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08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月流动性料相对充裕

  (上接A01版)明明表示,公开市场自然到期资金规模低,MLF和国库现金定存续作有刚性。8月公开市场资金自然到期对流动性影响不大。8月税收规模季节性下降,且并非集中缴税大月,对流动性影响较小。

  具体从财政看,东北证券固定收益大金融首席研究员李勇表示,受缴税和财政支出季节性的影响,财政存款呈现“季初增加,季末减少”特点,其中,1月、4月、7月、10月处于相对高点,3月、6月、9月、12月处于相对低点。从往年情况看,除去个别年份,8月通常是财政存款净减少月。预计8月财政存款将释放流动性约3000亿元。

  从外汇占款看,刘锋表示,今年以来汇率形成机制更趋市场化,后续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与外贸形势承压将共同作用,促使汇率市场化调整。央行会通过增加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适度扩张基础货币,以保证流动性总体平稳,货币供给合理充裕。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李勇表示,受益于此,预计8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有所企稳,但外汇占款项目7月变动可能转负,不过总体对流动性影响仍较小。

  更好注入实体经济

  从监管方面看,总基调是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王青看来,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水平要能支撑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控制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要避免流动性泛滥,加杠杆死灰复燃。具体而言,今后一个时期如宏观杠杆率再现抬头之势,可能将预示流动性趋紧。

  专家强调,当下更核心问题是如何将金融体系相对充裕的流动性传导到实体经济中。

  从金融机构角度看,曾刚表示,当前实体层面信用风险客观存在。在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企业面临经营风险,稍有不慎则可能转化为银行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较低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方面需在政策上加以引导,比如有更多政策性资金、政策性担保基金进入,为银行进行风险分担。

  曾刚认为,需适当放松对银行信贷约束。拆解影子银行对融资总量产生影响,银行信贷增长未能有效弥补影子银行减少的影响。因此,需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承接影子银行转表。要把握好监管力度和进程,影子银行去除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应为金融机构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可考虑加快资本工具创新,提升银行资本水平,加大银行信贷投放和风险抵御能力。

  “将流动性更好注入实体经济。首先,本质上要有合意的资产收益水平预期。在风险可控情况下,银行是愿意将‘钱’投出去的。”孔祥认为,其次,要考虑监管部门对资产投放的监管。若监管太严,导致银行有“钱”投不出去,可能会造成银行去做嵌套,用一些间接模式去投放资金。

  孔祥强调,把流动性投到实体经济还需稳定预期。通过今年信贷和发电等数据看,经济表现并不差,整体仍是偏好水平。上半年市场对信用收缩预期太强,造成现在银行不愿将钱投到一些产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要建立稳定预期。有了预期后,若银行认为它是合意的资产回报率水平,也愿参与其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