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1月2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监管“有保有压”
影子银行收缩幅度料放缓
□本报记者 陈莹莹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对于“有序化解影子银行风险”,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预计监管部门在防控广义影子银行活动方面将“有保有压”,采取“逆周期调节”策略,合规的表外业务、委托贷款等有望迎来政策弹性,2019年影子银行的收缩幅度将较2018年有所放缓。

  “不完全是一个负面词”

  影子银行,是一把“双刃剑”。如央行行长易纲所言,影子银行不完全是一个负面词,“只要它依法合规经营,影子银行不管是表内还是表外,不管是信托、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它都能成为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效的部分。”

  不少专家认为,应正视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直言,“影子银行、金融科技等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出现,满足了实体经济供求两方需求,实际支持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监管全覆盖非常必要,但也需考虑监管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能为了控制金融风险而造成更大的金融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在现有的监管框架和产业政策下,大量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直接导致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出现了一些创新的金融业务来满足市场需求,包括所谓的影子银行,其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一部分资金融通和金融服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中国是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国家,债市和股市也都在不断发展。从传统银行角度来说,其风险偏好较低,导致其对风险较高的实体企业需求难以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影子银行的发展实际上源于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一是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二是满足不同的成本承担能力。

  穆迪分析师徐晶认为,要进一步正视影子银行对于经济增长、金融体系发展的客观作用。目前,整个实体经济的杠杆率已经趋稳,但银行信贷的风险偏好还是比较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需继续改善。因此,短期内那些信用资质较弱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小型房地产企业,其所面临的融资困难情况仍然较为严峻。“这种情况恰恰表明了政府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与稳增长之间的一个政策权衡,变得更为艰难。”

  统一监管机制亟待构建

  银保监会2019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再次提及“有序化解影子银行风险”。

  连平认为,影子银行构成复杂,未来应在金融委的总体协调下,统筹协调,分门别类进行管理,框架性的监管机制亟待构建。首先应尽快对影子银行予以明确界定,进行数据统计。“这个界定可能会是一个排除法,比如信贷、股票、债券之外的部分。这应主要由央行来统筹,尽快厘清影子银行的总体概念,并着手进行总体观察、数据积累、加快分析、风险预测等。”

  连平强调,对于影子银行,应该是监管与发展并重,不能一下“全堵死”。“我们需正视影子银行收缩太快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压力。当务之急是稳杠杆,对于影子银行的管控应该把握一个‘度’,进行‘逆周期调节’,适度发展影子银行能给实体经济带来支持。比如,当前表外业务降得太快,应想办法释放监管弹性,让表外业务保持平稳运行。目前,我们观察到监管在往这个方向走,节奏还可以加快,力度也可适当加大一些。”(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