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首届海外基金金牛奖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配置热潮渐起 海外金牛扬帆出海
□本报记者 吴娟娟

 近年来,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和基金互认的陆续开展,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步伐逐渐加快。一方面大量内地资产管理机构赴港设立分支机构,公募基金公司在港资管子公司已达30家,景林、淡水泉等超过20家内地知名私募也已在港开展资管业务;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内地高净值人群和可投资余额不断扩大,内地投资者进行海外配置的动力日益增加,迫切希望了解优秀的海外资管公司和产品,在此背景下,中国证券报启动海外基金金牛奖评选,以将金牛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到海外资本市场。

 海外金牛成色不减

 经过多年的耕耘,中国证券报主办的中国基金业金牛奖和中国私募金牛奖,已经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公认的权威奖项。海外基金金牛奖作为金牛奖系列评选的新生奖项,延续了金牛奖评选的宗旨和理念,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首届海外基金金牛奖评选历时三个多月,经历了数据整理核对、量化指标计算、定性评判讨论等一系列环节,最终评出了11类奖项、总计18个公司和个人获奖。首届海外金牛奖的评选对象为资产管理机构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以及相应产品的基金经理。参评的资产管理机构须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九号牌照;产品份额必须是基础份额产品(非结构化产品),结构化产品不参与评选;产品类型必须是母级基金产品,以母级基金产品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子级基金产品不参与评选;产品投向地区不限。参评的基金经理当前须就职于一家满足要求的资产管理机构。

 首届海外基金金牛奖采取报名制。在确认数据真实准确后,评选分初评和复评两个阶段。初评阶段,评选工作小组将根据最低业绩期限条件从报名的参评机构、参评投资经理种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参评名单。在复评环节,主协办方评委从定量、定性两方面考察。定量方面,综合参评机构的年化收益、最大回撤、下行风险等指标及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评分;定性方面,评估参评公司和投资经理的投资风格、投资逻辑、风险控制能力等。评委团队尤其关注参评公司和投资经理业绩的可重复性,收益和回撤的归因是被反复提及的问题。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奖项归属。

 出海私募与香港私募交相辉映

 随着内地经济企稳,2017年以来香港对冲基金整体表现可圈可点。据国际基金研究机构eVestment数据,截至2017年4月底,今年以来公司所在地为香港的对冲基金已录得收益6.46%,投向中国内地的中国概念基金同期则录得超过10%的收益。

 首届海外金牛私募管理公司奖的得主既包括淡水泉(香港)、景林资产管理香港、鼎晖投资(香港)等内地私募的海外子公司;也有博时基金(国际)、广发国际资产管理、招商资产管理(香港)等内地公募基金的海外子公司,还包括方灜研究与投资(香港)有限公司等香港私募基金公司。

 相比较而言,内地公、私募基金公司在海外设立的子公司更了解A股市场,辅以香港市场更丰富的金融产品类型,因此在投资管理上交易工具更丰富、投资策略更灵活。淡水泉香港的人士表示,海外市场丰富的指数产品使得在对冲投资组合内的A股风险时有了更多选择。中国光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经理也介绍,中资美元债产品以及印度等新兴市场美元债产品,为该基金提供了重要收益来源。

 而香港本土私募如方灜研究与投资、Milvus资本有限公司,其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海外资本市场经验。方灜研究与投资两位联合创始人均来自于全球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资本集团(Capital Group),公司以基本面研究为本、长线投资为基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为投资者创造价值。Milvus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宇曾供职于包括高盛在内的多家海外资产管理机构。

 内地机构出海潮起

 去年以来,港股的持续走高,吸引了越来越多内地投资者的关注,港股已经成为内地资管行业的新焦点,越来越多的内地机构尝试“走出去”。在本次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来自港交所、恒生指数公司、东英资管、通力律师事务所的人士从不同角度为内地资管机构赴港展业提供建议。

 通力律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张慧雯介绍,内地资产管理机构赴港展业,第一步是获取香港证监会要求的牌照。她介绍尽管拿牌照不易,但拿到牌照之后展业的空间较大,可以说是打开迈向国际业务的大门。港交所高级副总裁王玮表示,港交所的使命是做联接全球金融市场与中国投资者的桥梁,拥有丰富的交易产品,包括股票现货、期货、股指、ETF等。

 东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炜谈到内地机构出海时表示,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内地机构做海外投资时的资源禀赋是什么,另外一点是机构最紧迫要解决的需求是什么。恒生指数公司的黄思灵则认为,内地机构赴港展业,先花一点耐心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比较有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