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披露

  子公司和其他单位任职情况如下:

  表:发行人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控股子公司和其他单位任职情况

  ■

  除上述披露信息外,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其他兼职情况。

  (四)持有发行人股份和债券情况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签署日,发行人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不存在持有发行人股份和债券情况。

  六、发行人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的用途

  (一)发行人的经营范围

  公司经营范围:煤矿开采(有效期以各煤矿相关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准);销售煤炭(不在北京地区开展实物煤的交易和储运活动)、焦炭制品、化肥、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煤炭、铁路、港口、新能源项目的投资与管理;煤化工、煤焦化、煤层气、电力生产、电解铝生产和铝材加工的投资与管理;煤矿机械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工程设计、勘察、建设施工、招投标代理、咨询服务;进出口业务;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物业管理;出租办公用房、出租商业用房。(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发行人是集煤炭生产和贸易、煤化工、煤矿装备制造及相关服务、坑口发电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能源企业。公司立足煤炭主业,凭借先进的煤炭开采及洗选技术、完善的营销及客户服务网络,在煤炭行业具备领先优势。多年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业务,在煤炭转化和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经验丰富,装置开车水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保持行业领先,低成本竞争优势明显。充分发挥煤矿装备专业技术优势,着力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丰富产品结构,巩固市场占有率,延伸煤炭产业链。

  (二)发行人的主营业务分析

  1、发行人主营业务基本情况

  发行人是国内乃至全球唯一能够从事集煤机制造、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物流贸易,并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具有煤炭全产业链优势的大型能源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贸易服务商之一。发行人煤炭主业规模优势突出,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煤炭生产成本控制水平行业领先。发行人坚持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煤化工等核心产业。公司在蒙陕基地建设的国内单厂规模最大煤制化肥项目已正式投产,具有良好的规模和成本优势;煤制烯烃项目创造了国内同类装置建设工期和开车最短纪录,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近年来,公司加强对煤化工设备维护和运营管理,提升生产负荷,努力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主要生产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2015年,公司商品煤销量为13,772万吨,生产烯烃68.3万吨,尿素196.3万吨,甲醇78.6万吨,焦炭195.7万吨,实现煤矿装备产值43.1亿元;2016年,公司商品煤销量为13,235万吨,生产烯烃71万吨,尿素197.5万吨,甲醇65.1万吨,实现煤矿装备产值36.5亿元;2017年,公司商品煤销量为12,927万吨,生产烯烃97.6万吨,尿素199.6万吨,甲醇62.5万吨,实现煤矿装备产值49.7亿元;2018年1-3月,公司商品煤销量为3,594万吨,生产烯烃36.3万吨,尿素46.1万吨,甲醇14.2万吨,实现煤矿装备产值16.4亿元。

  2、发行人主营业务结构情况

  (1)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结构

  最近三年及一期,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报告期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

  注1:本公司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发电以及铝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注2:上表数据部分合计数与各分项数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有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四舍五入造成。

  注3:2018年一季度收入为抵销分部间交易后收入。

  公司煤炭业务占比较高,近三年及一期均占营业收入比重70%以上。煤炭业务方面,由于受到行业整体趋势的影响,2015年收入较低,2016年下半年以来,煤炭行业回暖,市场形势走好,2016年煤炭收入较2015年增加46.40亿元,2017年全年煤炭价格继续保持高位,当年煤炭收入较上年增加175.14亿元。发行人煤化工业务及煤矿装备业务收入在近三年存在一定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2017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1.35亿元,其中煤炭业务实现收入638.35亿元,煤化工业务实现收入127.12亿元,煤矿装备业务实现收入51.09亿元。

  (2)发行人主营业务成本结构

  最近三年及一期,发行人主营业务成本结构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报告期主营业务成本情况

  单位:亿元,%

  ■

  注1:2018年一季度成本为抵销分部间交易后成本。

  近年来,公司努力进行各项业务的结构调整,严格控制成本,以适应行业调整,2016年在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长的情况下,主营业务成本较2015年下降0.58%,2017年随着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主营业务成本也有一定的上升。煤炭业务方面,2017年煤炭业务成本较2016年上涨37.46%,主要由于2017年全年煤炭价格保持高位,买断贸易煤成本较上年大幅增加所致,2016年煤炭业务成本较2015年上涨7.20%,主要是买断贸易煤销量增加;煤化工业务方面,2017年成本较2016年上涨28.80%,主要因为2017年聚烯烃产量增加,材料成本及维修支出有所增加,2016年成本较2015年下降9.26%,主要由于当年转让子公司使尿素、焦炭产量减少所致;煤矿装备业务方面,2017年成本较2016年增加48.88%,主要由于当年煤机产品销量增加导致材料成本有加大增长所致,2016年成本较2015年下降19.62%,主要由于行业影响导致销售规模下降使得材料成本减少。

  (3)发行人主营业务毛利润结构

  最近三年及一期,发行人主营业务毛利润结构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最近三年及一期主营业务毛利润结构

  单位:亿元,%

  ■

  注:上表数据部分合计数与各分项数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有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四舍五入造成。

  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润分别为185.98亿元、202.79亿元、262.69亿元和73.74亿元,2017年主营业务毛利润较2016年上涨29.55%,2016年主营业务毛利润较2015年上涨9.04%。煤炭业务方面,2015年至2017年煤炭业务毛利润均占主营业务毛利润70%以上,2017年毛利润较2016年上涨38.48%,2016年毛利润较2015年上涨19.58%,主要原因是煤炭价格在2016年下半年大幅上涨,并在2017年全年保持高位;煤化工业务方面,最近三年毛利润分别为39.88亿元、33.40亿元和34.98亿元,报告期内有所下滑,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煤化工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综合影响;煤矿装备业务方面,2015年至2017年公司毛利润分别为9.70亿元、7.37亿元和7.52亿元,2017年毛利润较2016年上涨2.09%,2016年毛利润较2015年下降24.02%,主要受市场供需影响,近两年煤机产品销量、价格下降。

  (4)发行人主营业务毛利率情况

  最近三年及一期,发行人主营业务毛利率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最近三年及一期主营业务毛利率情况

  单位:%

  ■

  注:上述毛利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1)综合毛利率=(主营营业收入-主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2)分部毛利率=(分部营业收入-分部营业成本)/分部营业收入

  煤炭业务方面,最近三年及一期,毛利率分别为31.76%、34.17%、34.34%和31.36%,主要是煤炭价格上涨,同时发行人合理控制成本,积极开展稳定盈利水平的工作,故而毛利率有所上升。煤化工业务方面,最近三年及一期,毛利率分别为33.59%、31.82%、27.52%和24.99%,近三年煤化工业务板块毛利率出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煤矿装备业务方面,最近三年及一期,毛利率分别为21.04%、20.13%、14.73%和14.34%,2017年受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该业务板块毛利率大幅下降。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签署日,发行人资产质量良好,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未发生影响投资决策的重大不利变化。

