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08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证券代码:002170 证券简称:芭田股份 公告编号:17-29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2016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于2017年6月14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关于对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报的问询函》(中小板年报问询函【2017】第329号),公司董事会组织相关部门对问询函提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核查和分析。现就问询函中所提及的问题回复如下:

 问题1、报告期内,你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2亿元,同比下降7.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54万元,同比下降43.62%。请结合报告期内行业情况、主要产品销量、价格走势、成本费用、毛利率、非经常性损益等的变化情况,说明本年度净利润降幅较大的原因。

 回复:

 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复合肥行业。复合肥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行业,是保证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行业。目前行业呈现以下特点:(1)产能过剩严重。目前行业产能2亿吨,但实际产销量6000-7000万吨,开工率不足35%,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2)行业集中度低。目前国内复合肥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能相对分散,行业集中度不高。(3)优惠政策逐步取消,经营成本增加。(4)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较弱,转型升级需求迫切。(5)产品成本及毛利率受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较大。(6)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

 2016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174.39万元,同比下降了7.31%;销售量81.74万吨,同比上升了4.74%;平均销售价格2,461.15元/吨,同比下降了11.50%。销售价格下降是影响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价格下降却是由于主营业务复合肥产品销售自2015年9月起恢复征收增值税,税收优惠红利消失;发生营业成本157,655.56万元,同比下降7.55%,综合销售毛利率为21.63%,与2015年同期的21.43%相比略增了0.2个百分点。全年发生管理费用17,090.96万元,同比下降了8.37%,销售费用9,102.61万元,同比上升了11.64%,财务费用6,943.77万元,同比上升了101.94%,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056.24万元,同比上升5,900.42%,非经常性损益1,357.10万元,同比上升68.65%。实现利润总额7,369.21万元,同比下降57.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953.69万元,同比下降了43.62%。因此,2016年度净利润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

 1、本报告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056.24万元,较2015年度增加了4,126.17万元(2015年为-69.93万元),同比影响利润总额4,126.17万元。其中主要系计提了存货跌价损失3,530.96万元。资产减值损失明细详见问询函回复三。

 2、本报告期财务费用比2015年增加了3,505.16万元,同比影响利润总额3,505.16万元。财务费用增加主要原因是子公司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芭田”)工程建设完成后,相关借款利息未进行资本化处理。

 问题2、报告期第一至第四季度,你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71亿元、5.44亿元、6.39亿元、4.5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9万元、4,613万元、6,781万元、-4,239万元。请补充说明季度间销售净利率波动较大以及第四季度亏损的原因。

 回复:

 公司复合肥产品的销售随农业生产呈现季节性变化,报告期内分季度的经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16年一至四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71亿元、5.44亿元、6.39亿元、4.57亿元,营业收入占全年的比重分别为18.44%、27.06%、31.76%、22.74%,销售的季节性表现明显;销售毛利分别为8,177.86万元、12,811.30万元、15,852.01万元、6,677.66万元,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2.05%、23.53%、24.81%、14.60%,四季度销售毛利率低的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升较快,比前期上升30%以上,而销售价格没有及时调整到位;发生销售费用分别为1,019.72万元、2,517.73万元、2,838.47万元、2,726.68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75%、4.63%、4.44%、5.96%,四季度销售费用率较高的原因是加大了对销售人员的激励,销售人员的工资奖励上升较快。因此,季度间销售净利率波动较大及第四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

 1、第四季度受季节性影响,营业收入比一季度略高,但比二、三季度低,比全年季度平均值低2.26个百分点;

 2、第四季度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销售毛利率只有14.60%,比全年平均低7.03个百分点;

 3、第四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948.12万元,较第一季度增加4,009.14万元,资产减值损失明细详见问询函回复三;

 4、第四季度发生销售费用2,726.68万元,销售费用率为5.96%,比全年平均高1.44个百分点;

 5、第四季度发生税金及附加437.53万元,确认投资收益-129.96万元,高于前三季度,对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也造成负面影响。

 问题3、报告期内,你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056万元,同比增长5900%,请补充说明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明细、依据、计算过程以及是否履行了必要的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回复:

 一、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明细

 单位:元

 ■

 本期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上期增加较多,主要是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以及子公司青岛新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新润”)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所致。

 二、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依据

 (一) 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依据:

 1、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的确认标准: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含)。

 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按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将其归入相应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2、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1)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确定依据

 对于单项金额不重大的应收款项,与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一起按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根据以前年度与之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组合的实际损失率为基础,结合现时情况确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具体组合如下:

