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城证券的探索与思考

  回顾公司发展历程,长城证券多年来从未停下探索转型的脚步。在2018年底成功上市后,公司顺应新时代、新趋势,未来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是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创造价值。随着竞争的愈发激烈,单一业务竞争演变为多项业务协同的链条化竞争,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将成为证券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长城证券正探索“以客户为中心”,围绕“零售、企业、机构”三大客户群重构业务生态圈,由“牌照中心”向“服务中心”转型,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服务零售客户;以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整合全金融产品工具,为企业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以符合“双区”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行业,实现研究、投资的引领和覆盖,提高主动管理能力,构建有特色的机构业务生态。

  为将“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生态体系落到实处,长城证券正着力打造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强大中台和高效的协同机制,深入研究并理解客户需求,促使中台充分发挥对前台业务的参谋、引领、协调、提升的作用,强化业务条线之间的互动协同和资源整合,建立高效的内部协作机制,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体系,加强“协同合作”的文化宣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二是发展全产业链投行服务模式,向现代投资银行全面转型。长城证券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向现代投资银行全面转型,加快探索全产业链投行服务模式,整合投行、投资等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综合服务优势与协同效应,形成业务有特色、团队有品牌、客户有典范的全产业链精品投行发展模式,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在不同阶段提供VC/PE、挂牌做市、配套融资、转层转板、并购重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长城证券积极探索投资银行业务组织架构变革,以专业化分工为方向重构业务团队设置,聚焦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持续推进业务结构均衡发展,重点构建股债齐头并进、跨境协同的业务结构,加强与投资、研究等业务的联动。全面提升对客户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从产品工具、服务效率、服务模式等多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及客户需求的新的营销及服务模式。

  三是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打造科技赋能的现代化证券公司。国际领先金融机构的发展表明,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动业务转型是证券公司业务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长城证券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拥抱金融科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以数字化思维变革公司管理,重塑业务模式。

  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长城证券将在财富管理领域,借助金融科技展开线上线下整合、客户分析及需求匹配、业务支持及优化等工作,实现自动高效的精准营销;开发财富管理工作平台,为投资顾问提供全面智能化的客户服务支持,不断刷新客户服务体验和预期。在资产管理领域,利用金融科技提升资产管理业务寻找优质资产、产品设计、投资研究、风险定价和敏捷交易的五大能力。在投资研究领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因果推理等技术加强行业研究,利用深度学习构建量化策略平台,实现行情解码、策略研究。在投资银行领域,利用大数据应用和海量信息整合分析洞察企业价值和风险,全面助力投行业务风控管理智能化。

  以科技提升运营管理,长城证券将运用数字化思维,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推进系统整合,简化业务流程,逐步实现公司行政管理、运营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高运营效率;运用科技手段,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全面升级管理模式,做好成本核算,优化公司各项资源的配置,深挖潜力,实现有限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在风控、合规、质控、内控等风险管理领域,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优化风险防控数据指标、分析模型,精准刻画客户风险特征,有效甄别高风险交易,提高证券业务风险识别和处置的准确性。

  长城证券发展至今已24年,作为一家立足深圳的上市券商,公司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和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今天,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节点上,“双区”为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一轮发展机遇。勇立潮头风帆劲,齐心奋楫绘蓝图。作为国有控股公司,长城证券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深圳自信与创新的城市品格注入长城证券发展血液,以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和价值创造为目标,防范抵御风险,打造差异化、特色化服务模式,不断推进公司更高质量发展,成为一家治理规范、业绩优良、具有自身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券商。(本专栏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与中国证券报联合推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