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善风险评估大有可为

  浙江一家大型企业负责人赵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贷款结构上讲,(一年内)短期贷款对于银行来讲易于控制风险。中长期的贷款由于流动性弱,且风险主要是来自相对应的投资项目。目前在整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中长期项目风险会增加,所以中长期贷款一定是银行严控的。民企本身在融资优先级上就靠后,当然拿到中长期贷款的几率也就小了。

  一年期的短期借款,本身是满足企业年度内周期性资金丰欠需求的。因此,若资金使用用途是匹配于短期贷款的,那么企业资金自然有丰欠的不同周期,在资金丰裕的时候还款是正常的。但问题就在于企业短贷长用,带来的结构性风险。企业大量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项目,才会导致“不还本续贷”。不还本续贷本质上就是将短期贷款变成长期贷款,会增加社会整体金融风险控制难度。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之所以出现需要长期资金,主要两方面原因:企业缺少中长期融资渠道,即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银行作为债权性融资渠道提供的中长期资金有限,中长期项目资金更多的应该是股权性,或者类股权性资金提供。其次,目前企业超越自己核心能力,企图以高杠杆的投资来拉动企业发展,不踏踏实实做好企业主业,反而成为大风险的重要来源。

  赵明认为,除了社会价值导向要调整外,企业战略也不应该是机会导向的,而应该是战略导向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让机会导向的投机企业出局,也是市场劣汰的过程。另一方面,国内的银行贷款非常注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房产。这样就使得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快速增长需要依靠银行融资时,必须购地建房。这让企业本已捉襟见肘的发展资金更加紧缺。而且,这种融资思维是在原有的实体产业思维下形成的,对于轻资产的很多产业并不适合。

  赵明说:“国外的银行体系对于第一还款来源更为重视,对担保和抵押不是强制要求。这需要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立。至于过桥贷款的存在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关键还是过桥贷款对短期风险的掩盖。银行需要建立其他的方式来识别和控制风险。”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又一波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已在路上。11月14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宣布全力加快再贷款审贷速度和再贴现资金运用。截至11月9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运用此次总行新增再贴现限额,分别对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农商银行、民生银行和工行票据营业部6家金融机构发放了再贴现。其中,办理小微企业票据再贴现365笔,金额14.5亿元,涉及贴现小微企业72户;办理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293笔,金额7.5亿元,涉及贴现民营企业44户。

  据上海银监局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末,在沪中资商业银行监管考核口径的普惠型贷款(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余额2656亿元,贷款户数44.2万户,贷款平均利率较一季度下降了0.55个百分点。贷款保持较高增幅的同时,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9月末仅为0.93%,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呈现量增质优的良好态势。今年前9个月,上海银行业累计发放无还本续贷贷款103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较年初增长24.1%。合计取消收费项目120项,整合精简收费项目91项,降低收费标准项目54项,合计少收费6.8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