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7月3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 银行资管前景广阔

  (上接A01版)二是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拳头理财产品,着力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投研一体化平台,大力培养高素质职业化投资团队,构建贴近客户、体验最佳的资管营销体系;三是顺势而为,建设“机制领先、能力出众、品牌高端”的可托付精品资管。

  中国证券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不少外资机构紧盯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中资机构应如何应对这种新变化和新挑战?

  孙德顺:竞争趋势不可阻挡,但只要在某些方面获得投资者认同,就能形成非常稳定的价值,也能为适应新环境提供过渡。整个金融业面对资管新规、面对外界竞争,都需加快转型。

  外资金融机构瞄准的是精英阶层(45岁到60岁的大客户),外资机构在服务这类人群的风险意识、识别能力、资产运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优势。中资银行的优势首先是熟悉国内环境,其次是熟悉所面对的客户。因此,在财富管理市场,中外资机构势必会加强合作。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关键年”

  中国证券报: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商业银行发挥何种作用至关重要。您如何看待今年行业的资产质量、流动性管理等形势?

  孙德顺:今年是防控系统性风险最关键的一年,对各家金融机构来说都是重大考验。对商业银行而言,最核心的要求是回归本源,即以银行传统的“存、贷、汇”及账户安全、清算、运营为业务核心。

  此前几年在经济上行周期时,企业过度扩张、银行过度授信问题普遍存在,在当前去杠杆环境下,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企业流动性出现问题,必然传导到金融机构,最主要的是银行,其次是信托、证券。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可能一些看似还不错的存量客户会出问题,然后引爆不良风险。

  预计明年行业关注类贷款变成新增不良贷款的压力进一步凸显。中信银行今年主要是围绕存量客户做系统排查,争取及早处理关注类贷款。今年将逐步形成支持类、压缩类、维持类、退出类的风险合规管理体系。《中信银行2018-2020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平安中信”写进三年规划,将在现有风险合规管理体系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进一步强化稳健合规意识,严防“七大类”风险。

  中国证券报:为纾解不良风险,监管层明确,鼓励银行积极参与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有观点称,今年将是债转股项目实质落地大年,且股份行有望成为接下来的“主力”。对此,您怎么看?

  孙德顺:目前中信银行参与三家企业市场化债转股,正在谈的还有几家,基本以大型地方国企为主。前期银行与企业签意向协议,但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评估、尽职调查过程。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基础上,后期才能见成效,逐步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当前,怎么评估现有债转股企业资产、未来如何经营管理等问题都有待解决。因为一旦债转股,就必须考虑市场因素,需几方达成共识。在这里,涉及定价、尽职调查、法律、股权转让比例、新公司治理结构等多方面问题。

  资产类“缩表”和结构调整并行

  中国证券报:如您所言,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都面临不少挑战,金融严监管趋势仍持续。在此背景下,中信银行业务战略将如何调整和应对?

  孙德顺:实际上,中信银行去年就对形势有所预判,提出“质、稳、乖”的思路。“质”就是有质量、高质量发展,新增贷款一定要有质量;“稳”是指存量这部分一定要稳健发展;“乖”是指在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做一个“乖孩子”,要主动合规、适应新的强监管。

  为提升发展质量,我们把资产类“缩表”和结构调整并行:一方面,是进一步缩表,尤其是资产类业务缩表;另一方面,是加大结构性调整。中信银行一季度业绩数据已有所体现,在资产业务投入中,压缩公司类资产、同业类资产,增加个人业务、信用卡等投入。

  这个策略与目前面对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是相适应的。通过对资产类业务“腾笼换鸟”,一方面加大对个人消费信贷支持,另一方面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规划》目前已下发全行并推动落实。展望未来,中信银行要“成为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尊严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企业”。我们将38家一级分行分为三类,在资源配置和回报要求等方面做出差异化安排。“北上广深宁杭”要承担全行战略支点作用,重点区域分行要努力提升利润贡献度,潜力区域分行要坚定信心,带好队伍、稳住资产、做好市场。明确三大业务板块发展方向和重点,公司业务要“轻而强”,做亮“大交易”特色,做强“大投行”特色。零售业务要“大而强”,做大资产,做大管理资产,做大支付结算。金融市场业务要“活而强”,抓趋势、抓机会做活市场。鲜明突出“回归本源、服务大局”,专门提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精准扶贫等内容,这也是作为一家国有银行有担当的体现。

  中国证券报:近年来,银行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竞争趋于白热化。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科技机构如何竞争?中信银行将如何加大布局?

  孙德顺:未来更多还是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中信银行是最早与腾讯、百度、阿里、京东开展金融业务合作的银行之一,这些合作还在不断深入和继续扩大。在技术方面,我们已与多家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开展联合创新研发,发挥这些公司的技术优势和银行的金融专业优势,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能客服、风控、产品合作等领域持续创新。

  我们将金融科技发展写入《规划》中,就意味着这是一个长期布局。未来中信银行金融科技战略沿两个路径并重发展:一是不遗余力地用新科技全面改造银行渠道、营销、产品、风控和运营体系。我们全面规划并建设大数据平台、AI应用框架和平台,应用于客户标签、智能型的个性化服务,电子渠道实时风控,开发智能投顾产品“信智投”,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业务运营。首推区块链国内信用证应用,中信银行与其他三家银行共同形成一个业务链,充分验证该应用模式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这一轮技术革命,孕育着新商业模式的发生,成立百信银行仅仅是第一步,中信银行将永远不会停止“孵化”、寻找和把握模式创新机会。作为中信集团战略转型的一支“轻骑兵”,百信银行坚持与母行错位经营、协同发展。百信银行沉淀的金融科技能力不仅为中信银行完善风控体系提供借鉴参考,条件成熟将实现输出。截至6月30日,百信银行总用户数为394万户,交易结算量1406亿元,总资产213.04亿元,总负债192.92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