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1月2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中证论衡
疏通“毛细血管” 善用新金融业态
□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欧阳剑环 彭扬

  □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欧阳剑环 彭扬 

  

  多位专家日前在北大国发院“第132次朗润格政论坛”上表示,要使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在加大减税降费和稳定外贸环境之外,还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疏通传导机制的核心在于,一方面,不应让表外资金脱离监管,进行无序扩张;另一方面,要理解“看不到”“摸不着”的金融业态补充了传统金融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缺口,不能完全“掐死”影子银行。

  厘清金融与实体关系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待解决。日前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的座谈会提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着力帮助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解决难题。

  “很多创新都是从中小微企业开始,这对于未来用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要发展在高成本基础上,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高质量的制造业或服务业。其中的关键就是创新,它对金融提供融资的功能提出了新要求。过去主要是通过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支持中国经济增长,但今天所需要的是创新产业升级,通过银行大规模提供资金变得不再合适。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看来,很多人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更多地理解成了一种贷款服务关系,这种理解是非常初级和有重大误差的。有时部分资金的“脱实向虚”正是为了流向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实”。我国很多高科技企业需要多种资本业态孵化。除银行以外,要有各种风险资本,才能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模式转型。

  吴晓求认为,当前要解决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最重要的政策应是减税降费,中国企业总体而言面临的税负仍然较高。其次是疏通货币传导机制,现在有些货币传导途径堵住了、变窄了,需要加快疏通。三是外贸环境很重要。四是货币政策应保持相对宽松。

  对于中国金融的未来,吴晓求认为,一是必须推动市场化。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要让融资脱媒和去中间化。二是注意科技力量对金融的颠覆性影响,前者注定会让金融业态和工具更为多元,拉长服务链条,同时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

  去年以来,央行采取了多项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