  (三)发行人主营业务经营情况

  发行人为煤炭产销、煤化工及煤矿装备业务等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大型能源企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发行人的煤炭生产销售及贸易能力,拓宽了发行人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范围。近年来,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最近三年及一期主要经营数据

  ■

  注1:自2016年6月份起,中煤九鑫公司焦炭产销数据及灵石化工公司尿素产销数据不再纳入本公司统计范围。

  注2:本公司甲醇销量包括买断销售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煤黑龙江煤炭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化集团”)全部甲醇产品,不包括公司内部自用量(2016年30.63万吨,2017年58.60万吨)。

  注3:公司在2016年以后基本无焦炭业务。

  受2016年下半年煤炭价格上升影响,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失衡局面加剧,煤炭价格大幅下行,公司经营压力较大,收入规模下滑;2016年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好转,公司收入有所提高;2017年煤炭价格全年保持高位,公司收入大幅改善。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92.71亿元、606.32亿元、811.23亿元和257.65亿元。从毛利率来看,受煤炭价格波动影响,公司煤炭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波动,最近三年及一期,毛利率分别为31.76%、34.17%、34.34%和31.36%;受煤化工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煤化工业务板块主营业务毛利率略有下降,最近三年及一期,毛利率分别33.59%、31.82%、27.52%和24.99%;先后受煤炭行业下行导致的煤矿装备需求下滑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最近三年及一期,煤矿装备板块主营业务毛利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1.04%、20.13%、14.73%和14.34%。总体来看,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1.85%、33.89%、32.78%和28.62%,基本保持稳定。在中央“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下,煤炭价格于2016年下半年触底反弹,并在2017年保持高位,2016年公司扭亏为盈,2017年公司净利润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1、煤炭业务板块

  (1)发行人煤炭业务产品情况

  发行人煤炭业务产品按用途可分为动力煤和炼焦煤,其中动力煤主要供电厂发电,炼焦煤主要用于冶炼焦炭。发行人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先进的开采和洗煤技术及设施,并不断扩展煤炭生产业务。煤炭业务收入方面,最近三年及一期,煤炭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16.81亿元、463.21亿元、638.35亿元和195.55亿元。

  A、发行人煤炭产量情况

  煤炭产量方面,公司为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供货商之一。目前公司不存在实际产能超过核定产能的情况。最近三年,公司商品煤产量为9,547万吨、8,099万吨和7,554万吨。2015年,公司商品煤产量完成9,547万吨,同比减少1,637万吨,下降14.64%;2016年,公司商品煤产量完成8,099万吨,同比减少1,448万吨,下降15.17%;2017年,公司商品煤产量完成7,554万吨,同比减少545万吨,下降5.71%。2018年1-3月,公司商品煤产量完成1,781万吨。

  B、发行人煤炭储量情况

  煤炭储量方面,公司拥有数量丰富、品种多样的煤炭储量,生产质量优良的煤炭产品,截至2017年12月31日,发行人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34.4亿吨,可采储量138.65亿吨,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江苏、黑龙江和新疆等地区。

  C、发行人主要矿区分布情况

  公司最大的矿区平朔矿区位于国家指定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晋北基地,是华北和西北煤炭生产省份的主要煤矿中距离主要煤炭装运港口最近的矿区之一。山西乡宁矿区的焦煤资源是国内低硫、特低磷的优质炼焦煤资源。大屯矿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是少数邻近快速增长的工业中心和华东(包括上海)煤炭消费区的矿区之一。主体开发的内蒙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是中国最重要的优质动力煤基地之一。

  (2)发行人主要经营资质

  发行人下属煤炭业务经营主体取得主要资质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下属煤炭业务经营主体取得的主要资质情况

  ■

  上述明细为有关发行人采矿证明细信息统计表,截至报告期末,发行人采矿证均在有效期内或在办理及更新过程中,符合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

  (3)发行人煤炭业务产品销售情况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公司煤炭销售遍及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地区,海外客户主要位于亚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和土耳其等。

  A、发行人煤炭销售量情况

  最近三年,发行人商品煤销售量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最近三年商品煤销售量情况

  ■

  商品煤方面,最近三年销售量逐步下降,公司2016年销售量13,235万吨,同比减少537万吨,减少3.90%,公司2017年销售量12,927万吨,同比减少308万吨,减少2.33%;自产煤内销方面,最近三年公司销售量年均减少1202万吨,年均复合减少率达13.23%;买断贸易煤方面,公司2017年共计销售4,752万吨,较上年减少68万吨,2016年共计销售4,820万吨,较2015年销量增加1,211万吨。

  最近三年,商品煤自产及采购数量及成本、单价,及自产、买断贸易的毛利率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自产商品煤及买断贸易煤情况

  ■

  商品煤价格波动对发行人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司近年自产商品煤综合售价与煤炭市场同步波动,近三年及一期,综合售价分别为294元/吨、350元/吨、501元/吨和546元/吨。2015年主要受商品煤价格影响,公司煤炭业务盈利能力出现大幅下滑;2016年煤炭价格上涨,主营业务毛利润同比增长25.91亿元;2017年煤炭价格全年保持高位,毛利同比增长60.91亿元。

  原材料成本对发行人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司自产商品煤的原材料主要是辅助材料,具体包括柴油、轮胎、支护用品、火工产品、配件等,这些辅助材料的价格变动主要与石油、钢铁价格变动关联度较高。近三年及一期,公司自产商品煤单位成本中,单位材料成本分别为57.51元/吨、47.07元/吨、62.96元/吨和49.47元/吨,在公司自产商品煤单位成本中的比重分别为34.6%、29.1%、28.0%和23.6%,总体波动幅度不大,原材料价格变动对公司自产商品煤盈利水平影响相对较小。

  商品煤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发行人偿债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虽然商品煤产品价格的下降使发行人煤炭业务盈利能力一度大幅下滑,但对发行人偿债能力的影响有限。主要是发行人在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的过程中,注重经营现金流的管理,2015年在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仍实现经营现金流净流入72.85亿元,这得益于发行人加强运营效率和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资金占用得到较好控制,以及发行人转型升级的煤化工业务实现较好的经营现金流。同时,发行人加强筹融资管理,在巩固和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维护资本市场投资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基本打通了国内四个主要债务融资渠道,即银行综合授信、银行长期项目贷款、资本市场发债和保险资金债权投资,经过多年的筹融资实践,发行人的筹融资能力逐步巩固、提升。此外,为应对行业形势波动和短期偿债压力,发行人在报告期内和当前都保持了合理的货币资金存量。

