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海外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企业债风险上升 投资者加速离场
□本报实习记者 薛瑾

  □本报实习记者 薛瑾 

  

  市场对于美国债台高筑的担忧,近期集中落在了企业债层面。数据显示,除了政府、家庭借债规模飙升外,美国企业债规模也在大幅膨胀。近段时间以来,伴随着美股市场震荡加剧,美国企业债市场也出现了抛售等波澜。

  在美国史无前例规模的企业债中,位于投资级债券底端的债券以及垃圾债券占比创新高。在美联储加息以及美国经济放缓的预期下,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担忧升温,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加速离场,企业债市场进入脆弱期。

  企业债规模升至史上最高水平

  证券行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IFMA)数据显示,今年年中美国企业债总额已经达到9.1万亿美元,较2007年的4.9万亿美元翻了一倍多。国际清算银行(BIS)日前也称,美国的企业债规模已经升至史上最高水平,同时警告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一段时期内利润无法覆盖偿债成本的“僵尸企业”或将增多,将企业债市场置于高风险境地。

  彭博巴克莱指数显示,美国投资级债券和垃圾债券(即高收益债券)的收益均飙升至新高,企业债市场的表现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糟糕的一年。美银美林编制的相关指数也显示,高收益债券/国债收益率利差目前已经扩大至330个基点,为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此类资产开始出现抛售潮,表明投资者“离场”趋势走强。摩根士丹利26日警告称,美国的企业债市场已经进入熊市,而且熊市还将进一步展开;摩根士丹利预计,随着流动性进一步趋紧,投资者将加速离场,美国企业债市场将进入更危险的区域。

  分析人士指出,金融危机后,在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环境下,低廉的借贷成本刺激了很多企业大举发行债券。而据美银美林数据,在这些债券中,BBB级,也就是投资级债券里风险最大、最底端的一类债券,占到整个投资级债券规模的一半多,几乎是十年前的三倍。近期通用电气债券遭到抛售,让更多投资者的目光聚焦于BBB级企业债券。市场对其普遍的担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利率进入上升通道,会导致这些企业偿债成本和违约风险升高;二是这些高杠杆的企业债券或被降级,列入垃圾债券行列。

  担忧高杠杆企业违约

  10月底以来,通用电气各种形式的债券价格都经历了较大幅度下跌;同时,充当债务违约保护机制的通用电气信用违约掉期(CDS)价格大幅上升,折射出市场对其违约风险的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点燃了投资者对整个市场的担忧。有分析称,美国企业债市场中像通用电气这样拥有BBB投资评级、但价格却滑向垃圾债券的企业还有很多。市场估价,美国经济状况若出现恶化,潜在从BBB级债券向垃圾债券“下沉”的债券规模可达万亿美元。

  野村高级策略师Bob Janjuah26日表示,通用电气怎样解决债务问题,对整个投资级债券市场至关重要,并指出大部分美国企业的杠杆率都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金融危机后的十年间,低廉的借贷成本是美国企业杠杆率抬升的主要因素。有外媒报道,通用电气、AT&T、IBM、CVS Health等很多蓝筹企业都通过债务融资进行了“收购狂欢”,从而拉升了杠杆水平。摩根大通分析师称,通用电气目前有1150亿美元的债务,200亿美元需要年内偿付,养老金负债规模也十分庞大,上个月,标普将其信用评级降为BBB;美国电信巨头AT&T目前有1830亿美元的债务,已经成为全球债务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近期大手笔收购DirecTV和时代华纳的融资大部分靠债务实现,其信用评级为BBB;而评级稍高的IBM近期宣布的340亿美元收购红帽公司的举措,也是靠杠杆实现,其分析称IBM需要新发行250亿美元的企业债才能完成这笔交易。分析指出,沉重的债务负担,让这些企业几乎没有犯错的余地。

  德意志银行称,美国投资级企业债规模约为6.4万亿美元,而处于其最低档的BBB债券占比接近60%。在利率上行、偿债压力增加的背景下,这些游走于垃圾评级边缘的企业俨然成为一个潜在的“火药桶”,会给信用市场带来一系列负面连锁效应。 

  市场人士称,随着市场震荡,投资主题偏好由追求高收益转向避免损失。理柏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周,主打企业债的基金都遭遇了大量赎回申请。近期,PIMCO债券基金一直对企业债持谨慎态度,10月其对企业债的敞口已经缩减至26%;PGIM债券团队10月也将对企业债的敞口调至32%,大幅低于2016年年初50%。而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最新数据也显示,投资者从企业债基金撤出的资金一周内也高达数十亿美元。有分析称,美国企业债券市场的震荡才刚刚开始,明后年该市场料将经历艰难的一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