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公司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8月14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康希诺
产品商业化加快
□本报记者 傅苏颖

  □本报记者 傅苏颖 

  

  8月13日,康希诺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首只A+H疫苗股。公司此次募投项目包括疫苗研发,疫苗追溯、冷链物流体系及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公司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所有产品进展顺利,2030年其销售收入有望达到百亿级别。

  重视研发投入

  康希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宇学峰、朱涛、邱东旭、毛慧华,四人为一致行动人,合计可控制公司34.6634%的股份。

  康希诺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创新型疫苗企业,由多位海归科学家于2009年在天津开发区创办,研发团队汇聚了多位资深科学家和疫苗行业专家,且曾经在大型制药公司领导国际创新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元证券认为,优秀的创始人及高管团队为公司疫苗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3月,康希诺在港股主板上市,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逾200%。

  康希诺目前尚处于商业化初期,主要产品还未实现规模收入。公司2017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72万元、281.19万元及228.34万元。主要在于公司仅产生偶发性的其他业务收入。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尤其是研发人才团队建设。公司2016年-2018年研发开支分别为5167万元、6810万元、11365万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5764万元。主要开支为员工薪酬、原材料及耗材、折旧摊销。其中,员工薪酬占比高达62%。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共有369名员工,约78%的员工持有学士或更高学位。

  产品管线丰富

  公司在疫苗研发和生产领域逐步建立了四个领先的核心技术平台:一是多糖蛋白结合技术。公司利用该技术平台生产多种载体蛋白和多糖,研发出安全性更好、免疫原性更强的多价结合和联合疫苗;二是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公司利用该技术平台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肺炎新型抗原及百日咳新型重组生产菌株;三是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公司引进了符合GMP标准的专有细胞系,凭借该技术平台开发了埃博拉病毒病、结核病、带状疱疹等疫苗;四是制剂技术。

  公司在研疫苗均采用无动物源成分的培养基配方,疫苗产品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苯酚等防腐剂,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康希诺取得了19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16项为境内发明专利,2项为美国发明专利,1项为欧盟发明专利。此外,公司开发并掌握了多项疫苗研发中难以突破的专有技术和生产工艺。

  凭借上述技术平台,公司逐步开展针对预防脑膜炎、埃博拉病毒病、百白破、肺炎、结核病、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带状疱疹等13个适应症的16种疫苗产品的研发。

  其中,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已经完成新药注册,二价和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产品(MCV2和MCV4)已经提交NDA并获受理,百白破疫苗、肺炎疫苗、结核病疫苗、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市场空间大

  2020年,公司将迎来产品商业化,MCV2和MCV4有望上市。其中,MCV4产品有望填补国内空白。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MCV4,但国内尚未有产品上市注册。公司在研的MCV4可覆盖A、C、Y及W135群血清型,目前已提交NDA并进入优先审评,预计2020年有望通过批准并上市销售,有望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的MCV4疫苗企业。

  公司近期与辉瑞公司签署MCV4推广服务协议。中泰证券认为,这是国内首个疫苗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与全球头部制药、疫苗企业达成合作推广协议,展示了跨国制药公司对公司产品竞争力、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的认可。

  公司在研MCV2可覆盖A、C血清型,已提交NDA申请并于2019年2月21日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预计将于2020年取得药品注册批件并上市销售。中泰证券表示,脑膜炎球菌疫苗主要有两种,即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和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国内目前主要的脑膜炎球菌疫苗为MPSV。在发达国家和地区,MPSV已被MCV4产品取代。

  随着国内市场脑膜炎球菌疫苗产品换代升级,MCV4和MCV2有望逐步扩大接种面,代替MPSV产品。同时MCV2有望纳入计划免疫范围,MCV4产品则重点瞄准国内脑膜炎球菌疫苗市场中非免疫规划疫苗市场。目前,MCV2在安徽省内已纳入免费接种范围。

  招股说明书显示,灼识咨询预计,国内脑膜炎球菌疫苗市场将由2019年的22亿元大幅增加至2030年的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1%。

  中泰证券认为,假设公司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所有产品研发进展顺利,预计2030年公司销售收入有望达到百亿级别。若不考虑新冠病毒疫苗,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8亿元、14.08亿元和2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23.05%、491.60%、53.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5亿元、4.13亿元和7.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52%、535.40%、89.0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