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科技重塑小微金融生态
□本报记者 张晓琪

  □本报记者 张晓琪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离不开科技助力。工行深圳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金融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够加强信贷风险管控、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客户服务体验。目前各家银行小微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小微业务未来的竞争关键不在于产品形态,而是各家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尤其是数据挖掘和整合的能力。

  加强信贷风险管控

  相较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且缺乏抵押物。伴随经济进入调整期,如何加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成为重中之重。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除了限制贷款行业投向、加大贷款用途真实性审核,银行不断通过科技手段控制企业信用风险,优化风险定价模型。

  工行深圳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一再强调金融科技在管控小微信贷风险中的作用。“我们总行有大数据监测和分析系统,通过挖掘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辅助,贷前筛选出符合风险偏好、信用情况良好的小微客户,在前端就已经做好风险管控。贷中通过线下尽调辅助判断,贷后通过大数据监测平台和模型,对客户行为进行监测。”她说。

  她指出,贷款过程中,只要客户经理不存在道德风险,按照制度和管理要求去发放贷款,放款初期客户信用情况和企业经营情况表现都会比较良好。“风险一般出现在贷后,客户用款和还款期间企业经营发生变化,客户经理无法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导致贷款出现不良。”

  “贷后管理需要客户经理定期监测企业用款情况,耗费大量精力。尤其是小微贷款单笔金额小、贷款笔数多,很难进行高频次的风险监测和判断,贷后管理更加困难。客户量一大,客户经理很难有这么多精力进行贷后管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检测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当企业某个指标触碰到预警线,系统会自动提示客户经理进行线下核实和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降低不良率。”她解释道。

  善用大数据

  该负责人认为,金融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客户服务体验。科技手段的运用还有很多想象空间,比如能否完全实现审批智能化,人脸识别技术能否用于远程监测和异地服务等。目前各家银行小微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小微业务未来的竞争关键不在于产品形态,而是各家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尤其是数据挖掘和整合的能力。

  她说:“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打破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希望在众多企业中找到符合其风险偏好的客户,企业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的产品。大数据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很大想象空间,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客户画像、分析客户行为筛选目标客户,并在客户熟悉场景下推荐适合产品和额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数据信息将个人日常行为、生活轨迹、喜好等量化并记录下来。通过不断丰富数据维度,纳入银行授信评估模型,帮助银行进行精准投放和控制风险,现在很多银行已经在尝试基于大数据画像的小额信用贷款。”她指出。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竞争是数据的竞争,就看哪家银行掌握数据更多。现在各家银行是基于内部数据在做,数据丰富度就看你本身体量大不大。此外,许多外部数据值得挖掘,如何同外部机构打通,与数据公司建立数据直连、共同开发模型,都值得银行进一步思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