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安财智董事长封群:
联合作战 谋建后发优势
□本报记者 王蕊

  □本报记者 王蕊 

  

  作为最早一批转型第三方资管模式的券商私募子公司,平安财智的业务模式创新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秉承“轻资本、轻资产”运营的理念,平安财智自2012年起便开始由自有资金直投向第三方资管模式转型,在同行中率先走向私募资管业务模式。

  “相比于市场化PE机构,大部分券商私募子公司已错过了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最佳时期。”平安财智董事长封群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券商私募子公司要参与市场化竞争,在数以万计的PE机构中建立后发优势、突围而出,必须充分协同证券公司母体的行业研究、投行能力、财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具备这些方面的优质土壤,券商私募子公司就有可能‘冒出头来’”。

  强化投资能力

  封群介绍,平安集团各子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1+N”产品服务战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在战略导向、文化氛围、协同机制的基础上,平安财智也建立起“投资+N”的特色联动模式,从资金募集、项目获取、投后服务三方面与兄弟机构进行业务联动。

  资金募集方面,平安证券财富管理、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为财智提供广泛的募资渠道;平安财智也逐渐获得了LP的持续认可,目前LP复购率高达43%。

  封群表示:“公司从2015年起便开始第三方资金募集,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积累。今年的募资情况还算顺利,近日刚刚完成第四只PE基金募集。”

  他认为,当前市场上还是缺好资产,缺好的投资管理人,缺优秀的财富管理规划顾问。无论是资金端还是资产端,好的东西永远是稀缺的,因此要不断优中选优。 

  项目获取方面,平安银行及平安租赁为平安财智提供了宽频的项目推送,并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帮助公司行业投资组强化对行业的理解,尽可能减少认知盲区。封群表示,平安财智注重建立投研一体化能力,结合平安集团生态圈选择聚焦“大健康、大科技、大汽车及大制造、大消费”行业,通过“面-线-点”层层传导驱动,由此形成相对标准化的项目初判筛选工具,推送给集团内各兄弟机构,借助他们的市场触角及存量客户群筛选出合适的投资标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获得大数量级的项目来源,优中选优;另一方面,也激活了各业务板块行业研究能力的网状效应,减少判断盲区。封群表示:“我们不追热点,不做随机项目。项目选择时,我们重视客户黏性和对企业家的熟悉程度;投资判断时,我们重视规范性、成长性、估值合理性和退出可行性的评估。”

  在投后管理方面,财智投资团队会及时检视当初投资逻辑验证偏差和业绩达成偏差,做归因分析和问责,力所能及做好增值服务,为企业增长添砖加瓦。同时,也会协同集团内相关资源为被投企业提供协作。例如:平安银行可以联动为项目提供授信和非授信服务,进行账户的监管及资金回流情况的监控;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平安财智可以将其推荐给平安证券,提供资本市场服务,终身伴随企业成长。封群称:“投资是低频的,商业银行业务是高频宽频的,投行是长周期跟进的,这是我们的铁三角打法”。

  多元业务协同发展

  “券商直投‘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封群再次重复起一年前的这句话。在近年来的积极转型中,平安财智的业务版图从Pre-IPO一家独大,逐渐变得丰富多元。截至目前,平安财智已经建立起包括Pre-IPO及成长PE基金、上市并购基金、政府合作产业基金在内的三大业务版图。

  “投资是长跑,因此必须立足长远,做大概率事情,尽量做熟不做生。我们希望三大业务均衡发展,但也要尊重不同的业务存在的周期变化。”封群表示,比如当前市场环境下,并购需求更多,而PE投资的估值和退出风险则稍微偏大,因此,我们在PE方面会更加优中选优。

  另外,平安财智在FA领投+跟投、轻量化的投顾业务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当前,券商私募子公司在PE投资业内占比仍非常小,这表明整体能力还不够强。”封群认为,市场化私募投资机构在过去PE黄金时代做对了很多事情,并快速提升了自己的投资能力、市场口碑和LP的累积效应,券商私募子公司在从直投向私募转型的过程中已经落后在了起跑线上。

  他表示,券商私募子公司注定不可能孤军奋战,母公司架构下的证券业务、财富管理等业务也必须协同强大起来。同时,券商私募子公司在投研能力、投资能力、以及母公司财富管理资源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这也是券商私募子公司未来建立竞争优势、区别于其他私募机构的关键所在。

  封群表示,如果能借助这些优势进一步转化成为自身能力,未来应该会有一些券商私募子公司能够冲出重围。或许,平安财智就是下一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