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利率市场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2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类货基”产品发展正当时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一直使用某宝宝理财产品存放零钱的小杨发现,近期该产品的收益与日俱减。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8月10-16日这一周内,74只宝宝类产品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较前一周继续下降0.14个百分点,为3.47%,已连续下跌并创去年4月以来的最低收益水平。

  近年来,货币基金对银行存款的分流有目共睹。那么随着货币基金收益率连续下跌,银行的机会又来了吗?

  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面临重大转型调整,保本理财产品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一度补位成为银行的揽储利器。

  不过,今年风头强劲一时的结构性存款目前也有所降温。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总计为92052.73亿元,环比下降573.53亿元,是今年以来首次下滑。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监管规则,众多不具备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的银行可能无法再开展这一业务。

  同时,大额存单利率继续上行,众多中小银行一浮到顶,但其收益仍然无法和理财产品比肩,对投资者来说仍然欠缺吸引力。稳健、安全是大额存单的主要优势,但动辄20万元的起购门槛及较低的收益率仍是其痛点所在。

  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需转向净值化管理。如何创造出真正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同时在向净值化管理转型过程中留住客户,是银行不得不面临的挑战。据金牛理财网统计,截至8月21日,目前处于存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超过50600只,其中净值型产品2644只,仅占5.23%。

  “银行理财客户最关心的是能否保证本金和利息。”一位银行资管人士坦言,从现在的投资者教育基础看,投资者很难再回到过去存款的模式上。在存款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银行想要真正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就要提高产品收益率,并加强投研和风控能力,保证净值的相对稳定。

  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提出,过渡期内允许现金管理类产品暂时参照货基估值核算规则,确认和计量理财产品的净值,暂采用“摊余成本+影子定价”估值。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在过渡期内,银行类货基产品有望和货币基金展开竞争。 

  当前,银行“类货基”产品发展提速。据金牛理财网统计,截至8月17日,全国共有13家银行在售“类货基”产品达22只。目前来看,银行“类货基”产品收益表现不俗,如工商银行的添利宝近一个月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4.06%,建设银行的龙宝为3.94%,兴业银行的现金宝添利1号为4.25%。

  华创债券研报指出,尽管银行“类货基”产品相对于货基需要缴纳更多增值税,但考虑到银行“类货基”投资范围更大,带来的收益提升也远大于税收方面的损失,因此银行“类货基”产品比货基更加具有优势。此外,银行对产品流动性的支持力度更大,叠加渠道费和代销费方面所节约的成本,银行“类货基”产品发展正当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