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6版:投基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元配置 攻守兼备
□国金证券金融产品中心

  □国金证券金融产品中心  

  

  近期国内稳增长政策方向不变,政策基调延续偏暖。随着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愈发明显,投资者需警惕外围环境变化对A股造成的潜在扰动。目前来看,阶段市场仍处于存量博弈行情之中,对于基金投资,可从持仓结构上进行应对,做到攻守兼备。

  大类资产配置

  从大类资产的配置角度上看,经济企稳仍需观察与等待,市场缺乏有力的上行驱动力。具体来看,在等待市场明朗化的阶段,权益市场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基金组合应注重风格间的均衡搭配,把握震荡市场中的阿尔法收益。债市方面,短期内货币政策难以大幅放松,利率下行阻力较大,债券市场大概率呈现震荡行情,把握交易机会难度较大,在风格选择上维持以信用配置为主的策略。QDII基金方面,鉴于当前多空因素相互交织,建议采用多元配置的方式加以应对,其中美股短期内受不确定性影响,波动恐将加剧。

  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具体配置建议如下:积极型投资者可以配置20%的主动股票型基金、20%的积极配置混合型基金、40%的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20%的保守配置混合型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配置30%的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30%的保守配置混合型基金、40%的货币市场基金;保守型投资者可以配置20%的保守配置混合型基金、20%的债券型基金、60%的货币市场基金或理财型债基。

  权益类开放式基金:

  攻守兼备 应对市场波动

  阶段市场仍处于存量博弈行情之中,缩量震荡也显示出投资者观望心态较为浓厚,尤其是在经济基本面仍显疲态、需求改善还需要等待的背景下,市场缺乏有力的上行驱动力。对于基金投资,建议从持仓结构上进行应对,把握震荡市场中的阿尔法收益。

  在产品的选择上,首先,在等待市场明朗化的阶段,市场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基金组合以底仓型品种为主,注重公司基本面、具备突出选股能力的基金经理及产品仍是组合重要的底仓配置。其次,在风格搭配上适当均衡。由于当前经济下行仍大、企业盈利分化明显,龙头的基本面优势仍然存在,消费类基金作为底仓配置价值犹存,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目前机构对于高估值的消费蓝筹进一步加仓的空间和动力也比较有限。因此从持仓结构的角度,一方面风格更注重均衡和分散,另一方面在相关产品的筛选上,更多关注注重风险控制、持仓行业及个股相对分散的基金产品。与此同时,科创板映射下科技成长类板块表现活跃,短期科创板对于成长行业的共振效应下,优质龙头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固定收益类基金:

  维持信用配置风格 控制组合权益敞口

  当前基本面及政策面之下,权益市场表现将优于债券市场,风险偏好将逐步修复,但需注意修复过程中的市场波动。

  在债券型基金筛选及组合构建上,延续以管理人自上而下投资能力作为首要筛选条件,并结合短期市场判断进行风格选择的筛选及组合构建思路。首先从管理人自上而下投资能力出发,建议通过考察产品中长期风险收益表现以及市场趋势转换关键阶段业绩表现,并辅助以对固定收益平台价值的定性考察来判断管理人债券投资能力并进行产品筛选。

  其次,当前债市大概率呈现震荡行情,长债和超长债交易机会把握难度较大,建议在风格选择上维持以信用配置风格为主,关注城投债投资机会,同时建议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适当增加灵活交易型产品作为“卫星”配置,但同时应严格控制久期敞口。

  第三,基于中期大类资产判断,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收益目标、风险偏好和考核标准适当配置权益敞口,但需注意市场短期震荡调整的影响,对绝对收益要求较高、业绩波动容忍度较大或者组合规模较大的投资者可对普通债券型基金增加关注。

  QDII基金:

  多空因素拉锯 多元配置应对

  目前来看,一些国家货币政策转向边际宽松的趋势愈发明朗,预计全球市场仍将处于经济增速放缓与货币政策放松的拉锯之中,资产价格走向尚未形成明显趋势。对于投资者而言,应保持投资组合的分散化、多元化,降低资产之间相关性,通过均衡配置各类资产来提升组合稳定性和风险分散能力,从而应对多变的全球宏观环境。

  在QDII基金投资策略上,美股方面,目前联储内部对是否采取进一步宽松行动存在分歧,美国经济增长动能仍在边际减退,且国际贸易局势依旧左右着美股情绪波动,而突发政局动荡也对市场形成扰动,短期内美股波动恐将加剧。因此,建议投资者持有波动程度更低、风险收益配比效果相对更好的标普500指数基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