  B、发行人煤炭销售模式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炭销售管理,公司煤炭销售采取由销售中心统一销售模式。公司在全国主要煤炭消费区域华北、华东、华南、山东和华中设立区域公司,在蒙陕基地设立中煤西北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各区域市场的拓展、销售执行和客户维护;在主要煤炭生产矿区设立分公司负责地销市场的拓展和产运销协调。公司在大屯矿区生产的少量煤炭产品则通过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团队销售。近年来,公司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在保证重点用户电煤供应的前提下,公司积极拓展建材、冶金等价格承受能力较强的其他行业市场,提高非电煤销售比例。

  公司主要通过铁路运输方式将煤炭销售予客户,拥有自有铁路专用线将公司所产煤炭输送至国家铁路干线。其中,公司最大的煤炭生产矿区平朔矿区位于的晋北基地直接连接我国最大的煤炭运输铁路专用线-大秦铁路线,并通过其它主要地区性和全国性铁路,与秦皇岛港、曹妃店等主要煤炭装运港口及若干主要客户建立直接运输连接;大屯矿区经由公司下属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和经营的180公里专用煤炭运输铁路线,与陇海铁路线相连,其煤炭产品可直接运送至连云港等华东主要煤炭装运港口。

  C、发行人煤炭定价模式情况

  2015年,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协调下,公司动力煤长协合同价格采取按季度定价方式,参照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变动幅度进行季度调整。但进入2015年以后,受国家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煤炭需求疲软、进口煤冲击以及水电出力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公司季度合同长协价格高于当期实际现货市场价格。针对此情况,参照其他大型煤炭企业的价格和实际现货市场价格,公司在季度长协合同价格的基础上,按月采取临时优惠等措施,以便顺应市场形势,实现顺势销售。

  2016年上半年煤价低位运行,下半年煤价上涨,公司调整了销售政策,一是从年初执行长协月度定价模式,并全部取消了量大优惠政策、高硫优惠政策;二是从8月份开始,随着现货价格快速上涨,参照同行企业价格及政策,采取了长协价格和现货价格双轨制模式;三是从12月开始,受国家发改委要求,与七大电力公司签订新的中长期年度合同,其他客户签订长协+现货合同,部分客户签订现货合同的模式,通过合理调整长协和现货比例,使得煤炭销售价格既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又尽量贴近市场。

  2017年下水动力煤按定价机制分为年度长协、月度长协和现货价格,三种价格并行:一是长协年度价格,对应535定价机制,按照每月底最后一期环渤海指数和CCTD指数,确定下月执行价格;二是长协月度价格,参照市场其他大型煤炭企业确定;三是现货价格,参照现货市场及CCI指数确定。

  2015-2017年,公司自产商品煤销售均价分别为294元/吨、350元/吨和501元/吨,其中动力煤销售均价分别为282元/吨、330元/吨和448元/吨,炼焦煤销售均价分别为421元/吨、502元/吨和905元/吨。2016年,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市场形势明显改观,煤炭价格企稳回升。2018年1-3月,公司自产商品煤的销售均价为546元/吨,其中动力煤销售均价为476元/吨。

  (4)发行人煤炭业务流程情况

  ■

  原煤经井工、露天开采,运输至地面洗选加工系统。发行人煤炭业务流程如上图所示。原煤经预先分级,大于规定粒级经过人工捡杂后,破碎到规定粒级以下与原煤分级筛下原煤混合进入重介分选系统和浮选系统分选。重介分选设备分选出精煤、中煤、矸石三种产品。重介精煤、中煤、矸石经脱介、脱水后作为精煤、洗混煤、矸石等产品,经运输至相应的产品仓。重介精煤根据需要可筛分为不同粒级产品,主要分为块精煤和末精煤产品,并进入各自产品仓。细粒级煤炭经浮选工艺分选出浮选精矿和浮选尾矿,浮选精矿经过滤脱水后,作为精煤产品;浮选尾矿经浓缩、压滤后,作为煤泥产品。选煤厂的主要产品为精煤、洗混煤,辅助产品为煤泥、矸石,各种产品经过铁路、公路运输销售。

  (5)发行人煤炭业务前五大客户情况

  最近两年,发行人煤炭业务前五大客户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煤炭业务前五大客户情况

  ■

  (6)发行人煤炭业务前五大供应商情况

  最近两年,发行人煤炭业务前五大供应商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煤炭销售业务前五大供应商情况

  ■

  2、煤化工业务

  近三年及一期,发行人煤化工业务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8.72亿元、104.94亿元、127.12亿元和41.73亿元。

  (1)发行人煤化工业务经营情况

  对煤化工业务方面,公司通过不断加强对煤化工企业生产管控,优化装置运行参数提高生产灵活性,不断提高产品结构转换及调整能力,迎合市场需求,在力求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使得烯烃、尿素、甲醇等主要产品产能得到较好的释放,规模经济优势初步显现。同时,公司注重产品质量管理,完善化工品营销网络,主要产品拥有稳定销售渠道,煤化工业务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业务下滑带来的经营压力。2015年,发行人烯烃产品销售额总计49.24亿元,甲醇产品销售额11.40亿元,同比增长60.29%,尿素产品销售额28.71亿元,同比增长367.74%;2016年,发行人烯烃产品销售额总计49.70亿元,甲醇产品销售额5.98亿元,同比减少47.50%,主要是销售给公司其他化工企业的自用量增加,尿素产品销售额22.41亿元,同比减少21.94%,主要是尿素价格同比下降以及转让子公司综合影响;2017年,公司烯烃产品销售额总计75.04亿元,同比增长51.02%,主要是蒙大工程塑料项目投入生产使聚烯烃销量增加,以及聚烯烃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尿素销售额33.06亿元,同比增长47.5%,主要是尿素销量增加和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甲醇对外销售收入2.87亿元,同比下降52.0%,主要是自用量增加因素影响。

  表:发行人煤化工业务经营情况

  ■

  注:1、甲醇销售含销售中煤集团所属龙化集团生产甲醇,2017年2.42万吨,2016年4.64万吨,2015年2.28万吨。

  2、自2016年6月-12月,中煤九鑫公司焦炭产销数据及灵石化工公司尿素产销数据不再纳入发行人统计范围。

  3、2017年,尿素销量中含销售中煤集团所属灵石中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小颗粒尿素6.78万吨。

  4、甲醇销售中已抵销公司内部自用量,2017年58.60万吨,抵销收入10.89亿元;2016年30.63万吨,抵销收入5.17亿元。

  发行人煤化工业务的主要经营项目包括子公司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经营的烯烃项目(以下简称“榆林烯烃项目”)、子公司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经营的大颗粒尿素项目(以下简称“图克化肥项目”)、子公司内蒙古中煤远兴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经营的煤制甲醇项目(以下简称“蒙大甲醇项目”)、子公司内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经营的50万吨工程塑料项目(以下简称“蒙大工程塑料项目”)。

