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股票回购新规极大地增强了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意愿,这极大地对冲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净减持带来的抛售压力。
据国金证券统计,2019年2月份共计有289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81.81亿元;3月以来截至3月16日,共计212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达65.93亿元,较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有所回落。
东方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薛俊认为,导致回购的阶段性回落有诸多因素,包括春节因素、回购细则落地以及行情回暖等原因。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可谓是A股回购真正意义上的“元年”,制度基础在2018年的下半年发生了重大的变革,A股的回购已经处在质变期,目前可能处在“蝶变期”。投资者包括上市公司对回购的认知也处在重大的变革期。上市公司进行回购行为的考虑因素,从更多地考虑短期超跌之后的提振,逐渐过渡到看重回购的长期效应。从市场反应来讲,2018年上半年的回购效应往往只能是短期的,长期效应主要体现在2018年9月之后,特别是2019年以来发布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均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且超额收益有着时间越长越明显的特征。
殷越表示,上市公司进行回购体现了管理层对于企业基本面以及中长期成长性的信心,对公司股价有所提振,有利于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一般而言,成长性较好、现金流充分的企业可能会采取回购方式。
“回购对市场影响较大,目前年内行情的情绪主导因素偏多,如果涨至年内重要阻力区附近时,上市公司回购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增强市场对于冲过阻力区的预期。”殷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