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基金半年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9月0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半年公募基金调仓路径曝光
抱团核心资产 挖掘传统蓝筹新机会
□本报记者 李惠敏 林荣华

  截至8月31日,公募基金半年报披露完毕。半年报揭示了公募基金的调仓路径,在上半年整体加仓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主要增持受疫情影响较小的绩优核心资产,并屡屡“擒获”牛股;同时,金融、周期等部分板块股票被公募基金大手笔减持。

  展望后市,在市场估值结构分化的背景下,基金经理对业绩难以匹配高估值的板块保持谨慎,同时挖掘受益于经济复苏的传统行业个股。

  □本报记者 李惠敏 林荣华 

  

  牛股频现

  上半年基金经理积极调仓换股,与此前大幅增持白马龙头股不同,此次主要增持受疫情影响较小的绩优核心资产,其中不乏牛股。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从净买入的情况来看,上半年基金公司的偏好较此前风格更为均衡。其中,恒瑞医药、迈瑞医疗、宁德时代、顺丰控股和恒生电子成为上半年公募基金增持最多的五只个股,净买入额均超70亿元。上半年净买入额前十大个股还有五粮液、三花智控、三安光电、用友网络和中科曙光。

  以上个股虽然分布在不同板块,但都有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小这一特征。从股价表现来看,这十只个股上半年涨幅均在25%以上,其中用友网络上半年上涨了102.92%,位居涨幅榜首。顺丰控股和五粮液上半年分别上涨了47.90%和30.38%,三季度以来又分别上涨55.58%和40.25%,印证了公募基金精准选股水平。

  与此同时,上半年净买入额达6亿元的英科医疗、净买入额达12亿元的新产业也让公募基金赚得盆满钵满,英科医疗、新产业上半年涨幅分别达671.73%、280.95%。此外,中国中免、东方财富、王府井、闻泰科技等牛股也在公募基金净买入个股之列。

  慎对高估值板块

  与公募基金增持个股普遍上涨相比,大金融等偏周期板块中,部分个股在今年上半年遭到公募基金的减持。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净卖出额最多的个股是中国平安,净卖出额高达113.41亿元。格力电器、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的净卖出额超过50亿元,分别达73.86亿元、57.11亿元和50.27亿元。净卖出额前十的个股还有牧原股份、潍柴动力、大族激光、工业富联、华友钴业、海康威视。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基金经理董承非、乔迁指出,股票市场在赚钱效应的惯性推动下,表现强势。特别是核心资产经过三年左右的估值提升,估值水平已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部分公司的业绩增速和估值水平之间匹配程度较差。同时,一些行业发展前景一般的价值股虽然拥有吸引人的分红收益率,但还是吸引不到投资者的关注。A股市场的分化程度达到了历史上比较高的水平。

  景顺长城精选蓝筹混合基金经理余广也表示,虽然股市整体估值不高,但某些板块、个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峰值,需要保持适当的谨慎。中欧新趋势混合基金经理周蔚文也指出,除了科技、医药、消费等行业外,大多数行业股票估值都还不高,未来A股市场还有投资机会。

  周期股受关注

  公募基金上半年净卖出额前十的个股,除牧原股份外,其他个股在上半年均出现下跌,其中七只个股跌幅超10%,兴业银行跌幅更是超过20%。但是,在净卖出额前十大个股中,大部分个股三季度以来有所上涨。事实上,随着宏观经济向好,不少基金经理开始增加传统行业配置比例,看好低估值周期股的表现。

  周蔚文表示,长期更看好受益于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趋势的结构性投资机会,未来一段时间会继续增加传统产业配置比例。一方面,逐步减持估值较高的科技以及医药类股票;另一方面,逐步买入未来受益于国内与国外经济复苏、股价相对滞涨的股票。相信以一年以上时间来看,这种调整是有利于提高组合的收益风险比的。

  与此同时,消费、科技等板块依旧被长线看好。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基金经理胡昕炜认为,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有望迎来稳健复苏,流动性也将维持在较为宽裕的局面,这都将是A股市场的有力支撑因素。在当前估值水平下,A股市场具备较大的投资价值。消费仍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亮点,消费升级趋势将继续在消费的各个子行业中演绎。消费在当前仍是A股市场性价比较高的板块之一。

  银华中小盘精选混合基金经理李晓星、张萍表示,展望下半年,随着经济季度数据环比提升,流动性较为充裕,对后市仍持乐观态度。未来一段时间的选股主线继续围绕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会选择两大方向子行业中景气度持续向上、业绩和估值相匹配的优质公司,关注行业集中在电子、新能源、传媒、计算机、白酒、食品、家电、农业等领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