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较上年期末分别减少172,052.89万元和增加296,037.44万元,增长率为-20.86%和45.36%。2018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相比上年下降较多,主要原因是(1)年末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余额较大,重分类至流动负债,导致长期借款金额有所下降(2)2012年公司债券(第二期)重分类至流动负债,导致应付债券金额有所下降(3)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持续偿还融资租赁款,导致长期应付款金额有所下降;2019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规模相比上年有明显增长,主要原因是(1)2019年公司新增银行借款导致长期借款规模上升(2)年内公司以非公开方式发行总额12亿元的2019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和总额15亿元的2019年公司债券(第二期),导致应付债券金额有所上升。2020年6月末公司非流动负债规模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当期公司长期借款有所增加。

  (五)流动负债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流动负债主要由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合同负债、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构成;截至2020年6月末,上述七项合计占公司流动负债总额的比例为97.60%。

  1、短期借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分别为1,498,060.72万元、1,375,124.02万元、760,083.69万元和525,581.32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为44.54%、37.77%、33.92%和25.39%。公司短期借款主要为信用借款。公司短期借款按类别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18年末,公司短期借款较2017年末减少了122,936.70万元,减幅为8.21%。2019年末,公司短期借款较2018年末减少了615,040.33万元,降幅为44.73%,主要原因是公司2019年偿还了部分信用借款。2020年6月末,公司继续偿还信用借款,短期借款进一步下降。

  2、应付票据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票据余额分别为31,135.51万元、47,963.45万元、33,623.29万元和42,407.37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为0.93%、1.32%、1.50%和2.05%。公司应付票据主要为公司向供应商采购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公司应付票据按类别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3、应付账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707,733.29万元、945,639.97万元、476,986.86万元和431,050.41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为21.04%、25.98%、21.29%和20.82%。公司应付账款主要为日常经营产生的应付货款,按年限分类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18年末,公司应付账款较2017年末增加了237,906.67万元,增幅为33.62%,主要是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应付上游客户设备款及原材料款项增加所致。2019年末,公司应付账款较2018年末减少了468,653.11万元,降幅为49.56%,主要是应付款项及到期解付所致。2020年6月末,公司应付账款与2019年末相比变动较小。

  4、合同负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合同负债余额分别为0.00万元、97,594.49万元、73,802.58万元和122,507.87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为0.00%、2.68%、3.29%和5.92%,全部为日常经营中水泥及熟料等销售合同款,自公司2018年适用新收入准则后,合同负债规模整体保持稳定。

  5、应付职工薪酬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余额分别为15,526.61万元、13,780.57万元、20,338.53万元和7,259.91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为0.46%、0.38%、0.91%和0.35%。报告期内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主要为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及辞退福利。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6、应交税费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交税费余额分别为40,673.29万元、80,287.55万元、61,437.14万元和75,715.88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为1.21%、2.21%、2.74%和3.66%。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7、其他应付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应付款余额分别为567,389.96万元、638,804.71万元、340,063.35万元和453,566.18万元,占流动负债比例分别为16.87%、17.55%、15.18%和21.91%,主要为投标保证金及押金、往来款等。2018年末,公司其他应付款较2017年末增加了71,414.75万元,增幅为12.59%;2019年末,公司其他应付款较2018年末减少了298,741.36万元,降幅为46.77%,主要是公司部分子公司偿还金隅集团的借款所致;2020年6月末,公司其他应付款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关联方往来款有所增加,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其中,其他应付款(不含应付利息、应付股利)按款项性质分类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截至2020年6月末,发行人无账龄超过1年的重要其他应付款。8、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292,772.37万元、397,880.41万元、306,766.88万元和111,077.77万元,占流动负债比例为8.71%、10.93%、13.69%和5.37%,主要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和一年内到期的租赁负债。2018年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相比上年增加105,108.04万元,增幅35.90%,主要是因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本年有所上升;2019年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相比上年减少91,113.53万元,降幅22.90%。2020年6月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大幅下降。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按类别分类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9、其他流动负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分别为118,886.67万元、43,340.69万元、167,795.90万元和300,713.36万元,占流动负债比例为3.54%、1.19%、7.49%和14.53%,主要为短期应付债券、待转销项税、预提费用。2018年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相比上年减少75,545.98万元,降幅63.54%,主要是因为2017年超短期融资券(第一期)10亿元到期兑付;2019年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相比上年增加124,455.22万元,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系公司2019年2月发行了超短期融资券8亿元;2020年6月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较2019年末大幅增加132,917.46万元,主要原因系2020年上半年公司发行了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合计24亿元。

