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业高质量发展需平衡五大关系

  健全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是证券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美国次贷危机的历史经验表明:创新能够支撑证券公司快速发展,但忽视风险控制的过度创新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需重点平衡五大关系:

  一是“稳”和“进”的关系。“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是方向、是目的。就证券行业而言,“稳”,就是经营效益要稳,业务发展要稳,合规风控要稳,员工队伍要稳;“进”,就是各项业务的竞争力要进,客户资产规模要进,基础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要进,共同推动行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是“危”和“机”的关系。2018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面对“融资的高山”,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任务仍然艰巨;同时宏观经济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包括货币政策逐渐宽松,信用环境逐步修复,监管政策出现微调,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支持科创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措施陆续出台,为证券行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证券公司既要对危机有足够估计,做好充分准备;又要辩证看待危机,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努力将经济波动期转变为发展机遇期,实现逆势发展、弯道超车。

  三是自身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天职,也是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尤其在当前市场面临诸多挑战的形势下,只有扎根实体经济的沃土,才能支撑行业更好地茁壮成长。证券公司应聚焦“一带一路”、创新创业、绿色发展、民营经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服务创新力度,努力实现精准服务,在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同时,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四是严格监管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当前,虽然证券行业仍处于严监管时期,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对证券公司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创新发展的机遇;股指期货松绑,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随着股市异常波动影响的逐渐减弱,之前收紧的监管政策正在逐步回归常态。证券公司应准确把握并积极适应这一新的发展形势,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紧跟实体经济需求,紧跟监管导向,紧跟行业发展前沿,以创新推动新发展,培育新动能。

  五是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经济下行压力促使各种风险隐患不断暴露,风险防范的压力有增无减。证券公司既要重业务发展,更要重风险防范;既要防“黑天鹅”,也要防“灰犀牛”。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评估、防范和化解机制,将风险管理融入产品和业务创新发展的全过程,避免以规避监管和脱离实体经济需要进行的伪创新,才能保证创新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行业长久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

  近30年来,金融机构风险事件频发,部分案例金额巨大、情节恶劣,对金融机构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总结、分析这些风险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可为完善证券行业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思路和借鉴。

  国内外重大金融风险案例经验表明,任何一家企业发生风险事件都将付出沉重代价。证券公司本身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实施积极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强、要求更高。只有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保持基业长青。

  健全的风险治理架构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与其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有效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从实践来看,证券公司需要建立层级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作为风险管理决策层,承担最终的风险管理责任;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履行风险管理职责进行监督;经理层组织实施风险政策;相关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开展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同时,建立由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组成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实施事前、事中与事后的风险防范、监控与评价工作。有效的风控前置是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风控不应仅仅作用于最后的审核端,更应延伸到前方业务端、客户端,从最早接触客户、业务(产品)开始做好尽调与风险侦查,通过全面、多维度的搜集信息,进行充分的初期评估和考察以及项目可行性分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风险控制在源头,而不是简单地提高风控门槛以及机械化的后期资料审核。目前,国际性大投行将风控前置,强调风控在公司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无论在组织架构中的部门设置,还是政策制定、业务拓展中都十分强调加强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风险控制策略、操作规程,相关风险管理人员能够直接监察单项交易,新产品、新业务开发以及交易限额确定等都必须事先取得风险管理及其他控制部门批准。风险管理部有权要求削减个别交易的风险限额,甚至有权否决交易。证券公司应通过风控前置将风险管理前移并嵌入包括产品设计、引入、销售、交易管理等各业务环节,有效识别、评估、监测各类风险,全面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完备的风险管理系统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点。风险管理系统能为开展风险计量和监测、执行风险管理流程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证券公司应建立与业务复杂程度和风险指标体系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以此有效计量、监控和报告公司整体风险及各业务条线、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风险。风险管理系统具有如下功能:一是明确自身风险偏好,在风险偏好的框架下,设置关键风险指标作为重要管控手段,并对影响证券公司实现目标的潜在事项或因素进行全面识别、系统分类和问题查摆,确保系统有效运行;二是构建与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计量模型,以此为基础应用跨风险管理工具,包括风险识别、综合压力测试等,系统评估公司整体风险承受能力,确保在压力情景下的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三是完善风险处置及应对机制,从被动的揭示风险转向主动的风险管理和对冲。

  强大的风险文化体系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风险文化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在风险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风险管理活动中各个层面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风险管理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由风险文化的植入、评估、培训以及风险调整绩效考核体系两大核心要素组成。2008年金融危机后,风险管理文化已被看作金融行业企业的硬性战略资产,被定位为风险管理的首要议程。国际投行高度重视风险文化,高盛在其早期建立的“每个人都是公司风险官”的风险文化上进一步发展,强调风险管理是全体员工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只有在风险被充分识别且有效防范和控制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创新业务。证券公司一要把风险文化提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明确公司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原则,用于指导风险管理工作;二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培训评估计划,对各层级和各岗位人员开展风险管理培训;三要将风险管理纳入员工和部门绩效管理体系,鼓励员工就业务开展和产品设计等工作是否符合风险政策进行交流研讨。

