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读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5月09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政府投融资
平台如何转型
□周宏春

  □周宏春 

  

  从债务存续期看,2020年我国仍处于债务到期高峰,隐性债务风险隐患仍然严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我国各区域的发展构成巨大挑战;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经济恢复成为主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城建及产业市场化融资的“主渠道”,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的“主力军”,城市综合运营的“服务商”,在政策和市场带来的融资和转型的时间窗口,应化解隐性债务卸掉包袱,主动转型,实现投资和融资的良性循环,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

  改革转型和债务化解相辅相成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产物,是地方政府在政策约束下的重要融资模式创新,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也在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债务。“地产+基建”短平快的发展模式在促进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额负债和城市发展泡沫;当经济增速放缓,收入不稳定的城投平台“借新还旧”能力减弱,聚积的债务风险逐渐暴露。在债务肃清和监管政策趋紧的整体背景下,地方投融资平台和政府信用的连结逐渐被割裂,隐性担保和预算软约束受到限制,城投融资能力减弱,防控风险和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本书为平台转型及隐性债务治理带来了诸多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观点。在地方投融资平台未来发展中,改革转型和债务化解必须相辅相成。一方面,要结合地方实际与平台资源优势,调整平台发展方向;改革公司治理模式,力推平台市场化运作;优化平台经营业务,培育有竞争力的主营业务;提升平台盈利能力和还款保障,使其在充分竞争的融资市场中仍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要严格把控债务总量,在不增加隐性债务前提下融资,支撑平台转型发展;积极化解隐性债务,推进创新性手段应用。

  建立基建投融资新机制

  当前,在国内疫情抗击取得阶段性胜利、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中央出台财政金融政策,引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投资,推进经济稳步复苏,新基建成为焕发经济活力的强心针。新基建不但有助于保增长、保就业,还能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创新创业,促进新产业新领域发展,提升竞争力。新基建带来了新风口,中央和财政部门对其支持力度的加大,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带来难得机遇。

  在政策和市场转型的时间窗口,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要积极改革转型,参与新型基建。报告提出的建议,可以作为城投平台转型的重要参考:一要建立基建投融资新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细分基建项目,引导精细化的市场资金进入投资;积极应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将不具备流动性的资产和未来收益转化为当前的现金流。二要探索基建投资新领域。新基建重在消费升级和产业优化,形成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地方投融资平台要重构业务结构,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收入质量,积极投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收益平衡、稳定回报的投资项目,提高收入稳定性。三要积极改革自身经营治理。地方投融资平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必须改革内部治理,提升竞争力。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专业化管理能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四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在优化内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并购、重组、混改等方式,吸收外部优质新基建资源。

  各地纷纷公布了新基建项目投融资计划,一批城投公司率先进入新基建领域。城投公司在城市建设、交通等领域经验丰富,占据着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对新型基建领域的城市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设施建设,以及医院、大数据中心等建造,大部分发展优良、已经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盈利能力的城投平台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参与项目落地。而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城投公司更需对项目做好筛选决策,不可贸然进入,应深入思考自身优势和胜任能力,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更新业务模式,引入科技创新人才,在推进项目进程中,构造新基建产业链,将平台打造成为集基建、运营、科技创新于一体的集团化控股公司。

  《隐性债务视角下的城投转型》从北京、天津、重庆等地城投平台转型案例入手,深入分析了其未来发展方向。结合对复工复产和稳定经济的诉求,以及大力推进新基建的政策环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以结合自身定位和未来规划,积极筛选新基建项目,以发挥自身优势,构建新型产业链,深化业务改革,力推转型升级,成为稳定经济和地方发展的生力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