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11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证监会加大上市公司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等典型违法违规行为
□本报记者 徐昭

  □本报记者 徐昭 

  

  权威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因违法违规行为被立案调查17家次。其中,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较为集中,且经常交织出现。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处获悉,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以信息披露真实性为监管中心,严厉打击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等典型违法违规行为。

  70家公司被立案调查

  数据显示,2018年度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因违法违规行为被立案调查58家次,2019年至今17家次,共计75家次,涉及70家上市公司。其中,*ST毅达、凯迪生态、美丽生态、千山药机等4家上市公司因立案对象或事项不同被2次或多次立案。

  从违规特征来看,主要呈现出两种特征:一是违规主体多为民营公司。据统计,已立案的70家上市公司中,民营公司60家,占立案总家数的85.7%,占民营上市公司总家数2.4%。

  二是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较为集中,且经常交织出现,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在信息披露违规家数中占比58.5%,涉及38家公司。其中,19家存在两种及以上情形,千山药机、奥瑞德等公司三种情形并存。

  治理不健全是根本原因

  2018年以来,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情形在数量、金额上均出现大幅增长。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分析认为,从内部看,上市公司治理不健全是根本原因。

  一是控股股东控制权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上市公司治理“形似而神不似”,为违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个别公司公章甚至长期由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随身携带,如凯迪电力。

  二是部分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突出,未恪尽职守,纵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甚至伪造财务报表。比如,*ST龙力9亿元巨额违规担保未履行内部审议程序。另有27亿元资金用途不明,也未及时披露,导致公司存在因重大违法违规退市风险,但案件暴露后,相关公司董事不仅不替公司依法维权,还支持将相关违规债务纳入报表确认。

  从外部看,该人士表示,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环境发生变化。部分上市公司经营、资金出现困难,前期“造业绩”的手段难以为继,企图以“大洗澡”方式掩盖以往财务造假行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融资需求迫切,加之股票质押风险突出,融资渠道变窄,铤而走险将手伸向上市公司。

  “此类违规行为的蔓延将直接损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合法权益,影响上市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引发巨大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该人士进一步补充道。

  严厉打击典型违法违规行为

  “近年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等问题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前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尤其是2018年以来,融资渠道变窄,民营企业更为突出,股票质押风险逐步凸显,监管层对这种形势下的上市公司监管做了预判,将防范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作为监管重点。

  该人士表示,在此监管态势下,2018年立案家次同比增长61.1%,信息披露违规立案家次同比增长150%。(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