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期货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商所:为农业提供综合性风险管理平台
□本报记者 王姣

  □本报记者 王姣 

  

  近年来,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在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粮食市场化改革路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7日举办的“产业企业风险管理大会”分论坛上,相关嘉宾表示,大商所支持开展的“保险+期货”等创新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切实有效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管理价格波动风险。

  大商所产业拓展部总监蒋巍表示,大商所借鉴美国农作物生产收入保障与期货市场、保险市场紧密关联的做法,结合中国实际,组织推动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涉农企业合作推出“保险+期货”创新试点。三年来,累计开展了47个“保险+期货”试点,服务范围覆盖黑龙江、辽宁等7省区40个县市,为近200个合作社和农场、近9万农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其中,2017年大商所引入大型龙头企业为参保农民进行粮食基差收购,探索出“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模式。该模式在帮助农民管控价格波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粮食销售方式,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与服务。

  在稳步扩大“保险+期货”项目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大商所还推出了涵盖“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多种形式,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多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通过该计划,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核心优势,集合多类型金融机构优势,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和可持续的风险管理服务。

  “目前,35家期货公司联合7家保险公司备案了86个‘保险+期货’项目,覆盖12个省区。从实际效果看,近三年玉米和大豆‘保险+期货’价格险、收入险试点的保险费率逐年降低,农户和涉农企业参与试点积极性也逐年提高。”蒋巍指出,我国在推动农业市场化、规模化转型发展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与之匹配的农业保障体系。“保险+期货”试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收入保障问题,更是完善农业保障体系、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益尝试。

  下一步,大商所表示将推动期货品种向农业产业链延伸,实现主要农产品全覆盖。借鉴豆粕期权上市的成功经验,推出更多商品期权,提供更为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继续完善合约制度,如探索和优化黄大豆1号、鸡蛋等期货合约,扩大玉米期货交割区域等,便利实体企业参与利用期货市场。在建设好期货市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试点,为我国农业提供综合性风险管理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