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10版:新品指南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3月2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发基金投资攻略
□天相投顾 杨佳星

  根据天相数据统计,截至3月20日,共有102只公募基金正在募集或已公布发售公告。其中包括30只混合型基金、31只债券型基金、34只股票型基金和7只FOF型基金。

  2月市场逐步回暖,受疫情影响,经济数据预期降低,随着积极财政政策以及针对性的货币政策逐步出台,市场对经济的预期重新升温,推升市场逐步回暖。但3月初,欧美疫情爆发及原油增产油价暴跌带动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北向资金净流出加大,市场冲高后一路下滑。不过,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逐步开展,货币、财政政策的逐步落实,市场将逐步企稳回暖。本期从新发基金中选出4只产品进行分析,供投资者参考。

  □天相投顾 杨佳星

  华安医疗创新混合

  

  华安医疗创新混合是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只混合型积极配置型基金。该基金投资于医疗创新主题相关证券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同时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全部股票资产的50%。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其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7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后)×1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20%。

  

  医药为主,大类配置:对于与医疗创新相关的上市公司,该基金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投资。基于公司财务指标分析公司的基本面价值,选择财务和资产状况良好且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同时该基金将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宏观经济、政策等可能影响证券市场的重要因素进行研究和预测,结合多因子动态资产配置模型、基于投资时钟理论的资产配置模型等经济模型,分析和比较股票、债券等市场和不同金融工具的风险收益特征,确定合适的资产配置比例,动态优化投资组合。

  世界热点,时代浪潮:受疫情影响,医疗器械、药品等医疗资源受到资金热捧,在可预见的未来,由于疫情的蔓延,各国都将加大医药卫生产业的投入,立足于医疗创新的公司将受到政策面及资金面的双重利好。同时,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以及医疗保健意识增强,也将带动医疗健康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另外医疗行业的优秀公司大都具备高ROE,且主要来自于较高的盈利能力,这些公司现金流良好、资产较轻,因此能带来良好的长期股东回报。

  医药精英,业绩长牛: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谢昌旭,历任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权益投资经理。2018年9月加入华安基金,任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从医药行业研究员起步,拥有8年投资研究和管理经验,在医药健康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积淀和丰硕的投资成果,投资风格偏向稳健成长。其管理的华安新丝路主题以医疗为长期核心资产,同类排名前1/3。

  投资建议:华安医疗创新混合为混合型积极配置型基金品种。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水平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建议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积极认购。

  汇添富多策略纯债

  

  汇添富多策略纯债是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只纯债型基金。该基金对债券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持有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5%。该基金在严格控制投资组合风险的前提下,力争长期内实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其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9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

  

  多种策略,深入挖掘:该基金综合运用多种债券投资策略,自上而下决定类属资产配置及组合久期,并依据内部信用评级系统,深入挖掘价值被低估的标的券种。将分析各券种的利差变化趋势,综合分析收益率水平、利息支付方式、市场偏好及流动性等因素,合理配置并动态调整不同类属债券的投资比例。结合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研判,从而预测出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变动趋势。在谨慎投资的前提下,力争获取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收益。

  内部平台,精准定级:管理人依靠内部信用评级系统跟踪研究发债主体的经营状况、财务指标等情况,对其信用风险进行评估,以此作为个券选择的基本依据。为了准确评估发债主体的信用风险,基金管理人设计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内部信用评级体系遵循从“行业风险”、“公司风险”(公司背景+公司行业地位+企业盈利模式+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外部支持”(外部流动性支持能力+债券担保增信)、“得到评分”的评级过程。其中,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现金流获取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定性分析包括所有非定量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它是对定量分析的重要补充,能够有效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基金经理投资功底深厚: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刘通,2011年加入汇添富基金,历任固定收益分析师、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及专户投资经理等。

  投资建议:汇添富多策略纯债为纯债型品种。其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高于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建议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积极认购。

  南方上证50指数增强

  

  南方上证50指数增强是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只增强型指数基金。该基金投资于上证50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的资产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该基金通过对目标指数成分股和备选成分股的配置,追求超越标的指数,获得超越标的指数收益率的回报。其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50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丰富模型,量化增强:该基金利用量化投资模型,在复制目标指数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调整个股。该基金主要通过量化投资模型,选取并持有预期收益较好的股票构成投资组合,在控制组合跟踪误差的基础上,力争实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包括了多因子股票模型、合理价格成长股票模型、相对价值股票模型和短期综合股票模型。其中合理价格成长(GARP)股票模型综合考察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成长指标以及市盈率和市净率等价值指标,再辅以分析师预期和市场关注度,找出以合理价格成长的股票构成组合。

  指数体系,实力雄厚:南方基金成立于1998年3月,自2004年首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评选以来已累计斩获数十项金牛奖项。南方基金是市场上管理ETF个数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覆盖了沪深单市场、沪深跨市场、沪市跨境等多种模式,拥有诸如南方中证500等一批优秀指数基金。南方基金指数产品的优势主要在于全市场领先的跟踪精度和正超额收益。南方基金是国内最早成立量化投资部门的基金公司之一,数量化投资团队成立于2008年,团队负责人为刘治平,该团队主要负责公司的主动量化投资研究、产品管理和指数及ETF产品的投资管理,连续两年为南方基金获得“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项。

  海归专家,经验丰富: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李佳亮,美国南加州大学金融工程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2012年8月加入南方基金,2015年5月28日至2016年8月5日,任投资经理助理,2017年4月13日起至今任基金经理,管理多只权益类基金。

  投资建议:南方上证50指数增强为股票型增强指数型品种。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水平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建议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积极认购。

  嘉实中证主要消费ETF联接

  

  嘉实中证主要消费ETF联接是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只纯指数型基金。该基金投资于目标ETF的资产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每个交易日日终在扣除股指期货合约和股票期权合约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后,持有现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5%。其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税后利率×5%。

  

  策略严格,体系完备:该基金主要通过投资于目标ETF实现对标的指数的紧密跟踪。为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该基金可投资股指期货、股票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将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以套期保值为目的,主要选择流动性好、交易活跃的股指期货合约。研究、决策、组合构建、交易、评估、组合维护的有机配合共同构成了该基金的投资管理程序。严格的投资管理程序可以保证投资理念的正确执行,避免重大风险的发生。基金经理每日根据本基金申购赎回情况及已有现金滞留,在综合考虑合规、风险、效率、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决定采用一级市场申赎的方式或证券二级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目标ETF的买卖。

  经验丰富,业绩上佳: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至今已拥有公募基金、机构投资、养老金业务、海外投资、财富管理等在内的“全牌照”业务。嘉实基金将被动投资管理流程化、技术化,覆盖市场数据收集、投资组合优化、交易执行与风控等环节;嘉实深耕的Smart Beta产品运用指数投资方式,将有效的主动管理投资逻辑提炼成透明的选股模型,锚定长期超额收益。

  指数老将,实力掌舵: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刘珈吟,2009年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任职于产品管理部、指数投资部。现任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同时管理的指数基金达十余只。作为嘉实基金中最擅长指数投资的基金经理,她管理的嘉实中证主要消费ETF2019年收益率达到了64.25%,排名指数型基金业绩榜TOP20第11名。

  投资建议:嘉实中证主要消费ETF联接为纯指数型品种。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水平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建议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积极认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