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衍生品/期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十)
银期联动服务实体

 2014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增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近几年,利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发挥越来越突出,尤其商业银行发现了利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通过与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紧密合作的方式,在传统仓单质押业务创新改革的基础上,推出了大宗商品买断式融资业务,以期达到银期联动、服务实体经济之效。

 国内外传统仓单质押模式

 国际市场上,库存商品融资业务模式从最初的存货留置权融资,到通过第三方监管的各类仓储融资模式,海外商业银行一直在不断探索既能控制风险又能满足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的仓单质押模式,各种模式都存在不同的风险敞口,很难防范风险,一直到“REPO”业务模式的出现。

 “REPO”业务即大宗商品买断式回购业务。回购(repo)是“出售及回购协议”(sale and repurchase agreement)的简称,一般是指债券交易的双方,以契约方式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由“卖方”向“买方”买回该笔债券的交易行为。这种业务方式在债券及股票市场被广泛运用,银行同样将其运用至大宗商品市场。由于国外银行属于混业经营模式,外资银行成立了诸多的商贸平台,并将此类回购业务配套成熟的套期保值模式运用于融资过程中,将货值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从而大幅度降低货押融资业务风险,逐步形成了成熟的“REPO”业务模式并沿用至今。

 国内传统大宗商品货押融资业务模式从最初的动产质押融资一路发展至仓单质押融资,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在推广大宗商品货押融资业务方面顾虑重重。

 大宗商品买断式融资

 虽然国内银行在货押融资业务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从未停止,但以往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导致银行在大宗商品货押融资业务方面异常谨慎。基于商业银行的风控角度,货押业务的主要风险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货物灭失风险。由于商业银行无法直接控制货权,一旦企业、仓库等各方出现一货多卖、监守自盗等行为,很容易令银行出现风险事件。

 其次,货物跌价风险。由于传统的货押融资方式,银行仅能通过打折的方式来降低风险,但在价格剧烈波动情况下由于风险处置流程漫长,银行仍有可能发生跌价损失。

 第三,货物处置风险。一旦发生企业无法及时归还贷款的情况,银行无法及时处置货物,只能通过与企业诉诸法律后通过第三方处置,这其中的时间成本、货值跌价风险均是银行不愿意直接面对的。

 为了最大程度地规避上述风险的发生,国内商业银行一直在积极、努力地尝试,期望可以学习海外成熟经验,创新业务模式来解决风控短板问题。而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出现,其嫁接场内与场外的独特功能和联系金融与实体的商贸平台的定位,正好是银行创新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模式所需要的。

 2016年,某大型商业银行联合建信商贸在业内率先推出全新的大宗商品买断式融资业务,该产品是指基于客户和建信商贸之间的大宗商品销售安排,由银行向建信商贸提供授信融资,用于向客户支付买断大宗商品资产的货款,未来建信商贸通过销售变现该大宗商品资产,偿还银行融资本息及相关费用。该业务模式配合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可以使得货物跌价损失降至最低。同时,由银行和建信商贸对货物进行既独立又合作的监管,可以确保物权的安全有效性。而一旦客户发生违约风险,建信商贸作为风险管理子公司,拥有天然的贸易功能,可以直接将货物在市场进行销售,用以归还融资本息,最快地确保银行融资本息安全性。

 该业务的优势在于,通过银行、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三方对企业全方位的立体监管,可以有效规避抵押物的跌价风险和企业的违约风险。银行不仅可以大规模开展新型货押业务,还可以提升仓单质押的折扣率(目前采取类似做法的产品质押率普遍在9折以上,而传统的货押模式一般都是7折),这样不仅满足了大宗商品行业客户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还提升了这些产业客户的融资效率。另外,该产品不仅有效盘活了企业大宗商品的库存资产,提升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而且在国内会计准则尚未能完全跟上市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相应的购销结构设计,帮助一部分企业达到存货出表,局部改善财务报表的目的。

 该业务模式与外资行的“REPO”业务模式已经非常接近,这也是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甚至一些保险机构在探索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创新产品。对于该业务参与各方而言,能够在国内也享受到国际市场成熟的货押融资业务模式,对银行、企业和风险管理子公司也是多赢局面。随着国内产融结合的市场环境越来越成熟,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提升企业综合抗风险能力,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机构越来越愿意更深入地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服务手段,类似大宗商品买断融资业务的创新产品也必将越来越多。(作者为建信期货 林慧、朱广越、张帆、孙思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