  2015年,公司榆林烯烃项目实现满负荷运行,实际产能保持在65万吨以上水平,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量及销售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自2015年1月正式投产运行以来无较大问题检修情况、项目产能利用率较高,运行成本较同类项目较低,经济效益较好。2015年度,该项目合计生产聚烯烃68.3万吨、销售67.6万吨,同比分别增加50.9万吨、51.9万吨。2016年度,该项目合计生产聚烯烃71.0万吨,同比增加2.7万吨;销售聚烯烃71.1万吨,同比增加3.5万吨。2017年度,该项目合计生产聚烯烃68.4万吨,同比减少2.6万吨;销售聚烯烃68.20万吨,同比减少2.9万吨。

  公司图克化肥项目为亚洲最大的单体尿素生产工厂之一,充分利用产能优势,保持175-180万吨实际产能,显著降低单耗,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出口美国、印度、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2015年,公司累计生产尿素196.3万吨,同比增长85.9%;销售尿素175.4万吨,同比增长104.4%。2016年,公司累计生产尿素197.5万吨,同比增长0.6%;销售尿素198.0万吨,同比增长12.9%。2017年,公司累计生产尿素199.6万吨,同比增长1.1%;销售尿素229万吨,同比增长15.66%。

  公司蒙大甲醇项目投产以来保持稳定运行,积极布局周边市场,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体,目前主要为新投产的蒙大工程塑料项目提供原料甲醇。2015年,公司累计生产甲醇78.6万吨,同比增长36.2%;销售79.6万吨,同比增长35.8%。2016年,公司累计生产甲醇65.1万吨,同比减少17.2%;销售40.0万吨,同比减少49.7%。2017年,公司累计生产甲醇62.5万吨,同比减少4.0%;销售13.3万吨,同比减少66.8%。

  公司蒙大工程塑料项目8月投产以来实现满负荷运行,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聚烯烃29.2万吨,销售聚烯烃29.5万吨 。

  (2)发行人煤化工业务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煤化工业务主要产品分为以下几类:①聚乙烯。聚乙烯广泛用于工程塑料领域,主要用于制作混合农膜、包装膜、复合薄膜及管材等消耗品。聚乙烯的设计产能为60万吨/年,产品品质优良。②聚丙烯。聚丙烯广泛用于工程塑料领域,主要用于制作纺织纤维、纺织膜丝线、编织袋、捆扎绳索、注塑等。聚丙烯的设计产能为60万吨/年,产品品质优良。③大颗粒尿素。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主要用于农业肥料和制作掺混肥(BB肥),部分用于三聚氰胺和工业废气脱硝。尿素的产能为175万吨/年,氮含量46%以上,缩二脲含量低于1.0%,属于高端尿素。④甲醇。甲醇广泛用于塑料、染料、有机合成等工业生产用途,甲醇的设计产能为60万吨/年,产品销售通畅。⑤焦炭。焦炭按用途可分为冶金焦炭和铸造焦炭,其中冶金焦炭作为催化剂用于钢铁等冶金行业,铸造焦炭则作为催化剂用于精密铸造产品的生产。2016年将设计产能200万吨/年的焦炭生产企业转让给中煤集团

  近三年,发行人煤化工业务主要产品的毛利率情况如下:

  表:发行人煤化工业务主要产品的毛利率情况

  ■

  发行人煤化工业务的主要原材料为煤炭(分别用作原料和燃料),因发行人煤化工业务地处煤炭资源富集区,目前基本为当地采购,此外,发行人主要煤化工业务在当地配置了煤炭资源,未来在这些煤炭资源对应项目建成投产后,发行人煤化工主要产品的煤炭原材料基本可实现自我供给。

  (3)发行人煤化工业务主要经营主体及在建、拟建项目情况

  公司现有煤化工产业板块中,煤化工业务的主要经营主体包括公司下属的经营烯烃项目的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和内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经营大颗粒尿素项目的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经营煤制甲醇项目的内蒙古中煤远兴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截至2018年3月末,公司煤化工业务在建项目有1个,为平朔劣质煤综合利用项目(晋经信投资字[2013]112号)(目前处于试车准备阶段),项目的实施主体为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煤化工业务准备开展的项目有2个,分别是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发改办产业[2013]476号)、图克大化肥项目(二期)(内发改工字[2009]2137号),实施主体为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4)发行人煤化工业务模式情况

  公司以国家煤化工产业规划布局及政策导向为依据,发挥自身煤炭产业优势,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综合考虑水资源、产品运输和市场需求,建立了煤化工技术支撑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把煤化工产业发展成为公司的支柱产业。公司推进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优化升级,采用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和节能环保标准,重点建设蒙陕、山西等大型煤化工基地,稳妥推进煤基新材料、化肥、新能源等升级示范工程,严格控制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努力实现项目园区化、产量规模化、产品精细化,有效提升煤基多联产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实现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精细煤化工升级。

  (5)发行人煤化工业务前五大客户情况

  最近两年,发行人煤化工业务前五大客户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煤化工业务前五大客户情况统计

  ■

  3、煤矿装备业务

  中煤能源所属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煤机行业排名领先。主要生产包括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采煤机、刨煤机、转载机、破碎机及矿用电器等产品,并为国内外井工矿提供与开采设备相关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调试服务等全面开采服务。公司大力推动装备制造重型化、高端化、智能化,强化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带动煤矿先进技术装备国产化和重大技术装备国际化,加快装备制造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服务商。

  (1)发行人煤矿装备业务产品及生产情况

  发行人煤矿装备产品主要为井下采运系统的成套设备,包括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采煤机和刨煤机等,上述设备都用于井工矿的生产。最近三年,发行人煤矿装备分类产品产值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最近三年煤矿装备分类产品产值

  单位:亿元

  ■

  (2)发行人煤矿装备业务经营主体及业务模式

  公司的工作面成套设备销售由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套装备部负责,单机设备销售由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各生产企业负责。煤矿装备的销售合同一般采用双方协商、招投标和议标等方式进行,销售价格相应的由双方协商或投标确定。

  公司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引领煤机装备科技创新方向,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煤矿装备技术攻关项目,并承担编制了国家煤机装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成立了国内首个“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实验)中心”。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并取得重要进展。

  公司强化以“生产、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管控体系建设,提升煤机业务运营质量。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破解关键生产瓶颈,提高了订单兑现率。推行质量跟踪单制度和现场巡检制度,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张煤机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无形资产价值得到明显提升。提高售后服务品质,与国内外重点客户、大型企业集团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产业链价值得以延伸和提高。

  (3)发行人煤机市场占有率情况

  截至2017年末,发行人煤机市场占有率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截至发行人2017年末煤机产品市场占有率

