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24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小券商猛攻重资产业务
□本报记者 罗晗

  □本报记者 罗晗  

  

  一方面,配股、增发、“A+H”上市,大型券商融资有道;另一方面,中小券商也不甘落后,通过IPO、定增、发行债券等方式努力“吸金”。近日,红塔证券IPO获批、中泰证券更新招股说明书,印证了中小券商正在努力扩充资本金的现状。而从募资使用计划来看,“重资产业务”成为不少中小券商布局重点。

  中小券商多渠道“吸金”

  2018年以来,已有华西证券、南京证券、天风证券、长城证券以及华林证券5家中小券商登陆A股市场。而在2017年,仅有两家中小券商在A股市场完成了IPO。

  对中小券商而言,上市以后融资渠道拓宽,更有助于业务扩张。今年以来,中原证券、第一创业两家中小券商发布了定增预案,拟募资金额上限分别为55亿元和60亿元。从资金的使用计划来看,两家券商都将“重资产”业务作为重点——70%以上的拟募集资金将会被用于资本中介业务和自营业务。

  东吴证券近期也在密集融资。东吴证券日前公告称,其已完成规模15亿元的短期融资融券的发行。此前不久,东吴证券才刚刚发布配股预案,拟按照不超0.3的比例进行配股,募资总额上限达65亿元,其中不超过30亿元的资金将用于发展投资与交易业务,不超过20亿元的资金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

  山西证券今年4月发布配股预案,同样按照不超0.3的比例进行配股,募资不超过60亿元,计划投入资本中介业务、债券自营业务和对子公司增资的金额均不超过20亿元。

  可转债方面,华安证券在今年3月公布了可转债发行预案,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8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分别拟用不超过10亿元加大股权投资业务平台建设以及加快打造跨市场、多品种、多策略的自营业务体系。

  差异化竞争

  从目前披露的融资计划来看,不少中小券商拟将募集资金重点运用于资本中介业务和自营业务这类重资产业务。就资产规模而言,中小券商在发展重资产业务方面确实先天不足。分析人士称,目前中小券商受到资本金约束,业务难以扩张。中小券商的净稳定资金率,其实都不是特别高。

  尽管近期中小券商铆足劲融资,但在当前监管规则下,融资具有“马太效应”。中信建投证券称,2017年落地的再融资新规明确规定,再融资发行股数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0%,且两次募资之间不短于18个月,这使得券商再融资额度与原有资本实力挂钩,大型券商可享受更高的再融资额度,最终加剧证券业净资本的“马太效应”。

  净资本难以“弯道超车”,业绩方面就难言与大型券商匹敌。就35家A股上市券商今年一季度业绩来看,净利润前十名券商净利之和占全部上市券商净利总和近七成,呈现出很高的行业集中度。“头部券商在资产规模、市场份额、品牌效应、技术储备、人才队伍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中小券商弯道超车的压力和难度有所加大。”西部证券副总经理黄斌在2018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表示。

  不过,重资产业务发展受限,中小券商可另辟蹊径。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证券公司的证券承销业务数据排名情况,中小券商在绿色公司债、创新创业公司债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2018年绿色公司债承销数量前三名分别是平安证券、天风证券和中泰证券。东吴证券在创新创业公司债承销家数方面“夺魁”;就创新创业公司债发行规模而言,东吴证券也挤进前五。

  科创板的落地,也给中小券商带来了新机遇。在上交所已经受理的科创板项目的保荐机构名单中,出现不少中小券商身影,中天国富证券、中德证券、德邦证券、首创证券、东莞证券、英大证券等均榜上有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