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读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8月17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人寿保险行业崛起密码
□郑渝川
书名:《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
作者:[美]维维安娜·泽利泽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名:《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

  作者:[美]维维安娜·泽利泽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渝川 

  

  1995年《保险法》实施以来,中国的保险事业迅速发展。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包括外资寿险公司在内的各类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近年来,中国寿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的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已突破2万亿元。

  可以说,中国寿险等保险业务市场在短短几十年内走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我国内地包括保险、证券在内的各行业、各类市场的发展,在最近几十年内被大大提速,所以在充分肯定这些行业发展成就的同时,仍有必要研究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关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增强对于行业运行规律、经济周期规律的认识,尽可能清楚准确地辨识系统性风险信号。

  美国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创立于1759年,直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的寿险行业才获得发展良机。在这期间,美国各地设立了相当多的寿险公司,却不为客户所接纳。直到1853年,《纽约时报》还撰文认为,购买寿险投保的人,要么成为自己愚蠢行为的受害者,要么可能引发他人(受益者)的道德风险。

  美国当代杰出的经济社会学家、美国经济社会学会前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维维安娜·泽利泽在其所著的《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美国人寿保险行业的发展历史。对于1759年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寿险行业的“糟糕运气”,维维安娜·泽利泽分析认为,18世纪晚期的美国,也就是美国建国之初,有利于寿险行业发展的条件已经部分具备,如城市化发展水平、精算知识的成熟等;但同时,寿险行业企业的架构还不够稳定(相互制取代股份制成为寿险公司的普遍形态,要等到1842年),营销技巧也不够成熟(今天的保险客户所熟悉的保险代理人角色,也是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的),这些因素阻碍了寿险行业的发展。

  曾有经济史学家认为,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行业推行的复杂算法、繁复合同文本,影响了19世纪中期及之前时期的行业发展,维维安娜·泽利泽认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其实迄今为止,保险行业的合同文本一如既往的复杂难懂,但并不影响用户积极投保。

  维维安娜·泽利泽在这本《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书中重点阐述了道德层面、价值观念层面的考量,而非“经济人”考量对于美国寿险行业发展造成的巨大影响。

  寿险业务推向市场后,不可避免会挑战传统社会的一些价值观念,如死亡、风险观念、宗教信念等。《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指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更可能接受为财产投保,而对于为“人命”投保感到深切的不认同。一些法学家、社会活动家就曾谴责认为,寿险业务是将人命进行作价,非常不道德。因此,在美国,黑人在还没有获得公民权、被认为是奴隶、财产的时候,被列入保险业务,被许多人自然接受,但同样的投保者,却认为“自由人的身体不允许估价”。

  寿险业务的最终被接纳,是因为城市化的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城市人口高度聚集,死亡对于都市人来说不再那么讳莫如深,所以死亡管理必须理性化。人寿保险首先被认为有益于孤儿寡母,尤其是那些从事海员、军人等19世纪高死亡风险职业的人的妻儿,以金钱补偿来填补其失去丈夫或父亲的损失。书中还指出,虽然人们感情上不愿将生命、死亡与金钱挂钩,但问题是,人死后的丧事确实要耗费很大一笔钱,这种现实需要极大的对冲人们的文化禁忌。

  《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还谈到了19世纪中后期美国寿险行业在正规化发展以后(即组织架构更加稳定,拥有了专业化的保险营销队伍),采取的许多切实有效的营销宣传手法,如通过寓言、故事讲述一些因抵制购买人寿保险,结果在丈夫或父亲死后不得不忍饥挨饿,或是让死去的亲人在没有获得体面葬礼的情况下草草收敛的案例,实现对消费者的规训,并因此祛除了人们将人寿保险与死亡挂钩起来的文化恐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人寿保险已经发展为一个相当成熟庞大的产业,这一行业也不再以半遮半掩的慈善名义面世,而是强调投资潜力和保障效益,因而在注重实利的美国社会受到追捧。因为高额佣金的存在,许多营销人才加入寿险行业,到处兜售寿险产品,这种做法经常引发争议,尤其是一些代理人被指出存在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等行为。但客观上来说,正是因为寿险代理人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加入其中,才使得寿险这一行业为现代社会经济其他行业不断贡献营销手法,并切切实实地加速了寿险的市场普及程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