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公司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3月06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计算、AI和工业互联网高效协同
煤矿智能化搭上“新基建”快车
□本报记者 杨洁 实习记者 金一丹

  多元合作促发展

  王国法介绍,煤矿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煤矿智能化涉及地质保障、煤炭开采、巷道掘进、主辅运输、通风、排水、供电、安全保障、洗选运输、生产经营等整个流程,煤炭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交叉融合创新将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基础。

  王国法表示,5G技术的大带宽、低延时和广连接能够解决煤矿智能化开采中的大数据同步传输、远程实时控制和多传感器集中接入的难题,云计算、AI和工业互联网的结合能够充分调动计算资源,高效挖掘和利用数据,综合智能优化决策,实现煤炭智能化开采各系统的协调高效运行。“要充分借鉴‘他山之石’,在5G、云、AI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方面开展多元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服务。”

  据悉,中国煤炭学会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发起成立了“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协同推进相关技术发展;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国联通成立了“5G地下空间创新实验室”,跨行业合作进行专项技术攻关,逐步构建起创新包容的煤矿智能化产业生态。

  根据公开资料,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已注意到煤矿智能化的行业需求,并深入参与其中。华为参与5G矿车投入运行,煤矿生产可实现盲区监控;百度参与了中国煤炭云建设,与阳泉煤业达成战略合作;中兴通讯、中国联通与兖矿开展合作,成立了“5G+智慧矿业联合实验室”等。

  《指导意见》提出,以数据为核心资源,推动煤矿智能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模式创新;开展大型煤矿企业、大数据专业服务商等数据平台之间的应用与交易,培育煤矿大数据开发、融资租赁、数据征信等服务新模式。

  上市公司层面,煤机龙头公司天地科技是我国目前煤矿智能化综合实力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先后主持863计划重大项目“煤炭智能化掘采技术与装备”、国家智能制造发展专项“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等多个煤炭智能化项目。公司研发了世界首套8m以上超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2016年在金鸡滩煤矿8m特厚煤层实现智能化开采,年产1500万吨,综采高度、产量及效率创世界最高纪录。

  王国法表示,煤矿智能装备是煤矿智能化核心,推进煤矿智能化对煤机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煤机企业需要从煤矿设计之初就介入到整个系统建设中,要给煤矿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要延伸智能煤机制造产业链,从主要提供煤机产品向提供产品与服务转变、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转变,推动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

  形成长效机制

  平安证券认为,智能化开采是未来煤炭产业发展趋势,将开辟煤炭行业的“新基建”空间。受疫情影响,大多数煤矿面临人员无法到位、原材料无法充分供应、运输等问题。机械化、智能化对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凸显。目前,全国煤炭在建产能10亿吨,现有产能40亿吨左右,新建项目和现有项目改造的投资空间较大。

  王国法介绍,煤矿智能化建设需要有一定资金的投入,比现有综合机械化煤矿投入可能增加30%以上,但能实现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效益。“煤矿智能化可根本上改变煤矿工人的作业方式和条件,是煤矿工人的福祉,也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去年召开的煤炭骨干企业代表与专家座谈会上,煤矿智能化将是未来煤炭企业技术变革方向达成高度共识。煤炭企业也面临招工难的窘境,技术与生产方式变革倒逼煤炭企业进行智能化建设。”

  《指导意见》提出了2021年、2025年、2035年三阶段煤矿智能化的推进目标。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采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

  王国法指出,2021年煤矿智能化推进目标是一个既紧迫又现实的任务。近些年来,重点煤炭企业已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取得重要进展,技术装备研发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煤矿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支撑条件。目前,地方煤炭主管部门与煤炭生产企业对煤矿智能化建设均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山东省、河南省、贵州省、山西省等地煤炭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煤矿智能化建设、升级改造方案与措施,国家能源投资集团、陕煤集团、兖矿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的智能化煤矿建设初见成效,各大煤炭集团均在积极开展智能化矿井升级改造。

  《指导意见》提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智能化发展长效机制,将研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化煤矿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发起设立相关市场化基金,形成支持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尚处初级阶段

  3月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应急管理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目标并提出了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意见》指出,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王国法介绍,煤矿智能化是煤矿综合机械化发展的新阶段,是煤炭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已基本实现煤矿机械化和综合机械化,为煤矿智能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很快,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是世界第一大产煤国,目前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发展总体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一些方面引领世界煤矿智能化发展。但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国有大型骨干煤矿可以实现无人采矿、远程控制等,但一些中小型煤矿的智能化水平远远不足。

  王国法说:“煤矿智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智能化煤矿必须实现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全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数字化、信息化的升级改造为煤矿智能化开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仍存在系统间信息交互难、实时性差、可靠性低、数据利用率不高和多智能系统协调难等难题。”他表示,目前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系统发展较好,已建成近200个智能化工作面,而工人数最多的掘进环节是煤矿智能化的难点。

  “新基建”

  比“老基建”空间大

  □本报记者 孙翔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概念受到市场关注。3月5日,A股“新基建”多个板块个股大涨。市场人士认为,通信网络作为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有望成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

  资金重点关注

  相对传统基建,“新基建”的重心不再是“铁公机”支撑的铁路、公路、房地产等相关项目,而是涉及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等相关领域项目,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板块。

  3月5日,“新基建”概念股得到热捧,特高压板块领衔。银河证券指出,2020年电网有望适时调整投资规划,资本开支有望增长。预计特高压、充电桩、泛在电力物联网等方面的建设或成为重中之重,成为电网“新基建”的主要发力点。

  “新基建”涉及板块较多,市场人士提醒分化将是常态。从3月5日的市场情况看,“新基建”七大板块表现参差不齐。此前强势的5G等板块相对疲软。“5G等板块前期涨幅较大,获利回吐需求动能足,特高压板块相对性价比更高。”华东某大型券商资管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上海海能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分析师江宇表示,通讯、芯片、特高压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相关上市公司近期陆续披露了年度业绩快报,基本符合预期甚至略超预期。获利较丰厚的资金转向前期关注度偏低的特高压和工业互联网等板块,估值偏低的公司受到新增资金的重点关注。

  将成投资主线

  “整体看‘新基建’仍受青睐,热点会在七大板块之间轮动。”前述券商资管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新基建”将成为一条投资主线。

  江宇认为,“新基建”项目并不都会在2020年全部落地完成,可能需要3-5年的建设周期。政策支持更多是对七大领域的中长期利好。在5G加快建设的情况下,IOT领域将产生更多新的经济动能,信息交流需求也会大大增加。

  “通信网络作为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有望成为‘新基建’的主要抓手,行业将继续彰显‘逆周期性’属性。”长江证券分析师于海宁表示。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新经济领域的基建不仅是为了短期提振经济,而是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改善经济增长的结构。“新基建大力发展的七大领域指明了未来投资方向。”

  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指出,“总体而言将会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托底,以‘新基建’为主要推手;老基建复苏、新基建加力。” 

  江宇则认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新基建是中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具有生产力的要素,“新基建”将创造大量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岗位。“从投资角度看,新基建将比老基建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更多的机会。”

  □本报记者 杨洁 实习记者 金一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