  单位:万元

  ■

  (六)非流动负债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非流动负债主要由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构成;截至2020年6月末,上述六项占非流动负债总额的比例为99.13%。

  1、长期借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长期借款余额分别为179,540.00万元、113,850.00万元、237,500.00万元和361,270.00万元,占非流动负债的比例为21.77%、17.45%、25.04%和33.67%,主要包括保证借款和信用借款。公司长期借款按类别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18年末公司长期借款较2017年末减少65,690.00万元,下降36.59%,主要是由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余额较大重分类至流动负债所致。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公司长期借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增长了123,650.00万元和123,770.00万元,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当期新增了较多银行借款。

  2、应付债券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债券余额分别为215,910.40万元、171,289.91万元、349,130.12万元和349,234.77万元,占非流动负债的比例为26.18%、26.25%、36.80%和32.55%,2018年末公司应付债券较2017年末减少44,620.49万元,下降20.67%;2019年末公司应付债券较2018年末增加177,840.21万元,增幅超100%,主要是由于年内公司以非公开方式发行2019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和2019年公司债券(第二期)。2020年6月末,公司应付债券与2019年末基本持平。具体各应付债券余额如下:

  单位:万元

  ■

  3、长期应付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长期应付款余额分别为336,453.47万元、250,853.43万元、219,546.64万元和218,886.76万元,占非流动负债的比例为40.80%、38.44%、23.14%和20.40%,2018年末公司长期应付款较2017年末减少85,600.04万元,下降25.44%,主要是由于公司偿还部分应付售后租回款所致;2019年末公司长期应付款较2018年末减少31,306.79万元,降幅12.48%;2020年6月末公司长期应付款较2019年末基本持平。具体各类别长期应付款余额如下:

  单位:万元

  ■

  4、预计负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预计负债分别为21,205.70万元、31,570.29万元、56,794.76万元和63,317.80万元,占非流动负债的比例为2.57%、4.84%、5.99%和5.90%,报告期内预计负债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是公司各年计提的矿山环境弃置费用有所上升。

  5、递延收益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递延收益余额分别为49,166.60万元、53,277.02万元、49,658.03万元和48,042.92万元,占非流动负债比例为5.96%、8.16%、5.23%和4.48%。公司递延收益主要与政府补助相关。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递延收益按项目分类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6、递延所得税负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价值分别为19,968.49万元、30,276.99万元、25,355.45万元和22,862.87万元,占非流动负债比例为2.42%、4.64%、2.67%和2.13%。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由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资产评估增值和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产生,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

  (七)偿债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偿债能力指标如下表所示:

  ■

  注: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公司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主要偿债能力指标情况如下:

  ■

  数据来源:Wind资讯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报告期各期,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0.63、0.79、0.78和0.84,速动比率分别为0.56、0.72、0.65和0.69,报告期内存在一定波动,主要原因包括:(1)2018年因公司经营业绩提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增加,同时采用票据结算方式增加带来年末应收票据余额上升,导致流动资产相比上年增长较大,同时流动负债规模的增长幅度低于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因此公司2018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上升幅度较大;(2)2019年公司优化资本结构,偿还了一定规模的负债,导致年末货币资金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在流动比率与2018年基本持平的同时,速动比率相比2018年有所下滑。

  报告期内,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公司报告期内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低于行业平均值。但报告期内公司流动比率呈现上升趋势,短期偿债风险总体可控,公司未来也将持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不断增强短期偿债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从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87%、59.45%、52.52%和52.40%。报告期内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系公司在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偿还部分借款,同时经营业绩提升导致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不断增加。

