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61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投摩根核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2018年9月30日

  基金管理人: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托管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送出日期: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四日

  §1  重要提示

  基金管理人的董事会及董事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基金托管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本基金合同规定,于2018年10月23日复核了本报告中的财务指标、净值表现和投资组合报告等内容,保证复核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

  本报告中财务资料未经审计。

  本报告期自2018年7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

  §2  基金产品概况

  ■

  §3  主要财务指标和基金净值表现

  3.1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

  注:本期已实现收益指基金本期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本期利润为本期已实现收益加上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上述基金业绩指标不包括持有人认购或交易基金的各项费用(例如,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费、红利再投资费、基金转换费等),计入费用后实际收益水平要低于所列数字。

  3.2 基金净值表现

  3.2.1 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比较

  ■

  3.2.2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

  上投摩根核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累计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历史走势对比图

  (2012年11月28日至2018年9月30日)

  ■

  注:本基金建仓期自2012年11月28日至2013年5月27日,建仓期结束时资产配置比例符合本基金基金合同规定。

  本基金合同生效日为2012年11月28日,图示时间段为2012年11月28日至2018年9月30日。

  §4  管理人报告

  4.1 基金经理(或基金经理小组)简介

  ■

  注:1.任职日期和离任日期均指根据公司决定确定的聘任日期和解聘日期。

  2.孙芳女士为本基金首任基金经理,其任职日期指本基金基金合同生效之日。

  3.证券从业的含义遵从行业协会《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4.2 管理人对报告期内本基金运作遵规守信情况的说明

  在本报告期内,基金管理人不存在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行为,勤勉尽责地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谋求利益。基金管理人遵守了《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上投摩根核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的规定。基金经理对个股和投资组合的比例遵循了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授权限制,基金投资比例符合基金合同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4.3 公平交易专项说明

  4.3.1 公平交易制度的执行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贯彻落实《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公平交易流程的各项要求,严格规范境内上市股票、债券的一级市场申购和二级市场交易等活动,通过系统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易执行和监控分析,以确保本公司管理的不同投资组合在授权、研究分析、投资决策、交易执行、业绩评估等投资管理活动相关的环节均得到公平对待。

  对于交易所市场投资活动,本公司执行集中交易制度,确保不同投资组合在买卖同一证券时,按照时间优先、比例分配的原则在各投资组合间公平分配交易量;对于银行间市场投资活动,本公司通过对手库控制和交易室询价机制,严格防范对手风险并检查价格公允性;对于申购投资行为,本公司遵循价格优先、比例分配的原则,根据事前独立申报的价格和数量对交易结果进行公平分配。

  报告期内,通过对不同投资组合之间的收益率差异比较、对同向交易和反向交易的交易时机和交易价差监控分析,未发现整体公平交易执行出现异常的情况。

  4.3.2 异常交易行为的专项说明

  报告期内,通过对交易价格、交易时间、交易方向等的分析,未发现有可能导致不公平交易和利益输送的异常交易行为。

  所有投资组合参与的交易所公开竞价同日反向交易成交较少的单边交易量超过该证券当日成交量的5%的情形:无。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说明

  4.4.1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三季度延续了上半年的状况,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初见下行压力,后续增长动力堪忧;另一方面外部环境未能有明显改善,中美贸易争端持续进行,出口导向型和对外依存度高的行业均受到较大压力。但在国内货币政策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缓解一一资管新规实际执行条件较为宽松、流动性日渐充裕、银行间资金成本极低,且市场对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预期渐强。以上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大盘蓝筹股较强而其他板块较弱的格局。从指数的表现来看,金融、煤炭、钢铁、军工表现较好,而家电、医药、电子、轻工制造等行业表现很差,季度跌幅均在10%以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医药行业本身所面临的长期发展基础是良好的,老龄化社会、对医药研发创新的鼓励等均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前景;但在上半年明显的超额收益基础上,叠加疫苗事件、带量采购政策试行的影响,医药指数在三季度出现了显著的下跌。

  考虑四季度的状况,首先宏观经济预计将持续下行,无法给予市场足够强的依托;从政策面来看,有可能出现进一步刺激经济的举措,能给市场带来一定正面影响;从资金流的情况来看,三季度外资持续流入对蓝筹股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但该状况将会阶段性受到汇率和市场估值影响而变化,四季度反而可能会成为负面因素。此外,上市公司自身逐步出现了增持、回购等行为,预示着有批公司有可能进入价值区间,也侧面反映随着市场的持续调整,估值风险大为降低。对于中美贸易争端,我们倾向于认为将长期存在,部分行业也确实将受到长期影响。我们认为4季度市场依然是喜忧参半,我们将继续寻找结构性机会,尽量通过挖掘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来保持组合的稳定。

  4.4.2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本报告期本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2.3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61%。

  4.5报告期内基金持有人数或基金资产净值预警说明

  无。

  §5  投资组合报告

  5.1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情况

  ■

  5.2 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股票投资组合

  5.2.1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境内股票投资组合

  ■

  5.3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十名股票投资明细

  ■

  5.4 报告期末按债券品种分类的债券投资组合

  ■

  5.5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债券投资明细

  ■

  5.6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十名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资产支持证券。

  5.7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贵金属投资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贵金属。

  5.8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权证投资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权证。

  5.9 报告期末本基金投资的股指期货交易情况说明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股指期货。

  5.10报告期末本基金投资的国债期货交易情况说明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国债期货。

  5.11 投资组合报告附注

  5.11.1报告期内本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证券的发行主体本期没有出现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或在报告编制日前一年内受到公开谴责、处罚的情形。

  5.11.2报告期内本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股票中没有在基金合同规定备选股票库之外的股票。

  5.11.3 其他资产构成

  ■

  5.11.4报告期末持有的处于转股期的可转换债券明细

  ■

  5.11.5报告期末前十名股票中存在流通受限情况的说明

  ■

  5.11.6投资组合报告附注的其他文字描述部分

  因四舍五入原因,投资组合报告中分项之和与合计可能存在尾差。

  §6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

  单位:份

  ■

  §7  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本基金情况

  7.1 基金管理人持有本基金份额变动情况

  无。

  §8  备查文件目录

  8.1 备查文件目录

  1. 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投摩根核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设立的文件;

  2. 《上投摩根核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

  3. 《上投摩根核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协议》;

  4. 《上投摩根开放式基金业务规则》;

  5. 基金管理人业务资格批件、营业执照;

  6. 基金托管人业务资格批件和营业执照。

  8.2 存放地点

  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处。

  8.3 查阅方式

  投资者可在营业时间免费查阅,也可按工本费购买复印件。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四日

  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