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3版:财富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8月1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产价格运行是资产价值创造的结果
□鹏华基金 赵强

  □鹏华基金 赵强 

  

  在资本市场,如何认识资产价格是投资者必须修炼的第一课,而对于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养老规划的投资者则显得更为重要。

  其一,养老规划时间跨度比一般性投资行为长远得多,如果对资产价格如何运行没有基本、科学的认识,则规划无从谈起,更遑论坚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基金定投。根据鹏华基金以及业内同行的数据,超过18个月的定期投资者寥寥无几。在市场出现持续调整的时候,大多数账户在坚持定投数月、没有看到账户盈利后,都会停止投资,从而在市场后续出现反弹、牛市来临时错过底部建仓的大好机会。

  其二,养老规划关系到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认知不清大概率会导致投资效果不达预期。在这两年频频爆雷的P2P平台跑路的众多案例中,我们看到,不少投资者把养老的钱悉数投资到年化20%以上甚至40%的项目中,最后血本无归。那么在以上案例中,投资者对资产价格的运行存在何种偏差呢?

  诚然,无法坚持定投是人之常情,行为金融学告诉我们,人都是厌恶损失的,而持续的损失更是不能容忍。在第一个案例中,人们将资产价格的向下波动视为损失,殊不知只有当投资者押宝一只股票或者细分行业时,向下的持续波动才有可能是永久的损失,而当养老投资者定投了一篮子资产搭配平衡的组合时,这种波动长期看只是个来回往复的周期运动。认清这个原理,坚持定投,坚持在资产价格调整时逐步买入,这才是养老投资者应有的操作。

  在投资超高收益P2P项目的案例中,投资人首先在资产价格的收益上犯了认知错误,20%-40%的刚兑投资收益就如同购买一只近乎破产评级的垃圾债券,血本无归的概率极大。其次,投资人在资产价格的风险上也有严重的认知偏差。投资人认为平时不用为所投产品的净值波动担惊受怕,殊不知,如此高收益的资产必然伴随着高波动,P2P项目资产价格最大的波动恰恰出现在兑付的那一瞬间,兑付则欣然,跑路则血本无归,这种波动的惊险程度从价格图形上看堪比跳崖。

  其他对资产价格认知的表述不一而足。以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股票为例,有的人视其为庄家操控的工具,那么应对的策略必然是短炒、跟庄;有的人视股价为历史规律的简单重复,那么相应的投资必然是K线大法、道氏波浪。可是每次盛宴过后,依靠追涨杀跌、线里乾坤的冲浪者,有多少人不是伤痕累累、欲哭无泪?

  这些认知的偏差实际上是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庄家是有,但庄家也无法脱离基本面全身而退。历史是会重演,但K线的似曾相识只是表象,本质还是公司、行业,乃至宏观环境的基本面相似使然。

  资产价格运行的逻辑还是在于资产本身基本面的运行轨迹,本质还是研究资产如何给投资者创造价值,而价格本身的运行只是结果罢了。

  以A股为例,其未来5年给投资者带来的基本面价值收益可以拆分为分红收益和盈利增长,依据2.5%的分红中枢,5%-6%的实际GDP增速和3%的通货膨胀估计,不考虑上市公司的优势效应,则A股未来5年基本面的名义价值增值至少在10.5%-11.5%。

  虽然看起来股市每年的价值增值不菲,但这种实打实的价值增值反映到股价运动上大约每天只有万分之四。由于股市每天波动巨大,连指数都是一天1%以上的振幅,那区区万分之四根本感觉不到存在。但这正是股票价格运行的逻辑,即长期收益平均到每天后是非常小的,每天的波动却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导。进一步深入分析,这微小的日收益恰恰是我们通过勤奋研究可以获得的,而每天的波动虽然看起来精彩,但却是夹杂着各种偶然事件的碰撞,如抛硬币般难以猜测。

  对资产价格运行的逻辑有了理性认识后,我们在为养老储备做投资时便有了基本的航向,从而在航行过程中解决所涉及到的投资的长期性、配置的多样性(全球配置和多策略配置),以及养老金的左侧交易等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