  报告期内,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公司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值,但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不断向行业平均值靠近,因此长期偿债风险总体可控。

  3、银行授信情况

  公司资信情况良好,与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一直保持着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获得各银行较高的授信额度,间接债务融资能力较强。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获得银行授信共计192.27亿元,已使用82.93亿元,公司所有到期贷款均按时足额偿还,不存在展期、减免情况。

  (八)营运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营运能力指标情况如下:

  ■

  注: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账面价值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账面价值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账面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营运能力指标情况如下:

  ■

  数据来源:Wind资讯1、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应收账款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3.15、12.70、15.77和6.71(未年化),有所波动。由于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均存在一定规模的应收票据与应收款项融资,如将上述两项报表科目作为分析基础,则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应收款项周转能力对比如下:

  ■

  近年来,公司加强严控票据收取范围,以收取高信用等级票据为主,应收款项周转能力整体呈提升趋势。报告期内,公司应收款项周转能力总体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收账能力相比同行业较弱。但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质量总体良好,且公司已按照会计政策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回收不存在较大压力。

  2、存货周转率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7.45、8.37、8.06和3.08(未年化),有所波动,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水泥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存货规模增长较快,高于了营业成本变动幅度。

  关于存货周转率的补充分析,详见本募集说明书本节“十、关于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存货与跌价准备、货币资金与银行借款的补充分析”。

  3、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48、0.45、0.52和0.24(未年化),基本保持平稳。2017年,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基本持平,2018年和2019年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主要原因系2018年公司产能提升,同时通过发行永续债等形式融资,导致公司资产规模增长幅度高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周转效率总体较高。

  二、盈利能力分析

  单位:万元

  ■

  (一)营业收入

  1、营业收入的确认原则

  本公司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或该服务的提供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1)销售商品合同

  本公司与客户之间的销售商品合同通常仅包含转让商品的履约义务。本公司通常在综合考虑了下列因素的基础上,以货物控制权转移给购买方时点确认收入,如取得商品的现时收款权利、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商品的法定所有权的转移、商品实物资产的转移、客户接受该商品。

  (2)提供服务合同

  本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提供服务合同通常包含提供技术服务等履约义务,由于本公司履约的同时客户即取得并消耗本公司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且本公司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入款项,本公司将其作为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的除外。本公司按照投入法确定提供服务的履约进度。对于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本公司已经发生的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直到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为止。

  2、营业收入的构成及比例

  报告期各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21,818.49万元、3,144,812.68万元、3,450,703.20万元和1,425,304.60万元,2018年和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9.95%和9.73%。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高于95%,主营业务较为突出,营业收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主要是来源于水泥行业回暖等因素带来的主营业务收入上升。

  3、主营业务收入分板块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可按业务板块分为水泥及水泥熟料的生产与销售、危废固废处置三大业务板块。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板块划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是国家重点支持水泥结构调整的12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生产厂商,主要业务板块为水泥及水泥熟料的生产与销售、危废固废处置,主营业务中的“其他”收入主要指矿渣粉、骨料销售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近80%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水泥业务板块,各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03,683.05万元、2,517,176.61万元、2,713,649.62万元和1,093,809.13万元,保持持续增长,2018年和2019年增长率分别为25.63%和7.81%。受益于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及核心区域市场需求改善的积极影响,市场环境持续好转,2019年公司水泥板块综合销量相比2018年基本持平,但售价同比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进一步深化管控转型,提升专业化、平台化优势,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内涵式发展,以技术升级引领转型发展,精益运营、精准营销,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公司与金隅集团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金隅集团下属所有水泥业务进入到公司体内,重组效应持续显现,也带动了水泥版块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公司所在区域下游客户复工时间较去年同期有所推迟,水泥和熟料销量同比大幅降低;二季度随着各地疫情缓解,下游工程基本全面复工,前期被积压的水泥需求集中释放,销量同比有所提高,但售价同比降低。2020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水泥熟料4,210万吨,同比下降7.03%。

