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IPO常态化加码服务实体经济

  (上接A01版)4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58.45亿元。“一是逆周期政策加码,彰显决策层稳定经济运行、稳定金融市场的决心和能力;二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A股估值仍处低位,具有较高性价比;三是A股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郭一鸣说。

  其次,公私募基金发行规模飙升,险资提高权益投资比例。今年以来,发行首日就被买爆的“日光基”超过10只。同时,资本市场“深改”正在稳步推进,A股市场加速构建长钱“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A股2018年和2019年净融资额,即融资规模减去分红再减去回购,均在1000亿元左右,占流通市值比例不足0.5%,股票自身供需趋向平衡。展望未来,每年的配置资金规模,应对近两年千亿规模的融资需求,大概率能够补足。”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表示。

  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意见》提出,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近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再次强调,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是提升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优化枢纽功能的关键。可以预期,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市场活跃度、新证券法保驾护航背景下,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提速,引领定价效率、定价机制和投资理念展现新变化。

  首先,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体现在促进投资与融资有效对接,市场化发行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要坚持制度供给的有效性。可以预期,一方面,注册制全面推行将极大提升IPO标准的包容性、交易制度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政策的持续完善,将鼓励直接融资占比大幅提升。此外,退市制度改革等举措将加强市场主体自我约束,促进市场优胜劣汰,保证优质供给。”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说。

  其次,市场化定价的约束作用将进一步彰显。在新股稳赚不赔预期被打破后,破发可能成为常态,将倒逼发行人、中介机构理性定价、投资者理性投资。“近期出现的上市首日破发、绿鞋机制重启等现象意味着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逐步显效,将继续引领定价机制、定价效率和投资理念展现新变化。”郭一鸣说。

  此外,作为推进注册制改革之后的一项市场化举措,新股发行将继续保持常态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