  ■

  公司煤机产品销售市场基本覆盖了国内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研发生产的高端刮板输送机、高端支架、高端掘进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领先。

  4、金融业务及其他业务

  公司金融业务及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发电、铝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财务公司的金融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构成中占比较小。2015年,公司金融业务及其他业务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0.66亿元;2016年,公司金融业务及其他业务的主营业务收入共计24.38亿元,同比下降20.53%;2017年,公司金融业务及其他业务的主营业务收入共计25.20亿元,同比增加3.36%。2018年1-3月,公司金融业务及其他业务的主营业务收入共计4.54亿元。

  5、公司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情况

  (1)安全生产

  发行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突出管控重点,狠抓重大灾害防治,夯实安全基础,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发行人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0.017和0.026。2018年一季度实现了安全生产,杜绝事故。

  保障安全投入,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发行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做到专款专用,报告期内,发行人营业成本中的安全费分别为15.58亿元、15.38亿元、14.97亿元和3.54亿元,维简费分别为6.55亿元、6.32亿元、5.98亿元和1.40亿元。为安全隐患治理,瓦斯、水害治理等工程及安全装备升级改造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老矿井、资源整合矿井加快对安全风险大、作业条件差的老旧设备和落后工艺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优化系统、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实现减人提效保安全。新矿井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四化”建设,真正实现安全高效。

  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严肃责任追究。发行人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分解落实安全任务,督促落实安全各项工作。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的原则及“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不断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公司、所属企业、厂矿和班组的安全管控重点和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加大风险管控力度,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发行人紧盯瓦斯、水害、提升运输、顶板及冲击地压五大风险,委托专业科研机构对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了“一通三防”技术会诊;组织专家对立井提升系统、瓦斯、水害进行了专项检查和评估。建立煤矿重大安全技术业务会商机制,推动业务保安责任落实,有力管控了重大风险。强化煤化工企业“二重点一重大”管控,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控率、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率及新型煤化工企业SIS系统投用率三个100%。

  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发行人坚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的基石,建立标准化检查考核制度和达标规划,覆盖到工程质量、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各个方面,动态改进、持续提升。大力推动煤矿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企业对标提升。王家岭煤矿、姚桥煤矿等6处煤矿被评为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还有6处煤矿已通过国家一级初验。

  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发行人不断加强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实现三级监控系统联网和实时监控;加强安全监察机构与队伍的建设,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素质和准入门槛,逐步提高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比例;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和危险预知预警活动,组织各级生产单位开展危险预知预防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同时,发行人在各级生产企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补充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相关职能部门及其人员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具备应急处置和协调能力,所有从业人员都能了解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掌握基本的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应急知识。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公司持续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能,实施分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培育员工安全理念,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发行人及其下属企业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或特别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不存在重大隐患而整改不力的情形。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金额占发行人当年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较小,未对发行人正常生产经营构成实质性不利影响;截至募集说明书摘要签署日向前追溯一年,发行人未发生较大或重大事故,不属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规定的限制融资情形。

  (2)环境保护

  煤炭资源的开发难免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发行人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规定,坚持以“绿色理念”开发“黑色资源”,坚持煤炭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不断加大科技和环保投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公司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企业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循环经济发达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环境保护工作与企业发展、生产经营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扎实推进“绿色中煤”建设;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矿(厂)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境保护及绿色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A.构建“绿色中煤”战略管控体系

  为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落实国家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的方针政策,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形成绿色发展纲要、“十三五”节能环保规划、年度“绿色中煤”建设方案,从中长期战略、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三个层面对节能环保、“绿色中煤”建设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所属企业按照统一部署,编制了“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将指标层层分解,并制定详细的落实措施。

  B.持续完善管理机制

  公司不断强化公司总部、二级企业、矿(厂)、区队(车间)四级组织管理网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深入推进责任考核体系建设,颁布实施环保责任制、环保考核暂行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所属企业合法合规建设生产,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推行ISO9001、ISO14001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探索节能环保量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新机制,不断创新和优化管理模式。

  C.积极实施清洁生产

  公司以浅埋深、硬顶板、硬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煤矿湖下开采等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为支撑,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露天矿资源回收率达到95%以上,井工矿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选煤厂采用全重介洗选工艺,有效降低灰分、硫分,煤泥水实现闭路循环不外排,煤泥全部回收并配装外运,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余热等进行梯级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低碳运行。

  D.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公司以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新型煤炭综合利用体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已形成平朔矿区“煤-电-建材工业产业链,以及土地复垦再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大屯矿区煤炭开采、洗选、矸石发电、建材产业链,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合式循环,通过“物尽其用、废物变原料”的产业链延伸,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和效益升级,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和社会环境效益最优化。

  E.强化污染源治理

  公司针对矿井水、焦化废水、化工废水、生活污水的不同特性采取物理、化学或生化处理措施,处理后废水大部分回用,少部分达标排放;废气治理设施有各种除尘、脱硫装置、焦炉地面除尘站、全封闭储煤场等,废气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噪声治理主要采用低噪声设备,安装软连接,设置密闭操作间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和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厂界噪声全部达标,作业场所噪声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固体废物大部分综合利用,煤矸石用于塌陷区复垦治理、综合利用电厂发电,粉煤灰、炉渣制成建材,少部分按照环保要求处置,做到防渗漏、防扬散、防流失;环境治理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F.加大矿区生态治理

  公司遵循“合理布局、分类治理、因势利导、地企和谐”原则,创建具有中煤能源特色的生态模式,实现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有效保护自然景观、地下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目前,平朔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5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采矿、排土、复垦、种植一条龙生产作业方式,建立了草、灌、乔、木复垦种植的立体模式,水土流失逐年减轻,土壤肥力、水土保持、植被品种方面均较开发前有所提高。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煤矸石回填采煤塌陷区并用微山湖湖泥覆盖地表,既有效利用了煤矸石、加固了微山湖大堤,又为当地农民种植农作物创造了条件。

  G.发行人生产过程中采取的环保措施

  一是加强“绿色中煤”顶层设计。为深化关于绿色发展、节能环保工作的认识,公司制定出台《绿色发展纲要(2011-2020年)》、《“十三五”节能环保规划》、《“绿色中煤”实施方案》,从中长期战略、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三个层面构建了“三位一体”战略管控体系。提出“绿色中煤,厚德自然”核心理念、推进“五大产业绿色发展、建设五大绿色基地”的目标,以及绿色发展的原则、任务和路径。颁布并开始试运行煤机制造绿色标准,促进节能环保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二是加强环保业务管控。已形成公司总部、二级企业、矿(厂)、区队(车间)四级组织管理网络,明确或指定了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初步建立节能环保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二级企业、公司和国务院国资委的层层上报、及时对接。废水、废气等国控重点污染源都按照相关要求安装在线监测设备,与地方环保部门联网。初步建立目标责任体系,每年度将“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不发生较大以上环保事件”等环保指标层层分解到基层单位,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