  报告期各期,公司熟料销售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2,355.08万元、303,465.56万元、322,310.45万元和151,071.79万元,2018年和2019年增长率分别为-5.86%和6.21%。虽然2018年公司熟料销售收入有所下滑,2019年熟料销售收入即回升。公司水泥以及熟料板块整体收入2018年和2019年增长率分别为21.26%和7.63%,保持平稳上升趋势。

  报告期各期,公司危废处置板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696.47万元、123,243.82万元、158,890.18万元和71,700.66万元,保持持续增长,2018年和2019年增长率分别为103.05%和28.92%。报告期内,公司以“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为理念,依托红树林公司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全力推动符合条件的水泥熟料企业转型升级,高速推进京津冀、山西、陕西等12个省市以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主的环保项目建设。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不断更新升级,进一步强化覆盖41类工业危废、市政污泥、生活垃圾、飞灰、污染土壤等多方面的综合固废处置能力,因此危废处置板块收入报告期内也呈增长趋势。

  (二)营业成本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成本构成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成本分别为1,810,779.93万元、2,019,097.17万元、2,171,556.14万元和927,693.53万元,营业成本随公司业务规模扩大而逐渐上升,与收入变化趋势一致。

  公司营业成本的上升主要由主营业务成本上升所致,而主营业务成本的上升主要源于公司水泥及水泥熟料业务涉及的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同时主营业务成本也随着主营业务收入规模的增加而上升。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按业务板块划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三)毛利与毛利率

  1、毛利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按板块毛利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公司水泥、熟料以及危废固废处置板块毛利保持增长。其中,水泥和熟料板块属于相对传统的业务板块,报告期内为公司贡献稳定的毛利额;危废固废处置业务则在国家“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的政策背景下,凭借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不断更新升级,毛利占比整体呈提高趋势。

  2、毛利率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按业务板块销售毛利率变动情况如下:

  ■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0.93%、35.80%、37.07%和34.91%,总体呈上升趋势,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变动主要系产品销售均价变动所致。2017年以来水泥和熟料行业整体好转,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各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有所提高。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国整体需求较去年明显减少,供需关系和节奏发生变化,全国水泥价格均呈下行趋势,二季度以来部分地区销量开始企稳回升,但2020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较2019年有所下降。

  (四)期间费用

  报告期各期,公司期间费用合计分别为616,624.22万元、686,502.31万元、666,217.75万元和278,325.7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52%、21.83%、19.31%和19.53%。

  报告期各期,公司期间费用明细及占营业收入比例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合计数占营业收入之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公司将深化管控转型,提升专业化、平台化优势,精益运营、精准营销作为经营方针之一,降低经营的成本,加强了对期间费用的管控力度。

  1、销售费用

  报告期各期,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91,197.24万元、116,202.55万元、125,375.47万元和53,295.86万元,主要包括职工薪酬及劳务费、运输装卸费、办公费及折旧费等。公司销售费用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

  2、管理费用

  报告期各期,公司的管理费用分别为386,373.17万元、421,952.72万元、415,638.51万元和169,027.85万元,主要包括修理费、职工薪酬及劳务费等。公司管理费用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

  3、财务费用

  报告期各期,公司财务费用分别为139,053.81万元、141,795.35万元、118,015.86万元和49,395.82万元,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公司财务费用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公司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0%、4.51%、3.42%和3.47%,整体呈下降趋势。

  4、研发费用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6,551.69万元、7,187.91万元和6,606.18万元,占营业收入之比分别为0.21%、0.21%和0.46%,整体规模和占比较小。公司研发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材料费、检测费、折旧费用等。

  (五)其他收益

  报告期各期,公司其他收益分别为58,868.07万元、66,340.83万元、65,600.52万元和25,227.89万元,报告期内整体变化不大,主要为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返还。公司其他收益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

  (六)营业外收入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外收入分别为5,716.64万元、4,961.10万元、11,177.71万元和4,806.9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22%、0.16%、0.32%和0.34%,总体金额较小。公司营业外收入主要为政府补助、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无法支付的款项。

  (下转A30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