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1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完备现代金融体系亟须“补短板”

  (上接A01版)“货币政策转型现在面对的核心问题是,逐步从数量调控走向价格调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称,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金融体系会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当前金融机构还是以银行为主,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二是银行体系以大银行为主,存款主要在大银行。因此,流动性管理有特殊含义,在资金拆借市场上,大银行是资金的提供方,而中小银行一般都是借款方,这与美国的情况不完全一致。三是在很多层次上,政府有各种隐性担保,或促成银行扩张冲动,因为隐性担保没有很强的市场纪律。

  对于如何构建符合中国金融体系的货币政策框架,孙国峰建议,首先,要确立我国的央行政策利率以锚定与引导预期。今后一段时期,应坚定不移地确立政策利率调控框架的核心地位,着力构建和理顺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发挥包括短期和中期政策利率在内的政策利率的调控功能,逐渐取代存贷款基准利率,继续将M2等数量指标作为监测指标。

  其次,要稳定央行流动性操作机制。为更好发挥央行政策利率的锚定预期功能,应扩大借贷便利工具合格抵押品范围,保证抵押品的可得性、规模性、便利性等要求。加快推进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增加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建立起包括国债以及达到一定评级要求的地方政府债券、金融机构债券、公司类信用债和银行贷款等在内的抵押品体系。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处处长牛慕鸿表示,建设新时代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中,进一步建立健全或者完善金融调控体系,尤其要重视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同时,加强市场基准利率的培育,使之提高交易性和代表性,成为资金定价基础。

  提高创新资本形成效率

  “我国的金融体系必须提高创新资本形成效率,从而最有效地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培育新经济企业,形成有抗风险能力的制度性安排。”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认为,发展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充分的风险资本,催生经济新动能,是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方向。

  黄益平称,如果市场没有很好发挥融资功能,则说明市场机制不完善。比如,规则制定和实施往往有很强的行政性,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导致市场和监管博弈,而不是市场之间的博弈。同时,投资者缺乏耐心,很多投资者更多是短期投机性比较强。

  报告从四方面对我国现代资本市场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理顺行政监管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二是提升立法站位,全面构建资本市场基础性法律规范。三是推动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协同,建设现代行业治理体系。四是推进资本市场综合税制改革,营造资本市场发展有利环境。

  对于投资者保护,黄益平表示,所有金融机构要落实“投资者适当性规则”,并不是任何给个人、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或投资机会的金融服务都是好的服务,要考虑他的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