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老划断 结构性存款谋突围
□本报记者 高改芳

  □本报记者 高改芳  

  

  大多数银行已经开始着手压降假结构化存款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真正的结构性存款保持收益优势,是非常考验银行的投资能力的。”某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介绍。

  央行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规模在今年2月达到约11.22万亿元的峰值,随后逐渐下滑;至2019年9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至约10.85万亿元。其中,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超过大行,且中小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更大。

  “假结构”面临整改

  所谓结构性存款,本应为“存款+期权”的结构,可以挂钩利率、汇率、商品、股票等衍生品,形成“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组合。其收益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存款所产生的固定收益,另一方面是与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挂钩的收益。

  2019年10月18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过渡期为通知施行之日起12个月。也就是说,在2020年10月17日前,“假结构性存款”必须整改完毕。

  而“假结构性存款”,就是名为“结构”,但实际上刚性兑付的产品。例如,在期权部分设置了不可执行的行权条件,是银行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目前各家银行要压降的就是这类假结构性存款。

  虽然通知明确了12个月的过渡期,但部分受访银行表示,现有“假结构”到期后将不再新发,新发结构性存款将严格执行通知所要求的“按照衍生产品业务管理,具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

  “真结构”也有难题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

  业内人士表示,结构存款能够挂钩什么样的衍生品,以及如何设计衍生品交易结构,直接决定了存款收益的表现。但实践中,银行能够直接涉足的资产市场并不多。目前的结构性存款普遍挂钩利率和汇率。相似的挂钩基础资产、收益结构,结构性存款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银行内部约束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此项业务上较为成熟的商业银行在探索新的结构性存款构建方式。通过与外资金融机构的交易,挂钩境外股票指数的产品已经比较成熟。此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或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场内交易,挂钩贵金属价格或通过与券商进行指数衍生品交易,构建与A股指数挂钩的产品。

  “选择更为另类的交易标的意味着银行原有的业务授权、人员管理、交易平盘、限额管理、应急计划和压力测试等风险管控措施都要同步更新。”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这也是银保监会结构性存款新规所明确要求的。”

  而除了产品结构设计的压力和内部制度的约束外,(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