 ■

 (2)根据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确定的计提方法: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具体如下:

 ■

 3、 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为:存在客观证据表明本公司将无法按应收款项的原有条款收回款项。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为:根据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进行计提。

 (二) 存货跌价损失计提依据

 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后,按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提取或调整存货跌价准备。产成品、库存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若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期末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则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三) 长期资产减值计提依据

 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长期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长期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三、计算过程(以下金额单位均为“元”)

 1、计提应收账款减值

 ■

 续:

 ■

 应收账款分类的说明:

 (1)期末无单项金额重大并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2)组合中,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

 (3)期末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

 (4)本期计提、收回或转回的坏账准备情况

 本期计提坏账准备金额3,475,619.52元;本期无收回或转回的坏账准备金额。

 (5)本期无实际核销的应收账款

 2、计提其他应收款减值

 ■

 续:

 ■

 其他应收款分类的说明:

 (1)期末无单项金额重大并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

 (2)组合中,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

 ■

 (3)期末公司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

 ■

 (4)本期计提、收回或转回的坏账准备情况

 本期无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本期收回或转回坏账准备金额1,765,372.14元。

 (5)本报告期无实际核销的其他应收款

 3、计提存货减值

 (1)期末存货构成情况

 ■

 (2)存货减值准备

 ■

 (3)存货减值准备说明:

 存货减值准备本期期末余额同比上期期末余额增长753.58%,主要是贵州芭田生产基地产量未达预期,产品单位生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本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原因系子公司青岛新润拟清算处理,部分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5、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本期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原因系子公司青岛新润拟清算处理,其无形资产-专利技术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以上计提资产减值合计40,562,368.60元,其中,对单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绝对值(2015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811,211.29元)的比例小于30%;对全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总额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绝对值的比例小于50%;对全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总额占年初至报告期末扣除本次所计提减值准备后净利润绝对值的比例小于100%。因此,根据《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有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本次计提资产减值未达到提交董事会审议并对外披露的标准。

 问题4、报告期内,你公司子公司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亏损9,351万元,青岛新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亏损1,038万元,沈阳芭田希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亏损2,056万元。请补充说明上述子公司亏损的原因。

 回复:

 1、贵州芭田从2012年成立至今已超过四年时间,其中2012-2015三年为项目建设期,2016年为试生产期,从试生产情况来看,项目建设各项生产工艺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一期项目符合正式投产的要求。2016年亏损9,351万元,主要原因是产能利用率较低(不足设计产能的10%),而固定资产折旧较高,导致单位成本较高,毛利率为负数;同时存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较高、固定费用较高,最终导致贵州芭田亏损较大。

 2016年贵州芭田盈亏情况详见下表:

 ■

 2、青岛新润从2013年成立至今已超过三年时间,其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节水灌溉设备成本高、技术参数低、质量不稳定、客户认同度低,经营持续亏损;2016年8月,青岛新润通过股东会决议,拟进行清算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639.17万元(其中:坏账准备0.3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295.84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7.03万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06万元)。以上因素导致青岛新润亏损1,038万元。2016年青岛新润盈亏情况详见下表:

 ■

 3、沈阳芭田希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芭田”)从2015年成立至今刚超过一年时间,还处于产品试产和销售拓展阶段,产能利用率和市场占有率过低,收入规模较小,同时固定成本和费用较高,导致亏损2,056万元。

 2016年沈阳芭田盈亏情况详见下表:

 ■

 问题5、报告期末,你公司账龄2-3年的应收账款为1,194万元,坏账计提比例为30%,账龄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为190万元,坏账计提比例为50%。请补充说明上述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的原因、可收回性以及坏账计提是否充分。

 回复:

 (1)公司账龄2-3年的应收账款为1,194万元,主要是应收客户新疆正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货款1,027.25万元,受客户自身资金计划等原因,该款项未及时收回;其法定代表人为该债务提供连带责任,公司认为可回收性较高,因此不需单独计提坏账准备,而按账龄组合30%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坏账计提充分;

 (2)账龄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为190万元,主要是应收客户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转让费135.64万元,为公司转让高塔复合肥使用技术给湖南永利,合同仍在履行中;公司认为可回收性较高,按账龄组合计提50%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提充分。

 (3)除此之外的应收账款均为公司产品销售货款,欠款金额均在公司核定的客户信用额度内,总体金额较小,公司按账龄组合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提充分。

 特此公告。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