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公司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监管趋严

  部分上市公司发布股东或董监高终止增持计划的公告后,随即收到交易所发出的问询函。以太平洋为例,公司6月19日晚间发布第一大股东嘉裕投资终止实施增持计划的公告,6月20日便收到上交所发出的相关问询函,要求补充说明增持计划未能完成的具体实际原因,以及延期增持的可行性,相关延期的决策是否审慎等一系列问题。

  6月24日晚,太平洋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表示,受外部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影响,融资环境全面收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收窄。同时,由于证券市场整体低迷,公司股价连续下跌。为控制股票质押风险,嘉裕投资累计补充质押约3.5亿股公司股份,未取得融资资金,因此无法用于本次增持。自增持计划实施以来,嘉裕投资积极筹措资金,但由于嘉裕投资面临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的风险,以及资金筹措困难等原因,最终决定终止增持计划。此外,嘉裕投资此前的增持计划延期决策是审慎的,不存在故意利用增持计划误导投资者的动机。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对此表示,增持计划披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增持计划若不能实施,其后果和相应补偿措施需要进行详细披露,而非简单提示“可能存在不能实施的风险”。有的上市公司缺乏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相关细节披露的规范性较差,以笼统模糊取代细节的全面真实。真实性、完整性、全面性、有效性需要贯穿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增持计划披露的始终,从计划实施到实施进展,再到实施终止,而不是问询了才详细披露。

  付立春指出,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的股东、董监高确实存在无法完成增持计划的客观原因。但前期披露大手笔的增持计划会对股价有较大的提振作用,存在“忽悠式”增持的情况。可以考虑启用立法程序,对扰乱证券市场行为严厉打击。终止增持计划对相关主体形象有影响,可能引发投资者联想其他业务是否存在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