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频现
风险积聚不容小觑

 (上接A01版)此外,作为揭示上市公司可能承担的风险指标,部分上市公司担保总额占净资产的比例大幅升高。有118家上市公司的这一比例突破100%,其中40家突破200%,7家突破1000%,最高的一家上市公司担保总额占净资产的比例甚至高达3163%。

 分析人士表示,一些中小企业受限于资质和信誉较差,加上融资渠道狭窄,经常遭遇融资难。如果有资质和信誉好的企业做担保,情况就不一样,这是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因为经营不善急需资金,往往会选择担保借贷。

 深圳一位从事金融服务的人士表示,现在愿意放款的资金方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出面担保的借钱事项相对较容易。“以前主要是找银行、信托公司借款,现在越来越多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类型机构介入上市公司贷款市场,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上市公司担保市场规模扩大。”

 风险积聚

 A股市场整体担保规模越来越大,其中蕴藏的风险也在积聚。

 业内人士表示,通常,无论担保对象是谁、资质如何,上市公司担保总额占净资产的比例不宜超过50%。如果超过,则说明公司面临的风险过大,公司管理层控制风险的意识较薄弱。

 前述资深私募人士指出,正常的担保对公司经营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如果担保总额超出公司净资产的承受能力,一旦所担保的公司出现问题,就容易对企业财务和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担保一般是指债权债务担保,它为企业投融资过程中起到了保障作用。如果债务人不能及时清偿债务,就应当由担保人代替清偿。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担保实质上是隐性债务的一种形式。如果担保占净资产的比重较高,表明上市公司的隐性债务较多,需要债务去杠杆”,他认为,担保是把“双刃剑”,过多的担保等于将上市公司置于可能发生的债务漩涡风险中。“如果担保链中某一家企业或某些企业发生经营问题和财务危机,便可能产生连锁效应,导致上市公司陷入困境,自然会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为了应对可能因为担保产生的“黑洞”,不论上市公司还是监管部门,都在推动担保制度革新,确保资产安全。10月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新的对外担保制度,从担保对象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以及上市公司单笔担保额、对外担保总额等多方面进行规范。

 “从监管来看,明面上的担保在朝着越来越规范的道路迈进,但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会以暗保的形式给关联公司借款担保,风险更大。”前述金融服务人士表示,不少违规担保事项其实就是暗保风险爆发。“目前与上市公司相关的暗保规模无法统计,但随着明保和暗保整个担保规模的膨胀,其中的风险将慢慢累积,不容小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