  三是强化环保风险管理。持续开展环保风险(问题)排查整改,按月调度整改进展情况,季度进行通报,纳入企业年度节能环保考核。日常督促所属企业强化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健全运行管理档案,完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风险可控。为适应新《环境保护法》和一系列环保新标准,制定印发了《环保风险隐患排查表》,实行持表排查、系统排查、全覆盖排查,环保问题全部落实整改部门(人员)、时限和责任。

  四是加大重点环保项目投入。按照环保政策标准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三废”治理重点项目,环保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完成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减排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工程基础,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五是加强环保科技推广应用。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研发平台,努力突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等关键技术,支撑绿色发展。

  公司制定了《总部节能环保责任制》、《节能环保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节能环保统计规定》、《环保风险隐患排查表》,初步建立环保制度体系。公司各下属企业也已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环保管理制度,强化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

  H.环保处罚情况

  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不存在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而受到主管部门重大处罚的情形。

  6、公司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

  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成为安全绿色生产的领航者、清洁高效利用的示范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践行者,未来五年,发行人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打造煤-电-化等循环经济新业态,构建“功能齐全、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新格局。通过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区域布局更加协调,产业协同效果显著,服务转型业绩突出,企业治理科学合理,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员工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打下基础。

  发行人2017年资本支出计划按业务板块完成情况表如下:

  单位:亿元

  ■

  发行人2018年资本支出计划按业务板块划分如下:

  表:发行人2018年资本支出计划及2017年资本支出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

  (四)发行人在建项目及拟建项目情况

  截至2017年末,公司主要在建项目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发行人在建项目情况

  单位:亿元

  ■

  上述在建煤矿项目均为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的、技术领先的现代化新型煤矿项目,且多数为煤化工项目配套资源,或用于承接资源枯竭矿区生产接续,符合《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及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去产能”号召。《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发后,公司认真落实“将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实现煤炭行业扭亏脱困升级和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对资源枯竭及技术落后的产能进行梳理,并积极进行产能置换。截止2017年末,公司已完成2座矿井关闭退出,产能共计1,090万吨/年。下一步,公司将根据国家政策变化,结合自身实际,有序推进去产能工作。

  发行人在建煤矿项目均列入国家及地方煤炭工业发展规划,为煤化工项目配套或承接资源枯竭矿区生产接续的先进产能现代化新型煤矿项目。项目均为国家支持发展的优势产能,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减量置换严控煤炭新增产能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1602号)规定,对于已纳入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或经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或承担资源枯竭矿区生产接续等功能的煤矿项目,准予通过产能减量置换,完善项目核准手续,使项目合规合法建设。

  发行人现有业务符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和《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中的相关政策要求。

  

  七、发行人所在行业状况及行业地位

  (一)发行人所在行业情况

  1、煤炭行业分析

  (1)我国煤炭行业概述

  自2000年起,世界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持续增长,成为增长最快的能源。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三大煤炭资源储量国。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是我国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能源。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煤炭是中国重要的基础性能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4.9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4%。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决定了煤炭行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其在能源供应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极不协调。与外国主要采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水平,可供露天矿开采的资源极少,除晋、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部分煤田开采条件较好外,其他煤田开采条件较复杂。未来,晋、陕、蒙将是我国中长期内稳定的煤炭供给来源;其次是西南区及西北新、甘、宁、青等地区,但是由于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煤炭运输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期”,能源需求增速放缓,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导致煤炭需求低俗趋缓,生产和利用环境约束加剧,发展空间受到压缩。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产能过剩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的“四期并存”的发展阶段。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至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

  (2)近期煤炭行业运行情况

  我国煤炭行业属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在经历了2001年大幅度增长后,经历了平稳发展,现已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产能过剩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的“四期并存”的发展阶段。

  产量方面,长期来看,我国原煤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8-2017年我国原煤产量从13.3亿吨增长至35.2亿吨,累积增幅164.66%,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26%。从近期来看,2014年、2015年及2016年,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的逐渐推进,原煤产量同比开始下降,2017年原煤产量小幅反弹。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34.45亿吨,同比增长3.2%。全年全年累计进口煤炭2.71亿吨,同比增长6.1%;出口809万吨,同比下降20%;全年净进口煤炭2.63亿吨,同比增加0.16吨,增长6.48%。全国铁路发运煤炭21.55亿吨,同比增加2.53亿吨,增长13.3%。主要港口发运煤炭7.27亿吨,同比增长12.9%。2017年全社会存煤继续下降。截至2017年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6,100万吨,同比减少2,284万吨,下降27.24%。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0,712万吨,同比增加295万吨,增长2.8%,可用18天。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54万亿元,同比增长25.9%,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

  2016年和2017年煤钢去产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6年、2017年分别化解煤炭产能2.9亿吨、2.5亿吨,均超额完成了目标。2018年,我国将再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确保8亿吨左右煤炭去产能目标实现三年“大头落地”。

  主要煤炭运输通道中,大秦线运力富余5,000万吨左右,朔黄线改造结束、运能提升至3.5亿吨,蒙冀铁路作为继大秦线、朔黄线之后国内第三条能源大通道,2016年初已建成通车,国内煤炭运输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得到解除,运力趋向宽松。随着国内主要运煤干线陆续通车运行,长期以来“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紧张局面逐步得到了缓解,未来铁路运输不再是制约煤炭消费区域紧张的主要因素。

  价格方面,历史上,中国煤炭价格曾经长期实行价格双轨制,存在“市场煤”和“计划煤”两种定价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煤炭行业全行业亏损。随着中国加入WTO,煤炭价格管制逐步放开,供求关系对煤炭价格的主导作用逐步体现,由此催生了本世纪初煤炭价格持续上扬的“黄金十年”,并于2008年三季度和2011年四季度分别达到价格周期性高点。2012年起,随着国内煤炭供需格局出现逆转,在下游需求增速减缓,新增产能持续维持高位的双重冲击下,煤炭价格开始了长达近5年的深度调整。

  2012年至2016年二季度煤炭价格下行已超出正常波动范围,下跌区间和持续时间均为2000年以来最大幅度。从2016年6月到12月,煤炭价格出现短期的强势反弹。针对煤价的过快上涨,2016年9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召开了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预案启动工作会议,确定了部分先进产能可在市场供求偏紧时按要求阶段性增产,在市场供求宽松时按要求减产,但调整后的年度产能仍不能突破276个工作日核定的产能。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适度增加部分先进产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稳定供应的通知》,暂定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符合先进产能煤矿将有序的释放部分安全产能,安监局公布的2015年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以及各地向煤炭工业协会申报的安全高效煤矿可在276-330个工作日间释放产能,而此前未批先建的煤矿也可在落实产能置换指标后提前投入生产。此外,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明确提出了对未来煤炭价格的控制区间并提供了相应调控措施。

