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公司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4月11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疫物资出海 增厚企业业绩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全球疫情暴发,防控产品需求提升。拥有相关产品出口能力的企业大力打开全球市场,进而增厚业绩表现。展望二季度医药股投资机会,有券商建议,可关注特色原料药、医药外包及高端仿制药、医疗器械三大子板块。

  海外防疫物资紧缺

  全球疫情加剧,检测试剂盒、口罩、防护服等用品的需求持续快速提升,各国出现防控物资短缺等情况,亟需进口相关物资。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根据工信部对驻外使领馆电报的梳理统计,截至3月底,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我国提出相关物资需求,涉及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测温仪、呼吸机、药品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表示,从供需情况看,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呼吸机产能已基本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企业也正在尽力组织扩大出口。

  在原料药方面,曹学军介绍,今年一季度原料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原料药生产已全面恢复。受近期物流运输困难等影响,原料药实际出口量较去年减少了20%左右,但与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的原料药,实现了逆市增长。

  企业加大出口力度

  为缓解海外防控产品短缺,我国拥有相关产品出口能力的企业纷纷加大出口力度,进而增厚业绩表现。

  呼吸机龙头企业迈瑞医疗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告称,预计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92亿元至48.82亿元,同比增长15%至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7亿元至13.58亿元,同比增长25%至35%。

  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医学影像产线的便携彩超、移动DR,体外诊断产线的多种仪器等和疫情直接相关的产品,增长不同程度加速,其中对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的拉动作用尤为显著。体外诊断产线的试剂和医学影像产线的台式彩超,由于医院疫情期间的常规诊疗、手术量、体检量的下降而有所放缓。

  同样,因无创呼吸机等呼吸类产品、红外额温枪等体温检测类产品及“洁芙柔”手消等消毒感控类产品的出货量大幅增长,鱼跃医疗预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3.7亿元至3.82亿元,同比增长50%至55%。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介绍,据工信部向主要生产企业了解,目前向国外供应的呼吸机达到近1.8万台,其中有创呼吸机达到4000余台。

  可关注三领域

  上海证券对未来一段时期医药行业的增长仍持乐观态度。其认为,国内老龄化加速,医药消费具有刚需性质,医药行业的需求仍然旺盛,人们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追求并没有改变,且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和“一票制”、带量采购等近5年医药政策精准调控下的供给侧改革,使医药行业在存量市场的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的行业增量发展中稳步前行,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强者恒强,创新呈现繁荣景象,产业环境越来越好。建议重点关注药品、生物药及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及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和药品零售子板块。

  对于二季度的投资机会,川财证券建议,可关注以下三方面:一是特色原料药。在特色原料药行业常态化的供给侧改革之下,行业壁垒出现提升,优质原料药企的“护城河”加深,回报率也将显著提升。作为具有技术、产能和产业一体化多方驱动的特色原料药企业,随着国内原料药市场需求的提升,以及通过海外GMP(良好生产规范)认证和DMF(药物管理档案)备案数量的不断累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将凸显。建议关注具有较高技术优势,拥有海外GMP认证工厂,以及产业链延展逻辑顺畅的特色原料药企业,相关标的为富祥股份和普洛药业。

  二是医药外包及高端仿制药。医药外包行业作为医药研发及生产过程中的卖水人,成熟的CRO(合同研究组织)或CDMO(合同研发与生产业务)企业形成自己的规模优势与进入壁垒,订单驱动的盈利模式受单个企业经营变动的影响较小,拥有更为确定的增长属性,整体医药外包板块景气度有望持续,相关标的为泰格医药、凯莱英和健康元。

  三是医疗器械。随着疫情不断扩散,与疫情有关的高端器械、高端体外诊断产品及高值耗材有望迎来高速发展周期。一方面,与疫情相关的核酸检测、PCR检测、消毒感控、呼吸机等产品需求激增,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医疗器械的需求缺口由国内转向海外;另一方面,政策支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看好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加快、分级诊疗推进下体外诊断设备的需求扩容。建议关注鱼跃医疗、大博医疗、凯利泰、万孚生物、基蛋生物和迈克生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