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12版:基金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7月30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吴剑飞:
风控为本 价值为体 策略为用
□本报记者 张焕昀

  适应中国市场的投资方法论

  面对复杂的市场格局,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呢?吴剑飞的答案是他自成特色体系的方法三段论,总结起来就是“风控为本,价值为体,策略为用”。

  首先,是“风控为本”。

  “风控第一是我们的首要原则”,在民生加银日常工作中,吴剑飞经常强调“将风控意识外化为铠甲,内生到血液中。”

  对于风险控制的认知,吴剑飞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面对市场行情不佳,投资组合出现回撤与亏损的情况时,如何有效地应对;其次是对于市场“认识论”层面的风险控制,要敢于怀疑既定的投资逻辑,敢于不断推翻并改善自身对于市场的认知。

  “永远要对自己的方法论、自己的认知体系保持警觉。”吴剑飞说。

  其次,则是“价值为体”。

  吴剑飞指出,在管理投资组合时,买入任何股票之前,都需要通过一套严谨的公司分析流程。首先从定性的角度出发,从企业的治理结构到行业趋势,到上游、下游产业链的情况,到管理层的责任心、诚实程度等都需要认真研判。与此同时,严格的财务指标分析亦必不可少,例如对于毛利率、现金流、资产负债表的研究等。在经过严格的价值论证与分析后,尽管结论不一定能够获得百分之百的胜率,但是这套流程是做投资决策的必要条件。

  除了上述严谨的分析流程,吴剑飞坦言自己重仓的企业还必须符合两个条件:首先是企业持续经营时间至少在十年以上。一般而言,吴剑飞很少投资新公司,他将企业比作朋友,“就像交朋友一样,认识了十年,至少能对这个人做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

  其次是企业最近三年没有做过重大资产重组。吴剑飞开玩笑比喻称,资产重组与女孩子整容有些类似,表面上是越整越美,但公司背后真实情况是什么,一般很难精确把握。很多人倾向于投资重大重组、收购兼并的股票,预期企业基本面的重大变化,但对于吴剑飞而言,他并不喜欢这种不确定性,因为这类企业背后往往有做大市值等诉求,不符合“价值为体”的理念。

  最后,是“策略为用”。

  中国股票市场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高度波动性的特征,风格在不断轮动。在吴剑飞看来,这就要求优秀的投资组合管理人拥有强有效的策略体系。

  “所谓策略,就是在不同的市场阶段、不同的市场格局下,有不同的打法。”吴剑飞指出,坚守一种固定的模式,无论是价值型投资、成长型投资、数量化投资,或者算法交易等,都很难保证一直有效。

  在吴剑飞的经验中,没有一套永远行之有效的模型体系,可以一次性解决市场的问题。因此,投资者要不断根据不同的市场变化,来调整仓位与组合结构,控制风险暴露程度,达到一个最优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策略为用”。

  有一句老话叫作“兵行似水”,在吴剑飞内心中,中国人传统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其实更适合股票投资。在他看来,股票投资很像打仗,很多军事指挥上的研究分析,完全可以照搬到股票市场的投资实践中,例如在防御下跌的市场怎么做,在震荡的市场怎么做,在上涨的市场进攻的时候怎么做。

  在未来同样可能出现的变换中,吴剑飞强调,基金管理人需要处理好“进攻与防御、集中与分散、顺势与逆势、长期与短期”这四大关系,在对应不同的市场环境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投资结构配置,例如成长与价值、周期与消费、大盘与小盘的比例分配等,同时要细化到不同行业。

  吴剑飞引用一名国外著名基金经理安东尼·波顿的话“做投资要有弹性的自信”。吴剑飞的理解是,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但有的时候又要顺势而为,这里面始终包含着大量的辩证和动态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复杂的市场中保住本金,获取收益。

