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基金/机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08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雀投资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梁跃军:
围绕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变化脉络布局
□本报记者 王辉

 □本报记者 王辉

 

 作为国内设立较早的私募机构,成立于2007年7月的朱雀投资,在经过10年的长期稳健发展之后,一直稳居私募行业的第一梯队,目前资产管理总规模接近150亿元。日前,朱雀投资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梁跃军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分享了他本人在这10年间有关如何做好投资管理、如何进取又不失稳健地经营一家私募机构、如何看待中国股市未来中长期走向等方面的体会和独到观点。

 把握中国经济脉络创造投资价值

 中国证券报:朱雀投资自2007年成立以来整体投资理念是怎样的?公司又是如何在具体的投资中践行这些理念的?

 梁跃军:“保守、专注、创新、思辨”的投资理念,一直贯穿于朱雀投资创立以来10年多时间。所谓保守,主要是指要坚持价值投资,敬畏市场同时又有所取舍。所谓专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在做行业研究时要像行业专家一样,对行业的理解达到行业专家的水平;二是从公司层面来说,则要能深刻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运营。至于创新,过去很多年中国资本市场变化很快,投资中要有创新突破,产品上也要进行创新,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所谓思辨,是指在投资管理上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特别是在面对资本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缜密的独立思考尤其重要。

 在具体的投资运作过程中,朱雀投资一直在围绕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发展变化的脉络来进行布局。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一直强调经济转型,要从投资驱动、外向型驱动的模式转变为消费驱动、内生性增长的模式。而朱雀投资从2009年开始,就提出重点关注与经济转型密切相关的行业,并主要在医药、消费等大消费板块和高端装备板块进行布局。朱雀投资布局的这个投资主线,事后来看,也正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密切契合。

 中国证券报:在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方面,您认为朱雀投资与其他私募机构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梁跃军:在投资风格上,朱雀整体上可以归为“价值偏成长”,主要强调产业研究和行业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挖掘产业链中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的公司来做投资布局。我们认为,只有对经济增长脉络、产业发展方向扎实深入调研,聚焦产业链中的核心优质资产,才能更可持续地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

 朱雀投资的核心优势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严格的风控体系、科学的投资流程、合伙制的团队文化和前瞻的战略管理。这四个方面有机统一,体现在公司投资运营的方方面面。

 合规永远放在首位

 中国证券报:朱雀投资在10年间的发展中,整体是如何考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和发展战略的?

 梁跃军:朱雀投资十分重视合规风控工作,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合规经营,才能实行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成立之初就配备了专门的合规风控人员,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制定严格的员工行为管理准则等等,始终把合规放在第一位。

 朱雀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一个原则,“管理能力一定要走在管理规模之前”。也就是说,公司首先在人员、设施等等必要条件上先布局,然后再考虑产品上规模。比如,2009年市场好转时,我们就是首先在综合管理能力提升之后,才接纳大规模的客户资金,而不是盲目进行规模扩张。

 A股有望延续慢牛格局

 中国证券报:目前A股市场白马蓝筹经过接近两年的强者恒强后,整体股价与估值水平,已经升至相对较高水平,业内对此也有一定分歧。对于这个问题,朱雀投资如何看待?

 梁跃军:对于一家公司,从估值上看,总会有贵或便宜的评判,但最终的核心还是要看这家公司的成长能否支撑与其当前股价相对应的估值。整体而言,未来白马蓝筹板块整体的股价表现,应当会有所分化。相关一线龙头公司,纯粹靠估值提升会有难度,最终还是要依赖于扎实的业绩增长。

 在中国经济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股市也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整体而言,未来A股市场的表现将有望呈现出慢牛格局。具体来看,A股市场延续慢牛走势,有两大方面的坚实支撑:一是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进步和完善,包括优胜劣汰退市制度的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完善等;二是基本面本身,随着中国经济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的推进,A股市场在很多行业上已经开始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随着这批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以及相关公司市值持续稳步上涨,也会带动指数慢慢上涨,为A股市场奠定长期慢牛的基础。而对于朱雀而言,我们将积极寻找“未来世界的世界冠军”和“明日中国的中国之最”这类核心优质资产进行投资布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