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9月03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模式创新 战略升级
经济学家建议设立扶贫脱贫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倪铭娅

  □本报记者 倪铭娅 

  

  多位经济学家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应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达到脱贫目标后,应采取措施巩固脱贫成果,建立扶贫脱贫战略“后2020升级版”。

  分类施策 坚持精准扶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撰文指出,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可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应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分类施策,重在精准,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精准扶贫,就是要把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一一分析到位,再配之以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以必要的财政资金和可以吸引的社会资金保证方案实现。”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表示,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精准扶贫应统筹管理,区别对待,优化结构。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精准扶贫,第一要精准“识”贫。在精准识别过程中精准把握他们贫困的原因,然后在精准上下功夫,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甚至一人一策。

  动员社会力量 创新扶贫模式

  林毅夫认为,要鼓励广大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广泛参与扶贫。2014年,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在扶贫日前后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以募集资金。建设社会扶贫网,着力打造社会扶贫参与平台。

  姚景源表示,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来,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一些慈善机构等。

  此外,姚景源说,扶贫要创新模式。开发性扶贫和保障性扶贫应并行并举,也就是说“输血”和“造血”功能要并重。扶贫不单单给钱给物,更要给产业给就业。产业扶贫也有覆盖不了的地方,比如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因此,保障性扶贫至关重要,产业扶贫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得靠保障性扶贫。

  贾康认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拓的创新理念,给予精准扶贫一个新的助力。

  具体措施必须放到精准扶贫这个大的措施设计组合里,形成全套方案。这个全套方案称作理性的供给管理,直接对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可以证明PPP模式是一个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再加社会公众群策群力形成的‘1+1+1>3’的绩效提升机制。”贾康表示。

  四方面入手 设计扶贫战略升级版

  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看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扶贫脱贫也是如此。因此,他建议,探讨建立扶贫脱贫战略“后2020升级版”。

  具体而言,蔡昉建议,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保持政策稳定和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把握好脱贫与返贫的动态平衡,让脱贫率始终大于返贫率。

  二是密切关注和积极应对新的致贫因素。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会形成新的贫困人口来源。另一方面,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老龄化程度在农村比在城市更显严重,相应产生对巩固脱贫成果的严峻挑战。这既需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予以考虑,也要求已有的扶贫经验和工作机制能够与时俱进。

  三是应对风险冲击型贫困现象。农户面对各种风险的脆弱性尤其突出,特别是收入水平接近贫困线的低收入农户,更易受到各种外部冲击。

  四是探索长期可持续减贫战略。一种观点把贫困现象区分为绝对类型与相对类型。对于中国“后2020年时期”而言,相对贫困现象将会长期存在,而其应对机制与消除绝对贫困的机制不尽相同,需要通过创新实现体制机制的转变。另一种观点主张根据发展阶段或收入水平设立不同的绝对贫困标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