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年砥砺前行 70年辉煌成就
□本报记者 吴科任

  □本报记者 吴科任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进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70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彪炳史册的人间正道。

  从1949年到2019年,成就展采用编年体形式,全方位回顾70年来的每一个高光时刻,振奋人心。以产品原件、沙盘模型等形式复原出的150个“新中国第一”,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的艰辛与睿智。值得关注的是,成就展在“未来生活”部分传达了绿色城市的发展理念,并展示了一些独具代表性的前沿科技场景,如智慧客厅、混合现实购物体验、无人驾驶等。实际上,这些酷炫场景,离不开5G、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持,尤其是5G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G的强项就在于把物联网跟人工智能无缝融合,它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业、农业,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5G的出现,带动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走向产业化的应用。大家都把5G看成是高技术的制高点,我国经济发展增长的新引擎。2020年到2035年,十五年间,预计会使中国新增就业岗位将近1000万人,全球的GDP增长7%。

  由大到强

  展览安排设计了序厅、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5个部分,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举世瞩目、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其中,“人间正道”部分用60个关键指标直观展现了新中国的主要发展成就。

  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近年来,中国谷物、花生、茶叶、肉类产量均保持世界首位;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跃居世界第一;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并正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2006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居世界首位;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引领者等。

  上面这组经济数据,汇聚成一个关键词便是“富强”。当然,还少不了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四个关键词。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达到28%以上,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目前,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如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949年的0.26%提升至2018年的48.10%;2018年,我国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3%,互联网用户为1.80亿户;新中国自1959年获得首个世界冠军以来,到2018年累计获得世界冠军3458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不断提升,从1990年到2017年世界位次提升了16位;2018年,国内游客人次达55.4亿人次,旅游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到2018年末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7%;从城乡分割到劳动力自由流动,转向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达59.58%);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技术装备发展突飞猛进,各项节能降耗政策措施有效实施,能效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等。

  深化改革

  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这些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如何迸发它们的活力,对每一个经济体都是巨大考验。70年来,我国不断进行改革探索,本次展览展现了这段摸索与创新中求变的心路历程。

  以农村改革为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84年,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由严格控制向允许流动转变;1984年,允许农民进入集镇落户;1985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农村建立市场机制迈出关键一步;2015年,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

  在借力资本、构建金融体系方面,新中国成立70年也取得了巨大成就。1950年,新中国发行了第一期公债——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7年,推行“侨汇券”制度,华侨汇款成为国家非贸易外汇收入主要来源;1984年,新中国公开发行了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1990年,批准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1990年12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大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交所正式开业,1991年7月深交所开业;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2016年12月、2017年7月、2019年6月又相继启动“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2016年7月印发《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新一轮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展开;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里程碑;2019年6月,科创板正式开板等。

  还有,价格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税收制度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无处不在。毫无疑问,中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从1957年春节举办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到1979年创办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再到上海世博会、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我国更加开放。截至今年8月,中国已经设立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和贸易更加便利化。

  创新驱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首次人工全合成胰岛素、自主研制首款大型客机C919、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世界最薄触控玻璃,这些“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亮相成就展。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的一些技术已经从过去的“跟跑”到“并跑”甚至向“领跑”迈进。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第一个“一五”计划时期,重点民用工业项目中数量居前三的领域是煤炭、电力和机械。“十二五”规划时期,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在推进的“十三五”规划中,有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从深海空间站到量子通信、从5G到高速铁路,这些工程项目凸显战略性和牵引性,代表着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方向。

  除上述提及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利器,还有我国第一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型“华龙一号”、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中国自主研制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嫦娥系列探测器、神舟系列飞船、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海斗”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等。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成为促进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成就展上提到,自2013年起,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由2004年的0.56%提高到去年的1.06%,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93.4万件,比2004年增长29.8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