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机构天下·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9月10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盘活“闲置”资源 非交易过户将助力市值打新
□本报记者 张凌之 郭梦迪

  □本报记者 张凌之 郭梦迪 

  

  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包括兔宝宝、网宿科技、洁美科技、海天味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在近日发布公告称,为开展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公司控股股东委托基金公司或券商资管设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将其所持股份过户至该资产管理计划。

  例如,兔宝宝8月22日公告称,德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德华创投”)持有公司股份508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6.56%。为开展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德华创投委托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设立了“广发资管元鑫17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拟向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申请办理证券非交易过户业务,将其所持1200万股公司股份过户至“广发资管元鑫17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作为委托资产由管理人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在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的权限内进行管理。

  南方某基金公司专户业务负责人李赫(化名)表示,这一情况大概率属于委托人在为参与市值打新做准备。参与市值打新不仅可以盘活闲置的股票资源,同时充分享受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背景下的政策红利。

  “非交易过户可以盘活大股东持有的股票,有些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既没有减持需要,也没有质押需要,相当于这部分股票就‘闲置’了,但是他们如果通过非交易过户到资管产品中,我们就可以做一些增值服务,盘活这一部分市值存量,利用这部分股票进行一些市值管理或者市值打新。”某中型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曾文宏表示,以目前的新股中签率和上市后股价涨幅来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增加一些收益,所以也有意愿去做。

  通过打新方式增厚收益

  业内人士介绍,此前便有类似业务存在,被称为“定向划转”,定向资管计划开设的证券户与委托人同名,股份可以互相划转。但证监会2019年6月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将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的账户名称变更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名称-投资者名称-资产管理计划名称”,同名账户之间的非交易过户途径被阻断,这一业务也就随之暂停。

  今年4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证券非交易过户业务实施细则》,该细则第九条对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的非交易过户业务申请进行了明确,标志着这一业务有望重启。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监管机构近期召集相关机构人士讨论这一事宜。有机构资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业内普遍预计9月中下旬券商私募单一资管计划备案指引将出台,届时非交易过户打新业务有望重启。

  李赫表示,打新策略目前有两种,一种是现金打新,需要特别准备打新底仓,对现金出资规模要求较高;另一种则是非交易过户打新,也即上市公司股东用自己持有的股票作为打新底仓,通过非交易过户的方式,将名下股份划转至自己委托成立的单一资管计划,去参与打新等金融投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此外,因为一些政策支持,此项业务有望成为一个新的业务发展着力点。

  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专户业务人士张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如果上市公司股东想参与打新,要配置至少6000万元市值的底仓才能参与,但如果有了非交易过户,上市公司大股东就可以将所持有的股票委托给券商资管或基金专户设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这样既不会占用资金,也可以通过打新的方式增厚收益。

  基金券商摩拳擦掌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不少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都在积极储备项目,待政策出台便可以开展相关业务,例如,上述公告涉及到的金融机构就有汇添富基金、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等。

  张华表示,业内预计年底前关于非交易过户的整个政策会出台,目前大家都在为开展这一业务做准备,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未来这一业务也会放到专户来做。

  “现在相关政策还未出台,我们仍在观望中。”李赫表示,不过,未来基金公司和券商在一些方面可以开展合作。券商方面客户资源和市场信息丰富,对于开展相关业务具有一定优势,而公募基金在新股报价等方面较有优势。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所持部分股份拟进行非交易过户的提示性公告。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情况正是委托人在为参与非交易过户打新做准备。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单一资管计划备案指引或9月中下旬出炉,届时非交易过户打新业务有望重启,不少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已有储备项目,正在静待业务开闸。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