  站在当前时点,吴剑飞对于市场的看法是,在当前弱市场格局下,以积极防御为基本策略,以低β、负β公司为防御的主体,以运动战的方式积极灵活出击,攫取结构性、阶段性机会,积小胜为大胜,等待市场和格局的转化。

  在第十五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颁奖典礼上,民生加银基金再次斩获4项金牛大奖,而这也使得民生加银的金牛奖杯数量增加到了13座。

  荣誉加身的背后,是民生加银基金近年来的华丽蝶变。2011年,吴剑飞刚刚加入民生加银基金时,公司整体规模仅有20亿元,而截至2018年6月26日,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800亿元。公司整体经营也扭亏为盈,步步攀升。在人员上,则由最开始的三四十人,到如今接近二百人,可谓兵强马壮。

  值得一提的是,吴剑飞是全市场为数极少担任总经理,但仍然同时亲自管理基金的人之一。

  吴剑飞执掌的民生加银景气行业混合基金于2011年发行。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24日,该基金成立以来回报高达147.60%,近三年回报率达30.52%,长期业绩稳健而出色。不仅如此,6年多来,该产品每个完整年度都取得正收益。据统计,目前全市场上存续6年且每年都能保持正收益的基金仅有3只。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下跌12.14%,而该基金逆势上涨了4.30%。

  面对这样的成绩,吴剑飞始终保持着谦逊与低调,他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核心原因无非是两点:首先是投资业绩,为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其次,就是认真做好风险控制,坚守“风控第一”的原则。

  破局“投资者困境”

  做好风控,同时又为投资者赚取实际收益,对于很多资管公司而言,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A股市场中,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其感受都是赚钱不易。以上交所2016年年鉴数据为例,自然人投资者以60%的持仓占比、88%的交易占比,亏掉了市场中69%的钱。与此同时,“追涨杀跌”的特性,也使得散户在配置基金时,面临不佳的投资体验。同样,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基金,从历史业绩数据来看,也存在不确定性,而私募基金近年来年均清盘率甚至超过30%。长此以往,各类因素叠加,A股的“投资者困境”似乎愈演愈烈。

  面对这样的情况,吴剑飞认为,首先需要认清股票市场的本质。

  “首先是理论体系的不完备,这存在于全球资本市场。”吴剑飞总结说。有两个例子可以佐证,第一是对于投资组合的不同理念:在传统金融学上,强调马柯维茨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核心在于组合化管理,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即“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而另一种声音则强调在能力圈内做投资,长期投资,集中持股,巴菲特就是其中的典型。

  具体到操作层面,差异仍然存在,有人选择尊重市场,倾向于“顺势而为”;也有人钟情“逆向思考”,逆市操作,即著名的“贪婪恐惧论”。这两种方式都有诸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对此,吴剑飞表示,理论体系的不完备,无论在东西方市场都存在,而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则面临不小的挑战。

  第二“是投资市场对象的欠缺。”吴剑飞表示,与国外很多全球配置的投资产品不同,国内的公募基金大多数时候优先投资于A股。

  类比美国市场的情况来看,高科技、互联网等高成长企业占据龙头地位,而A股市场中占比重较高的多为传统周期行业,例如金融地产、石油石化等占据大部分市值,这就导致A股经常出现波动性大、周期性强的特征。由此,在A股做大规模、长期投资的难度很大。

  与此同时,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市场还是其他新兴市场相比,A股市场估值经常性的高估现象也不容忽视。

  这其中的原因,吴剑飞认为或许在于结构与制度上的不完善。首先是过去A股的退市机制不健全,导致一度壳价值虚高。从市场交易制度层面来看,A股实行涨跌停制度,缺乏有效的做空机制,这对估值的准确定价也有一定影响。

  其次,与欧美市场相比,A股的投资主体尚不完全成熟,散户占比过高的问题仍然存在,散户交易也相对频繁,占据了全市场接近80%的交易量。而同时,机构仍存在散户化行为,即使是公募基金,部分产品也经常表现出“追涨杀跌”的特征。

  □本报记者 张焕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