  截至2018年5月31日,全国喷吹煤、炼焦煤(中国产)、无烟煤(朝鲜产)及动力煤的全国主要港口的平均价格分别是1,092.00元/吨、1,231.00元/吨、855.00元/吨和596.00元/吨,处于高位震荡的趋势。

  总体来看,煤炭供给侧改革方案得到了较有力的执行,严格的限产使得短期内供应偏紧,2016年6月以来,煤价大幅反弹。未来为保障去产能的顺利进行,国家将通过适度微调政策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价过快上涨,预计未来煤炭价格将逐步稳定在合理区间。

  (3)煤炭行业产业政策

  2005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从完善规划指导、淘汰落后产能、改善安全状况、加强环境保护等入手,实现煤炭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具体来说,一是集约: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年左右,到2020年,煤炭产量39亿吨,并且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二是安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以上,百万吨死亡率下降15%以上,并且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明显进展,煤矿职工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三是高效: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 85%,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65%。四是绿色: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240亿立方米,利用量160亿立方米;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5%左右,矿井水利用率80%左右,土地复垦率60%左右。原煤入选率75%以上,煤炭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的靠拢,政府逐步放开了对电煤价格的干预措施,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已基本实现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过渡。201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2]57号),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和重点合同;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解除发电用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3956号),自2013年1月1日起解除了对电煤价格的临时干预;发展改革委员会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气配置意向框架;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自主协商确定价格。电煤价格双轨制的取消标志着电煤市场化改革程度的不断提高。电煤市场化改革将促进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煤炭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煤炭与主要用煤行业产能过剩、替代能源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政府正在加快供给侧改革,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并成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国家有关部委也正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引导煤炭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严控新增产能,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对中小煤矿兼并重组,以提升行业集中度、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升级。2014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关于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打非治违、关税调整、税费减免、减产相关的政策措施。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文件《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意见》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进一步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煤炭企业实现脱困发展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四个方面对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问题给出了指导意见,预计未来几年新增产能有望大幅度减少。此后2月-6月各部委陆续出台专项配套政策文件,内容主要包括:(1)3-5年内退出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2)全国所有煤矿按照276个工作日重新核定产能(现有产能乘以0.84);(3)设立专项奖补资金规模1000亿,用于员工分流及去产能。此外各地方也积极响应,全国25个地区共计划去煤炭产能8亿吨,涉及职工150万人左右。

  2017年4月,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煤矿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609号),就进一步加快建设煤矿产能置换增减挂钩工作进行部署,加快产能置换有助于培育和发展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最终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018年4月9日,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8〕554号),提出要不断提高煤炭供给体系质量,“由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为主。适当提高南方地区煤矿产能退出标准,严格治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坚决退出违法违规和不达标的煤矿,加快退出安全保障程度低、环保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到位的煤矿。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更多发挥北方优质先进产能作用,统筹做好去产能和保供应相关工作,促进煤炭供需总体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快长效机制建设,强化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市场化手段,积极推进煤电联营和兼并重组,持续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大力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政府对产能控制、打击超产及非法矿的推进,以及煤炭扭亏脱困相关政策落地,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未来年度产能过剩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产业结构将得以改善,煤炭行业资源将向优势企业积聚,行业效益下滑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公司在行业内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

  (4)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

  1、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产能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6年我国完成煤炭去产能2.9亿吨,2017年完成去产能2.5亿吨,2018年将再力争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亿吨左右,确保8亿吨左右煤炭去产能目标实现三年“大头落地”。从去产能的区域看,西北部主要产煤省份退出产能的比例较小,退出比例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西南等小矿多或开采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有针对性得去产能将进一步明确未来的供给布局。此外,加快建设煤矿产能置换工作,有助于培育和发展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最终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煤炭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煤炭增量大多集中在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和乡镇煤矿的产量则整体呈现下滑态势,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占比的逐步提高,代表了我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也将呈现上升趋势。

  此外,政府在推进去产能的同时,也鼓励煤炭企业兼并重组。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召开煤炭行业去产能稳供应工作座谈会,要求大力推进兼并重组转型升级,重点做好“僵尸企业”出清、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工作。发改委还在《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煤矿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中“鼓励煤炭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实施兼并重组”。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未来煤炭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意见提出,要“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企业平均规模明显扩大,中低水平煤矿数量明显减少,上下游产业融合度显著提高,经济活力得到增强,产业格局得到优化。到2020年底,争取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

  (5)行业利润水平

  1)行业盈利水平改善

  预计行业盈利将出现环比改善。截至2017年末,煤炭行业净利润增长率快速上涨,毛利润波动上涨,行业盈利大幅改善。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

  2)成本控制成亮点

  行业严峻的经营环境倒逼煤企严控成本,2015年行业平均吨煤成本同比下降18%,创下历史新低。2016年全年,我国煤炭开采和选洗业主营业务成本达到18,595.6亿元,同比下降5.9%,成本控制效果依然显著。2017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营业务成本18,392.8亿元,同比增长13.9%,在原煤产量回升、煤炭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总成本有所回升。煤炭行业计划分流130万人,煤企人员负担有望减轻为成本进一步下降腾挪空间;然而另一方面,矿井限产政策将削弱生产的规模效益,部分企业为了维持产量不得不开采较高成本矿区,或将造成成本小幅上升。

  2、煤化工产业情况

  (1)煤化工行业概况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先后以南京、大连、吉林、兰州、太原等地区为中心,初步建立了一批煤化工基地,生产合成氨、烯烃、化肥、电石、石灰氮、染料、酒精、炸药、沥青和合成橡胶等产品。上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化工的崛起使煤化工一度受到冷落。但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发展煤化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又建设了部分大型煤化工基地。

  煤化工根据生产工艺与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煤焦化、煤气化和煤液化三条产品链。其中煤焦化、煤气化中的合成氨等属于传统煤化工;煤气化制醇醚燃料、煤气化制烯烃、煤液化等可归于现代煤化工领域。煤气化制醇醚燃料和烯烃是将煤气化后转化为二甲醚、乙烯、丙烯等化工产品的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煤化工在我国化学工业中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煤化工产品产量约占全部化学工业(不包括石油和石化)产品产量的一半。我国煤化工的主要产品为焦炭、电石、煤制化肥、煤制甲醇和煤制烯烃,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2)国家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发展,近期政策以规范和稳妥发展为主调

  煤炭清洁转化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但煤化工产业对环境影响大、耗水高,部分新型煤化工技术尚不成熟,加上近年来发展过热,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能力,出现了盲目规划、竞相建设煤化工项目的苗头。因此,近期政策主调是促进煤化工产业规范、稳妥发展,对新建项目实行严格审批,重点做好现有煤制油、煤基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基天然气、煤制乙二醇五类示范工程。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

