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1版:金牛基金周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ETF躁动
将改写公募基金格局
主编手记

  深秋季节的基金业,一波突如其来的ETF“躁动”,很可能成为影响2018年公募基金行业格局的最大变量。而从行业发展大方向来看,这一波ETF“躁动”,很可能预示着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产品正式崛起,在行业版图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直以来,虽然不少基金公司将被动投资视为战略发展方向,但指数基金的发展始终不温不火。指数基金产品线既不能在牛市中成为公司夸耀业绩的明星,也很难像货币基金那样扮演规模倍增器的角色,因此总是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但今年下半年,随着ETF的不断升温,被动投资终于得到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天相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股票型指数基金净申购规模达到392.85亿份,成为弱市中难得的一抹亮色。这一趋势在10月份得到进一步加强,10月份股票型ETF累计净申购达228.08亿份,规模超过400亿元,创下该类型基金历史之最。受益于这一波申购热潮,华夏、华泰柏瑞、南方等基金公司旗下ETF都获得了百亿左右的规模增长。

  在股市低位震荡的背景下,ETF的逆市活跃主要源于机构资金的涌入。既然A股已经处于底部区域,个股又屡现爆雷风险,持仓透明、风格稳定、费率低廉、交易便利的ETF,自然成为机构权益配置的首选。近期规模增长的主流是300ETF、创业板ETF等宽基ETF,也说明机构的目的主要在于资产配置。

  因此,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产品,很可能成为今年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变化的重要变量。特别是在货币基金不纳入规模排名后,哪家公司能站上这一波风口,就将在年终排名中占据有利位置。

  实际上,ETF市场上的竞争已经逐渐白热化。据笔者了解,近期有些大公司在推广ETF方面狠下血本,一方面在宣传上广造声势;另一方面加强与券商的做市合作,千方百计提高自家产品的活跃度。

  而从长期来看,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产品地位将不断上升。在资管新规实施、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启动和银行理财子公司诞生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公司的固收业务地位将相对下降,ETF等工具性产品将和主动权益投资一起,成为公募基金在大资管行业内的比较优势。在A股市场走向机构化的背景下,伴随着大资管行业内机构资产配置需求上升,工具化的被动投资产品将迎来一个长期的风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