  中泰证券自2007年收购天同证券证券类资产以来,始终以建立风险管控长效机制为目标,持续健全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约束机制,不断强化合规管理和风险管控,构建起了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2018年,中泰证券正式发布《中泰共识》,对“合规风控至上”原则进行重新释义,就如何有效传导稳健的风险文化进行阐述,提出“全力抓好合规风控,确保公司行稳致远”的工作要求,要求公司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既要重业务发展,更要重风险防范,谨慎而不保守,积极而不冒进,严守风险底线;要求公司各单位将风险管理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不容忍一个失误,筑牢风险防范的铜墙铁壁。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监管科技的兴起,中泰证券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推进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行业特点、监管热点,围绕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三大风险类型,推进实施了“同一客户风险信息集中管理”、“市场风险计量引擎、风险管理商业智能系统与领导驾驶舱”、“信用风险评级、经济资本准备及绩效评估体系”三个项目建设。在公司层面首次明确了同一客户认定标准,推动全业务线同一客户风险信息等数据收集,建立了承载相关功能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同一客户跨业务、跨部门风险信息的集中管理、展示和共享,帮助业务部门更加真实、深入地了解客户风险状况并向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中泰证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实践经验表明:将金融科技与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相结合能极大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并逐步完善与自身业务和行业风险指标体系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实现风险信息的集中化、智能化管理,是证券行业下一步重点创新方向。未来,中泰证券将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助力风险管理工作发展的研究及投入,加强对风险管理智能分析系统的自主研发力度,确保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与业务发展相匹配。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本身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管理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变化,资本市场各项改革措施逐步推进,在为证券公司经营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能够稳妥应对挑战的证券公司一定是那些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具备完备风险管理体系、稳健风险管理文化、审慎风险管理能力的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应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事件                                  原因分析                                                                                                                                                                                                                                      启示

巴林银行破产                          内部管理制度和体系存在大量问题,包括管理层失职,内部控制松散,前台业务部门与行政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不明,内外部审计失效,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代客交易部门与自营部门未能有效隔离,奖金结构与风险参数比例失当,全球性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缺乏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的内外部审计机制及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完善风险限额管理体系,正确处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加强金融机构外部监管

德国金属公司套期保值失败              外部市场因素是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未达成协议使得石油价格出现短时间内下跌;同时也暴露出持仓头寸数量巨大,展期套期保值固有风险,母公司决策失误,会计准则存在冲突等大量内部风险管理失误问题                              采用对冲策略规避风险,及时调整规模降低风险,扩大信息透明度,增加流动性,寻求银行担保等增信方式解决信用风险问题

2011年瑞士银行巨亏23亿美元            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格、交易部门结构不合理,导致交易业务内控缺陷、场外市场监管缺位、复杂衍生品过度投机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衍生品风险防范;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

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内部监控机制未完全运转,高绩效文化无视风险警报,限额管理有计量漏洞,信息隔离墙有制度漏洞,信息系统有技术漏洞                                                                                                                                  重视内控文化建设,培养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加强操作风险防范,增强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提高风控人员素质,搭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              外部因素是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如俄罗斯金融风暴;同时也暴露出忽略应用数学模型的假设前提、隐含风险因子和无法建模的相关性变化、VaR模型本身缺陷和错误解读等模型风险,以及大规模的杠杆交易、市场恐慌下的流动性风险等                               有效管控模型风险,合理使用金融杠杆,准确度量流动性风险,加强风险限额管理,定期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和情景测试

中航油破产                            内部缺少风险管理文化,缺乏对金融衍生品业务风险的认识,未能有效落实风险限额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内控监督机制;中航油集团总部与新加坡子公司信息沟通不畅,对子公司没有进行严格监督                                                              健全内控管理机制,理清管理职责;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认识金融衍生品业务的风险

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                  高频套利信息系统漏洞,内部风险控制流于形式,交易所对券商风险监管不足,应急处理能力欠缺                                                                                                                                                        强化信息系统安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自有资金管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实施交易所会员授权限额管理措施

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                    次贷危机的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客户终止业务,外部做空;业务过于集中,迅速发展不熟悉的业务,高杠杆交易,风险管理在管理层面前失效,管理层处理失误                                                                                                  正确对待金融创新,保持合理的业务结构,保证风险管理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避免“经验主义”和“盲目乐观”造成巨额损失

摩根大通伦敦鲸事件                    欧债危机、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媒体的穷追猛打等外部原因;首席信息官(CIO)职能错位、限额管理问题、模型管理问题、风险管理人员问题等内部因素                                                                                                       所有投资行为都必须在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下严格运作,严格执行风险限额管理制度;审慎使用模型;加强对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

2008年中信泰富炒汇巨亏                市场风险、产品风险、合约陷阱、内控失效                                                                                                                                                                                                        完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正确认识并执行套期保值交易,防范投机心理;加强套期保值工具的风险评估、计量和监测

日本住友商事巨亏                      内部管理制度和体系问题有监督体制失效、内部控制松散、缺乏独立的风险管理机制;外部监管乏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搭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

2012年骑士资本高频交易系统故障损失    未将自己的交易系统纳入限额管理的前端控制,交易系统的实际控制功能缺失;交易系统模块的改造、上线均缺乏严格测试的嵌入步骤;缺乏对自身员工的风险管理宣导和教育工作                                                                                完善程序化交易监管体系;及时落实监管规定,完善内控流程;强化限额管理,实现重要指标前端控制;加强风险宣导,提高全体员工风险意识

AIG信用衍生品巨亏                     “片面注重利润”的企业文化、忽视对员工职业操守的考察与培养、激励机制较为“短视”、资产负债表外隐藏的高风险;监管机构对跨行业经营业务的模糊管制、由于忽视对信用因素的计量和对宏观经济的监测导致风险管理缺失                                    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保持审慎的经营理念,招聘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业务人员,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健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明确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目的;构建实时风险识别与评估系统

基德公司债券交易虚构利润              公司估值系统本身的问题;内控不完善,未有效实现岗位制衡;管理层缺乏对巨额利润的调查                                                                                                                                                            充分认识风险与收益的“双刃剑”效应;及时落实监管规定,完善内控流程;建立模型和系统的定期评价机制

  国内外重大金融风险案例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