  煤化工产业是未来煤炭工业发展的发展方向之一,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在上述行业现状和政策背景下,传统煤化工市场空间有限,发展重点是提升技术水平,发展高附加值精细煤化工产品;新型煤化工发展空间大,产业化进程及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示范工程进展和国家政策。

  3、煤矿装备行业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煤矿装备制造业紧紧抓住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契机,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研发制造水平不断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经过“十一五”的技术攻关和创新,国产高端综采装备技术实现快速发展,骨干综采装备制造企业制造和研发能力大大提高,高端综采装备国产化率已达到60%以上,国产高端综采成套装备已开始向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出口。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煤矿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制造体系,专业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制造企业已具备了综合生产配套能力。国家对煤矿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已经将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到了国家与民族安全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支持。

  综合来看,煤矿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煤矿装备市场空间仍然较大

  “十三五”期间,煤矿建设规模增速放缓将影响煤矿装备需求增速;但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提高现有煤矿机械化程度,中小煤矿技术装备改造,将带动煤矿装备需求增加。预测“十三五”期间,国内煤矿装备需求年均增长5%左右,井下煤矿装备市场总规模累计约2,000亿元。

  (2)煤矿装备向大型化、智能化、成套化方向发展

  “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煤矿以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煤矿为主,这类煤矿对装备的大型化、智能化、成套化需求强烈,因此,大型化、智能化、成套化需求是未来煤矿装备市场的主导方向。

  (3)煤矿装备租赁服务市场前景看好

  在煤炭主要产区,特别是煤矿集中区域,对煤矿设备租赁和维修集中化、就近化服务有较大需求,煤矿装备租赁和就近集中维修市场前景看好。

  (4)煤矿装备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国外先进煤矿装备制造企业针对我国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国内煤矿装备制造企业的购并步伐加快;同时,国内一批专业煤矿装备企业迅速崛起。未来,我国煤矿装备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发行人行业地位及竞争优势

  1、综合实力和行业地位优势

  公司以煤炭、煤化工、电力和煤矿装备为核心业务,以山西、内蒙、陕西、江苏、新疆基地为依托,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

  公司煤炭主业规模优势突出,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行业领先,煤矿生产成本低于全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精干高效的生产方式和集群发展的规模效益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的煤炭资源丰富,主体开发的山西平朔矿区、内蒙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是中国重要的动力煤生产基地,山西乡宁矿区的炼焦煤资源是国内低硫、特低磷的优质炼焦煤资源。资源优势为公司赢得了市场竞争优势,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司坚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围绕煤电和煤化等相关业务,着力打造煤-电-化等循环经济新业态。公司在蒙陕基地建设的国内单厂规模最大的煤制化肥项目已投产运行,优质的大颗粒尿素远销国外;煤制烯烃项目创造了国内同类装置建设工期和开车最短纪录,蒙大工程塑料项目投入生产并实现高负荷稳定运行,产品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同;平朔劣质煤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已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推动了煤炭分级利用,提升了产品价值和效益。公司大力推进低热值煤发电和坑口发电项目,正在山西、新疆、江苏等基地建设的三个大型电力项目,将为公司打造比较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重要基础。

  公司是国内乃至全球唯一能够从事煤机制造、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物流贸易,并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具有煤炭全产业链优势的大型能源企业,公司完整的煤炭产业链优势,可以有效拓宽产品和服务范围,提高公司煤炭生产和销售能力,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资源储备和贸易资源优势

  公司拥有数量丰富、品种多样的煤炭资源,质量优良的煤炭产品,以及现代化的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可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带来竞争优势,并可为今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公司为主体开发的山西平朔、内蒙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动力煤基地,山西乡宁矿区的焦煤资源是低硫、特低磷的优质炼焦煤。在公司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均有通畅的运煤通道,并与煤炭港口连接,为公司实现持续发展和赢得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贸易服务商之一,在中国主要煤炭消费地区、转运港口以及主要煤炭进口地区均设有分支机构,依靠自身煤炭营销网络、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完善的港口服务和一流的专业队伍,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和分销能力,能够较快适应煤炭市场变化。

  3、研发和技术优势

  公司拥有1个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研发实验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8个国家认可实验室、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个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能力雄厚。

  在煤炭产业方面,公司拥有多个千万吨级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露天和井工煤矿;开创了坚硬煤层、浅埋深条件下的综采放顶煤技术;在煤矿均具有先进配套的煤炭洗选系统。在煤矿装备制造方面,产品整体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及研发优势,成为中煤能源打造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基础。

  4、资本运作和财务结构优势

  近年来公司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外延扩张,内涵提效,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实力,构筑了稳健的财务结构,为应对金融危机和其它经营风险提供了资金保障,更为公司核心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特别是通过自身及下属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长期以来与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等战略投资者的良好合作,开拓了广阔的融资渠道。这些优势,不仅为应对经营风险提供了资金保障,更为大规模实施产业扩张和资本运作提供了前提。

  (三)发行人经营方针及战略

  1、发行人总体战略目标

  (1)发行人战略愿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成为安全绿色生产的领航者、清洁高效利用的示范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践行者,实现企业和员工、股东和社会利益最大化。

  (2)发展思路:按照清洁能源供应商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着力打造煤-电-化等循环经济新业态,构建“功能齐全、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新格局,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改革与稳定、管控与活力等重大关系,认真做好安全稳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改革调整、强基固本五项任务,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3)发展目标:通过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区域布局更加协调,产业协同效果显著,服务转型业绩突出,企业治理科学合理,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员工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打下扎实基础。

  (4)经营方针:2018年,公司将紧紧围绕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进展。一是全面提升运营质量。科学组织产销,努力增产增收增效,稳步提升经营业绩,确保实现年度经营目标。坚守安全红线底线,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强化战略规划引领,发挥产业协同和专业化管理优势,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三个电厂年内投产。加快培育新业务,发展新模式,助推公司转型升级。三是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深入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强化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质量,推动公司规范高效运行。四是全面提升人才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薪酬分配结构,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

  上述经营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可能根据公司实际做出适当调整,因此本报告内披露的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知悉并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

  2、煤炭业务经营方针与规划

  公司着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大力推进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全力提升煤炭效益产量,提高煤炭就地转化比例,凸显规模优势和集约发展;依据煤炭资源禀赋、市场区位、环境容量等要素,差异化发展蒙陕、山西等大型煤炭基地,实现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煤化工业务经营方针与规划

  公司采用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和节能环保标准,重点建设蒙陕、山西等大型煤化工基地,稳妥推进煤基新材料、化肥、新能源等升级示范工程,严格控制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努力实现项目园区化、产量规模化、产品精细化,有效提升煤基多联产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实现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精细煤化工升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