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北证券李冠英: 追寻确定性 布局“核心资产”
□本报记者 刘夏村 郭梦迪

  □本报记者 刘夏村 郭梦迪 

  

  2007年10月16日,李冠英从巴黎回国,开始了他的证券研究生涯。那一天,A股正好冲上迄今为止的最高点6124点。兜兜转转十二年,A股市场在一轮轮牛熊转换间发展成长,证券研究亦在市场的起伏中不断变革,但李冠英对于“证券研究”事业的笃信,初心依旧。如今已是东北证券研究咨询分公司总经理的李冠英认为,当前卖方研究行业的调整,给予东北证券研究所抄底人才的大机会。东北证券高度重视研究业务的价值,高度认同市场化机制,致力于研究业务“平台—人才—机制”三要素平衡发展。未来,东北证券研究所将围绕总量、科技、消费和医药领域,集中公司资源,引入领军人才。

  证券研究的变与不变

  中国证券报:市场环境等一系列诸因素的变化,证券研究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您如何看这种变化?

  李冠英:券商研究业务是围绕投资咨询服务的,是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的,研究不是软广告,影响力和评奖都是研究高水平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初衷。

  2018年以来,资本市场发生一些变化,让研究业务溯本清源,回归到了研究本质。研究从过去的广度覆盖,进化为深度为王;投研方法从过去的逻辑研究阶段,进化到了数据验证阶段;信息传播速度前所未有,面对龙头公司的研究,研究员信息不对称优势减弱,必须依靠公开信息深度研究。全市场对于深度研究前所未有的重视,研究员从核心竞争力评价从“木桶理论”变成了“长板理论”。

  国内券商的研究业务从2000年初开始,至今发展了不到20年,现在可以说最初级阶段已接近尾声,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发展道路等待着我们。

  但对每一位从事券商研究业务和销售业务的人而言,不变的是精深与专业将是我们职业生涯贯穿始终的生命线。研究需要精深,销售需要专业,专业销售需要精深的研究功底,精深研究需要专业的服务精神,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研究所本质还是研究,是为投资决策服务的,常常换位思考,自己的工作是否真的可以为投资人带来价值。

  “平台—人才—机制”缺一不可

  中国证券报:从数量而言,证券研究目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且还不断有新入局者。东北证券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李冠英:研究所是一个高端人才聚集的平台,必须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来管理,“平台—人才—机制”三要素缺一不可。平台提供业务机会和协同可能,没有平台,则不能持续发展;人才提供业务与协同实现的可能,没有人才,则不能开枝散叶;机制提供业务与协同持续的基础,没有机制,则不能众志成城。

  新的历史阶段,对券商研究业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对研究所高端人才的管理向更精细化发展。平台不仅提供业务协同机会,更要围绕职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人才不仅是实现业务和协同的执行者,更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机制不仅要保障团队旺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还要能够在未来不确定因素中有较强的韧性。

  中国证券报:东北证券如何确保把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李冠英:我们坚信,行业调整带来机会。2015年资本市场经历大幅调整后,东北证券开始建立卖方研究所。最初我们设计了第一个三年计划,即2016实现3000万元收入,2017年5000万元收入,2018年7000万元收入。我们2015年四季度开始招人,2016年一季度与主要基金公司就建立了合作,2016年就超额完成任务,2017年、2018年更是收入持续增长,三年时间研究所人员数量翻了两番,目前有100多人。

  当前的行业大调整,给予东北证券研究所抄底人才的良机。我们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有两点。一是公司高管高度认同研究业务的发展和贡献,充分了解研究能对其他业务带来巨大帮助。二是东北证券高度认同市场化机制。

  这两点,我相信从业越久的人越能理解它的重要性,只要我们坚定贯彻这两点,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我们,帮助我们把东北证券研究所建设得更好。

  寻找确定性机会

  中国证券报:东北证券研究所未来的展业思路和重点是什么?

  李冠英:未来我们需要在众多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未来有两件事情是确定的:第一,未来较长时间,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第二,科技发展对中国至关重要。围绕这两个确定性,市场的注意力将越来越关注四大板块:总量、科技、消费和医药。全球经济面临萧条考验,宏观、政策、经济模式等方面将被前所未有地关注;同时,各国宽裕的流动性一定会去选择相对安全的资产,中国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器,中国的核心资产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全球资金的青睐;第三,中国的科技发展会有长足进步。东北证券研究所将围绕总量、科技、消费和医药领域,集中公司资源,引入领军人才,结合周期、制造业、新能源等已有优势团队,形成自己独有的协同特色,在这场大变革中激流勇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