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公司新闻·科创板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肥江航聚焦航空装备及特种制冷领域
□本报记者 周文天

  □本报记者 周文天 

  

  央企控股公司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肥江航”)科创板上市申请日前获得受理。截至11月27日,科创板受理企业已达179家。目前,已有中国通号、中国电研、华润微电子、埃夫特等多家央企亮相科创板。如果合肥江航成功上市,将填补科创板航空装备制造的空白。

  国企首批混改试点单位

  合肥江航成立于2007年,前身为航宇救生装备(合肥)有限公司,隶属中航工业集团,由安徽江淮航空供氧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和合肥皖安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整合形成的现代航空高科技企业。

  2018年4月,合肥江航被列为国有企业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同年6月,公司挂牌增资及引入航向投资、航创投资和航仕投资这三家员工持股平台,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通过上述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4.63%的股权。2019年6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过中航机载与中航产投合计持有公司73.58%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所以国务院国资委为合肥江航的最终控制人。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向技术研究与科研能力建设项目、产品研制与生产能力建设项目、环境控制集成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国内唯一航空氧气系统研发制造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聚焦于航空装备及特种制冷领域,主要产品涵盖航空氧气系统、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飞机副油箱等航空产品以及军民用特种制冷设备等。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的航空氧气系统及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专业化研发制造基地,亦是国内最大的飞机副油箱及国内领先的特种制冷设备研发制造商。

  航空氧气系统是为飞行员提供呼吸用氧和飞行服抗荷压力的重要产品,通过提高吸入气和肺泡气氧分压水平以及体表抗荷、代偿压力,减轻低气压效应、缺氧、过载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和伤害。航空氧气系统对飞行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公司生产飞机副油箱容量从数十升至数千升不等,可以满足空军、海军、陆军航空兵配备的歼击机、轰炸机、教练机、运输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等各类机型的需求。

  同时,公司形成军用制冷产品的核心技术优势和系列型谱,在民用特种行业内形成更具特色的特种制冷产品。生产的军用特种制冷设备主要包括方舱空调、装甲空调、舰船空调、冷液设备等产品。

  民用特种制冷设备方面,重点开拓工业用特种耐高温空调、专用车空调等细分市场。其中,工业用特种耐高温空调主要应用于冶金行业;专用车空调则主要运用于人防、安防、医疗、应急通讯专用车等改装专用车领域。

  除研制生产航空产品及军民用特种制冷设备外,公司还提供敏感元件、氧气地面保障设备等产品及航空产品维修服务。

  毛利率水平较高

  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7534.12万元、59549.01万元、65456.56万元和34844.01万元,收入稳步增长。

  公司预计2019年营业收入为75000万元至82000万元,同比增长约13.47%至24.06%;预计净利润为9500万元至11500万元,同比增长约33.62%至61.75%;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500万元至9500万元,同比增长约92.93%至144.37%。2019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增长。

  报告期航空产品收入分别为32157.28万元、36938.49万元、42762.36万元和22114.6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5.89%、62.03%、65.33%和63.47%,是公司收入的最主要来源。特种制冷设备收入分别为18150.15万元、17720.36万元、18011.84万元和9043.0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55%、29.76%、27.52%和25.95%,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公司以军品业务为主,报告期军品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8.44%、90.37%、89.90%和92.68%,占比均超过85%。

  公司前五大客户业务相对集中,主要为军方客户及航空飞机制造厂。

  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7862.45万元、53056.11万元、57327.23万元和30823.51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2.39%、78.09%、86.73%和88.11%,集中度逐年提升。

  毛利率处于同行较高水平。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30.92%、28.14%、33.74%和43.16%,呈现一路走高的趋势。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研发费用分别为2111.38万元、2256.25万元、2742.77万元和1047.7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75%、3.32%、4.15%和2.99%。

  2016年末至2019年上半年末,应收账款分别为40821.56万元、34250.22万元、41737.97万元和60038.3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22%、50.41%、63.14%和171.62%。尤其2019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占比提升明显。

  公司表示,期末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较大,主要受所处行业特点、客户结算模式等因素所影响。同时,相应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如公司前期研发投入无法实现相应效益,将对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