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23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担保生态 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本报记者 昝秀丽

  □本报记者 昝秀丽  

  

  上市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其他人员违规以上市公司名义提供担保,是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的“毒瘤”,严重损害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合法权益。最高法日前公布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商事案件,包括违规以上市公司名义为他人担保公司不承担民事责任案、公司为股东之间股权转让款支付提供担保无效案等。

  在统一违规担保等裁判思路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出台2个月后,包括最高法公布的上述两例违规担保案例在内,多案判决判定公司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专家认为,《纪要》出台有助于法院统一裁判思维,实现人民法院和证券监管部门同频共振、无缝对接,将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担保生态,促进存量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违规担保协议无效

  最高法公布的首宗案例为违规以上市公司名义为他人担保公司不承担民事责任案。

  在原告姜申英与被告中鑫汇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被告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告钱仁高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中,出借人姜申英与借款人中鑫公司签订借款协议,借期协议担保人处加盖有上市公司运盛医疗的印章以及该公司原法定代表人钱仁高的印章。此前,运盛医疗已对外发布钱仁高辞职公告和法定代表人变更信息。因中鑫公司未还款,姜申英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还款,同时要求运盛医疗、钱仁高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各方当事人在签订系争协议前,运盛医疗作为上市公司已对外公布法定代表人变更信息,故姜申英理应知晓钱仁高无权代表运盛医疗为他人提供担保,对其要求运盛医疗承担担保责任的诉讼请求,予以驳回。

  “本案的典型意义在于,明确要求债权人在接受上市公司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时,必须审查、了解行为人是否享有相应的代表或者代理权限,即必须审查是否经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者公司授权,债权人的这种审查义务是实质审查。”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赵旭东在接受人民法院报采访时表示,如果重大担保事项没有经过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上市公司签约代表违规代表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其效力如何呢?主要是审查债权人是否善意:一是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没有经过股东大会决议的,应当认定债权人不是善意;二是为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之外的其他人提供担保,该担保需经过股东大会决议的,应当认定债权人不是善意。担保事项仅需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债权人要证明自己是善意的,必须证明上市公司董事会召开会议通过为该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决议。

  “本案判决在《纪要》基础上,明确指出债权人在接受上市公司提供的担保时应当合理审视公司相关文件,否则无法获得有效担保。随着《纪要》和相关典型判决的公布,(下转A04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